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5-0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课题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一)“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界定:

  1、积累:就是逐渐聚集。在这里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课标》要求,让他们分层次、分学段逐步积累经典的古诗文,让其通过不断背诵、记忆,最后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2、经典古诗文: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策略:即方法。这里指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多渠道积累古诗文的方法。

  4、研究对象是小学生;5、研究的内容是关于古诗文积累的策略,也就是积累古诗文的方法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当今时代,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新课标》中指出 “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多种能力。”“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收集积累语言素材。”

  2.《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在0-13岁,尤其是6—13岁期间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时期诵读的文化经典会进入其潜意识,刻在灵魂深处,会伴着其心智一同长大,变成其身心的一部分。所以应趁此时其记忆之强,让其在轻松愉快、不求其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既训练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又让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儿时记得的文句自己能够渐渐领悟,乃至触类旁通。从而学到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3.国家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全国少工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单位曾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小学、幼儿园开展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活动。目前全国已有1万多所学校、3000多万儿童诵读经典文化。

  4、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古诗文诵读克服了传统阅读的价值功利化,内容狭窄化,操作课堂化,效果表面化的倾向,远离学科考试内容,以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为新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启示,具有借鉴价值。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有丰富的多方面智力活动。诵读经典古诗文让孩子感受前贤智慧和情怀,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其得到更好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繁衍。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尤其经典古诗文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从古代的《诗经》到诸子百家的诗文,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千百年来,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

  2、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3、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力保障。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加强经典诗文的积累会使其终生受益。它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可以说,让学生诵读古诗文中的传世佳作,就是为了使学生补上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并且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4、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项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光大。

  基于以上思考,我提出了“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直面经典、多背诵、多积累”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汇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经典诗文内容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选择最有影响力的诗文诵读积累,让学生明白“经典文化”对人的一生的精神追求、价值体现的影响,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2、研究积累经典诗文的方法。让学生多渠道有选择地积累优秀诗文,达到能诵读、会背诵;3、研究如何多方位、多形式评价学生的积累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1、课题研究重点:探究如何多渠道积累经典诗文的方法2、课题研究难点:探究对学生的积累怎样合理有效地进行评价五、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措施、阶段研究安排)(一)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在此课题研究之前,我针对要研究的课题设计了以下“问卷内容”,对学生诵读经典古诗前后的情况进行了了解、调查,总结发现了此课题的研究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是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是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的。(附问卷调查表于后面)2、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文化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古诗文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为我所用,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我参考了以下资料:《儿童心理学》诸多读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江总书记的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唐诗宋词选》《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小学语文教师》经典诵读大讲堂;电脑、电视等信息传播中心等。通过认真考证,努力让自己行走在科研前沿阵地,并不断学习,及时反思总结自我实践研究中的不足,做到一边研究一边调研,一边反思一边改进。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新语文与弘扬古诗文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①选定诵读内容  有序实施研究我以《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小学生必背古诗为依据,以《唐诗三百首》和《唐诗宋词》为参考,以学生为主体,以可内外结合为阵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②让诵读内容异彩纷呈   让评价形式丰富多样针对班级学生数量之多,诵读内容之广,检查时间有限。我鼓励学生作到“百花齐放读经典”,只要是学生喜欢的,爱好的,都让学生去读去记。因为我以“开卷有益”为准绳,以让学生多渠道多层面涉猎知识为目的,让学生广开诵读内容。如读唐诗宋词,《三字经》《诗经》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祖国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

  为了及时评价学生的诵读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家长与老师合作检查法;干部负责制;组长负责制;同桌互查法;小组监督法;老师抽查法;各种小报制作巩固法等等。总之,在研究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广泛实践。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培养提高小学生积累优秀诗文的方法和途径,让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古诗文经典诵读积累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让学生的道德情操在诵读积累经典文化中得以提升。(参考于调研表)(二)课题研究的阶段安排:

  1、准备阶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搜集有关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积累研究素材,为课题研究作好准备。(2009年7、8月)2、研究阶段:2009年9月,学期初,针对学生实际及教学现状写好课题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开始研究。(2009年9月——2010年7月)3、结题阶段:对自己研究的课题进行总结、归纳、汇编装订相关资料,准备结题的相关材料。(2010年9月—2010年10月)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教师自己本身在研究中我不断总结提炼,撰写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分别上传于《校本研究网》《州民族教研网》和学校网站,有的文章在《鄂西教研》刊载;有的在不同级别的主管部门获奖;有的被录用为“精品文章”。学生在此活动中也是收获颇丰。具体收获在以下几方面:

  (1)掌握了许多诵读记忆的方法。学生越来越熟练地使用归类、图文对照、配乐吟诵等记忆古诗文的方法。让很多经典诗文如天籁之音,如精妙之画,如珍珠之语走进学生心田。伴随学生成长。

  (2)提升了综合能力。诵读活动开展后,学生阅读、吟唱、背诵、写作、想象、口头表达、搜集整理信息、策划活动、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4)扩大了知识面。学生从经典名篇中初步领会了一些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能熟背这些经典,不仅受到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还培养了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

  (5)陶冶了个人情操。著名学者吴宓总结出诵读经典的好处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 。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爱国诗、思乡诗、友情诗等表达出的浓郁情感,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受到了民族精神的熏陶与感染,不仅学会了求知,而且学会了做人,学生的高尚情操、良好的道德素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以上师生的收获证明了此课题的研究来自于课堂实践,实践于课题研究之中。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除了收获之余,我有以下反思:

  建议:通过个人课题研究这一研究形式,我认为个人课题研究要真正扎实开展,而且要能形成研究特色或可推广性成果,个人课题的研究时间应在两年以内。这样据小学生低、中、高学段的认知以及年龄特征来说,都是行之有效的。

  反思:

  1、让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相映成趣。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认为《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既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又能与时代接轨。它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悠久历史与文化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魅力的胸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让孩子们从小就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着、自豪着,同时也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这项研究不应该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应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因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爱国情感也不是“一朝一夕”而在“亘古不变”在于扎根心灵。所以我认为虽然此课题的研究任务已经结束,可是其传承、延续还将继续,这不仅只是老师个人的课题研究任务,而是为时代培养人才的“持久阵地”。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还将把这一课题的研究继续发扬下去。

  2、有效践行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在研究中也摸索探究出了许多积累经典的方法和策略,认为此研究无论是对老师、学生的成长都是受益匪浅的。可是“把成果进行推广与运用”却是一个坚持、持久的过程。需要老师合理利用课内外一切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师生在一种自然、和谐、快乐的氛围中实践并坚持。同时还要在坚持中勇于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及时总结,能独创班级真正的“特色研究”,并进行巩固、推广。最大限度地让成果走出班级、走出学校。融进真正的“成果”之中。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析“班班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下一篇:小学语文复习方法策略之吾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