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调查报告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4-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建始县实验小学    杨华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与教,关系到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能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接轨。

建始县实验小学是全县小学的“龙头”小学,对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变革有较清醒的认识,一直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迎接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建设早,设备完善,如今我校已基本上完成了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转轨,初步实现了教育现代化。我校率先在全县建成校园网,教室全部多媒体化,拥有宽带网,老师上课使用电子白板,更是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进行整合……现代教育蓬勃开展,有声有色。

我校前瞻性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探索小学语文学科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建立用于分层教学的学校网站,不再将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将其有效地融合于学科教学过程中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特性及其理论依据
1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特性:
信息技术具有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活动交互等特点,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语文教学在信息环境下呈现新的特点:
1
 1、阅读: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培养并提高学生高效率地阅读和检索大量信息资料的能力。

1 2、写作: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选择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进行超媒体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1
3、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得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网上文章交际性强,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诸如我认为……”我的做法是……”我的观点是……”我看……”总之等交际性和论证性的常用熟语。
1
4、整合的基本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紧紧围绕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学科教与学过程中的困难这个中心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应以教与学的过程为主线。整合应从教与学过程入手开展研究与应用工作,要面向教与学过程系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教与学过程;传统教学手段在完成教学目标时不同教学步骤中存在的困难;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解决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结果什么样、如何应用等。
1
5、整合从寻找教与学困难、规范教与学过程入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应从教学过程入手开展工作,首先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始,系统分析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困难、信息获取渠道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学当中可能的困难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实验对象的确定与条件控制:

1、实验对象的确定:我们确定本校学生为本课题研究对象。把全体学生分为优、良、可、差四层,随机抽取两个班和全县其他乡镇中心学校的同年级班级做对比班。

 2条件控制:使用同样的教材;教学进度相同;实验班与其他班在实验过程中测试同样的试题;为方便研究,实验班结合教材内容,注意选择和使用创新型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重视课堂教学民主与自主探究;对比班仍按照普通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实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1、实验假设

在现代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念、教育思想指导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探索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与教”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及其它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1)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获取、选择、传送、加工和利用等信息素养;

3)促进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

2、研究变量及控制:

⑴自变量: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学与教的实践。

⑵因变量:形成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主动高效地获取、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科研能力。

⑶干扰变量:教师的业务能力,学生学习的态度,学生的整体素质,家长重视程度,软硬件建设。

变量控制:

①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认真学习新课标及时转变观念,集体进行整体、单元、课堂教学设计,通过说课、讲课、评课等系列研究活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②教师要抛开情感因素干扰,对学生随时进行上机学习、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

③整合课堂教学向家长开放,定期召开家长、学生座谈会(每学期一次),加大宣传力度,求得学生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为良好的实验环境奠定了基础。

④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环境,加强潜件建设,排除来自技术的干扰。

3、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辅之以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测验调查法实验法、纵向横向对比提高法、调查分析法、理论研究法、总结论证法。

⑴行动研究法:是主动参与的实践者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并不断矫正自己行为的研究方法。课题实验教师在把握好现代教学媒体与技术运用的最佳作用时机时,通过对实验班级信息、数据的处理、分析,总结、验证其可行性、先进性,并定期进行交流,不断充实、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题研究在实验中不断得到确认、完善和升华。

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课题实施的每一阶段课题组针对研究情况设计了学生、家长、课堂教学问卷调查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素养、课堂教学效果、家长对孩子的意见反馈、整合效果的评价等,确保课题的有效开展。

⑶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整合课堂上对学生前十分钟注意力、学习兴趣、创作电子作品等方面进行现场观察记录,掌握一手资料以便改进课堂教学。

⑷测验调查法:是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验情景,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课题组成员在每阶段运用标准化试题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在相同的时间内、采用同样的形式进行测试,作为了解学生学情、教学效率的重要依据,以便实验班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

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探讨整合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对每节课进行现场调查,尤其是专题网站的制作、网页的设计、自主探究环境的创设、学与教评价功能的实现、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课后组织课题组所有成员进行研究、讨论,针对不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反复进行课堂实践研究,遵循认识——实践——认识的原则,并在不断实验中寻找最佳的途径和方法。

⑹纵向横向对比提高法: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内的发展变化或同时存在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在相互关系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课题组研究成员对实验班不同阶段的综合素质进行比较,并通过对实验班、对比班信息、数据的处理、分析,总结、验证其可行性、先进性,并定期进行交流,不断充实、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⑺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个案调查、搜集基础整合教学一手资料,从教材、课堂、教法等方面分析造成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误区及其成因,撰写论文,为构建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必要性、可行性论证。

⑻理论研究法:广泛采集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课堂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实验报告、交流论文、学术论著等材料,供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并筛选出可供借鉴的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为构建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实施策略。

⑼总结论证法:编制实验报告,分阶段按课题分工总结,撰写教学论文,根据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实施条件、操作要领及实践体会等。

四:实验效果检测

1、检测项目:⑴学生的学习态度。⑵学生的信息素养。⑶学生思维品质。⑷学生整体素质。

2、检测工具:⑴观察记录。⑵问卷调查。⑶能力测试。⑷个案分析。

3、检测内容及方法:

检测项目

检测内容

检测方法

检测次数

学生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对创设教学环境的满意程度、学习积极性等

随机取52名学生观察、调查

每实验阶段

一次

学生信息素养

获取信息能力

处理信息能力

利用信息能力

随机取52名学生统计

每节实验课

学生思维品质

独立性

灵活性

创造性

命题测试

每学年一次

学生整体素质

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中综合能力的表现,个性的发展情况

布置活动

每学期一次

五、结果

本课题实验经过四年的实践研究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产生了明显的效应,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了一支理念新、素质高的科研型队伍

    课题实验的开展及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广泛运用,不仅转变了教师观念,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及科研能力,还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1)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手段服务于教学

为使新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优质地服务于教学,我校采取自学、外出培训和循环往复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师们真正理解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与目标,因此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中,实验教师积极、大胆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与手段,如借助它查找、浏览、下载资料、设计教学、网上备课、制作教学软件等,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并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尤其是CAI课件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尝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素质化,可谓事半功倍。老师们足实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快捷与方便,真切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后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成功的快乐。同是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全校其他教师也从中感到信息技术潜在的优势和魅力,从日常备课、上课、理论学习上都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真正融入了教育教学中,为课题研究覆盖更多的学科创造了氛围和条件。

    (2)教科研能力得以提高

全校师生共同期盼的校园环境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得以实现,老师们积极投身到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中。根据教材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集文字、图片、动画、录像、录音及网络于一体,精心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设计教学、制作开发教学软

⑶壮大了科研队伍

课题实施过程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了一批年轻有为、肯于钻研的骨干教师,增添了研究力量,确保我课题组实验扎实有效地进行。此外无论是理论、技能培训还是各种活动,采取全员参与的方式,实现了由点到面的辐射,并形成了团结协作、大胆探索的氛围,壮大了科研队伍,开创出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各学科整合的新局面,从而带动我校各方面工作呈螺旋式递进上升。

(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课题实验的开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及科研能力,还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主动积极,爱思考,善钻研,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正形成了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与学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思维也更灵活、更独立、更具有创造性,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继续运用课堂网络教学环境进行分层次教学,开放性教学。

2、从学科特点、内容出发,安排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3、在网络环境中提供选择性作业,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

4、加强在新的教学结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形式、操作思路等方面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和总结。

5、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

6、选取典型课例,运用所开发的信息技术资源进行示范性、研究性教学,总结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教学步骤与环节、坚持的原则以及拓展的方向,初步构建适合不同课型、不同知识领域的整合教学模式;本着师生共建的原则,集合师生中的优势力量,广泛收集网站建设所需要的素材资源,优化素材资源。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探索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我县小学来说,我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走在了同类学校的前面,但与全州全省先进学校相比,我校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人员的积极参与。相信在总课题组和上级领导的关怀、帮助下,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参与和探索下,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迎难而上!一定能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上有一个大的突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会结出一个又一个的硕果!为山区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总结    下一篇:“班班通”设施进课堂,让我欢喜让我“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