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数学课效略谈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7-07-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命之秘,日用之繁,无处不有数学的重大贡献”。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通常所说的计算能力,而是要看是否具有抽象能力,是否具有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以及提出新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观。下面就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提高数学课效谈几点本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是基础

  初中生尤其是刚迈入中学的初一新生,普遍缺乏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同时,他们对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并不牢固。因此,教师必须从多个方面,利用多种方法去了解学生。在学生认识的水平上确立新颖、切合实际的教法,才能上好每一节课,避免出现对学生的“你真笨”、“很简单的问题听不懂”等等的抱怨。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本身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活动,通过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活跃整个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这种活动的热情,使之感受到这些知识似乎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头脑探索、研究、产生出来的,从而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另外,数学中充满美,绚丽多姿而又含蓄,也可以利用美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中心对称图形”一节时,先让学生观察多媒体里的教学插图,并回答观察后的感受,很多学生都说这些图形真美!教师追问: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美在对称。再问学生:你们还见到过体现这类对称美的图案或实景吗?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积极思考争先发言,在愉悦中掌握本节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中的一些美学本质挖掘出来揭示给学生,不断改变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三、善于启发,适时点拨

  在数学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以高超的教学艺术进行点拨,启迪学生心智,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比如学生刚刚学习几何时,往往不入门,这时老师要不断启发、引导。例如:证明两边或两角相等时,一般的思路是先判断这两条边或两个角是在两个三角形中还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三角形中,需要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若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则根据等角对等边或等边对等角来证。这样,学生在老师不断的启发和引导下,逐渐地掌握了解题思路,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重视学生的发展,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双向情感交流,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共同探讨研究,以达到最佳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设计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抓好课堂讨论、动手操作和竞赛活动,挖掘出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要做好恰当的学习评价,合理的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做好分层教学工作

  传统的班级教学采用统一要求、内容、进度、教法、练习,无法适应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按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分层,因材施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方法如下:

  1、学生分层: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平时、期中、期末成绩以及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将学生的能力水平分为A、B、C三个层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正确认识分层的意义,然后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自己的实际类型,再根据自己掌握的学生情况,对学生的选择作适当的调整。

  2、分层要求:在实践中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差异制定出以B层程度为基本要求,C层程度降低起点,A层程度适当提高或拓展的分层教学目标要求。这样,C层程度的学生基本上达到“新课标”要求,B层程度的学生达到“新课标”要求,A层程度的学生尽其所能提高要求。

  3、分层施教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最能表现出教师创造力的部分。首先,根据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施行精讲与点拨相结合,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其次,设置分层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课堂提问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灵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各层次的学生是否都调动了起来。对于基础题,先让C类或B类学生回答,让他们很容易地“摘到苹果”,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逻辑思维较严密的习题,可让A类学生回答,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动力。再次,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这样,既能提高C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同时也能使A、B类学生达到较高的层次。

  六、运用“常类比、多归纳、精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法

  要想学生真正达到数学“新课标”的要求,这要立足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施:

  1、常类比:启迪学生面对问题多方面、多层次地展开联想,从而有效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归纳:针对学生理解、分析、记忆能力特点,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得出条理性和规律性。

  3、精练习:教师应对习题进行精心研究挑选,使之有面含点,既能考查不足,又能使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4、快反馈: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进行进一步的校正或强化。

  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既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活动。数学家斯托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应按数学思维的规律进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数学符号、组合的分析、图形的证明、计算的变化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逻辑理解、抽象概括、对称欣赏、变化联想等方面得到数学思维的锻炼,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直接性和独创性。比如:在讲解“平移”时,教师先用硬纸剪出两个全等三角形,通过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沿着水平线进行移动,再改变移动方向,让学生讨论原来的一个三角形和移动后的三角形之间具有那些共性,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平移的特征。这样教学,在于教师根据教学特点,精心设计出让学生充分想象的课堂环境,使学生通过想象探究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八、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活动参与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理解、掌握新知,应用新知。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著名数学家高斯曾说过:“数学并非仅仅是一堆知识,而是一门活生生的学科,应把学数学作为一种过程”。学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身操作、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例如:在三角函数教学中,让学生测量旗杆的高度;测量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直角边与60度角所对直角边之间的关系等。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些感兴趣的而又与他们实际能力相适应的问题时,他们便发现需要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抓住学习要点。通过亲身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博采众长,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利用电教媒体优化数学课堂    下一篇: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