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7-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的诸类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般都以阅读为基础。听话能力的提高,一般也要靠阅读来促进。所以,我们语文教师都把阅读作为教学中心和训练的主要内容,但是,尽管如此,学生阅读能力仍然没有得到多大提高,这不能不令人反思。因此,特拟定本案。

  拟解决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要突破的难点:阅读能“披文以入情”,能对文章进行“整合”。

  预期目标:

  1、通过熟读课文,学生能达到“书与我化,我与书化,书为我用”。

  2、通过讨论,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个性的表达。

  3、通过赏析课文,学生能在心身上得到愉悦和满足,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4、通过对文章进行整合,学生能在脑海里重现出文中的形象,能对文章作出一定的评价。

  5、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投于,加强学生与教师、与作者的情感交流,学生能深刻领会文章的意蕴和内涵。

  实现计划:

  一、加强诵读,切忌分析介入太快:

  古人阅读,讲究熟读、深思和背诵。朱熹主张“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熟读到何等地步呢?他主张“百遍时自是强五十遍时,二百遍时自是强一百遍时”,直到熟读成诵方可。他的这些主张和要求是很有道理的。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对于背诵记忆的作用谈得更为直接,他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海里了,我明白所谓‘文章’寓意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非凡的写作能力,恐怕与这200多篇文章的关系非同一般。我们不是提倡死读书,读100遍、200遍,但诵读课文,只读几遍确实太少了。任何事物都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产生质的变化。诵读课文也是如此。由不疑到疑再到不疑,由懂到化再到用,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不走完这一艰巨的过程,怎能形成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俗话说得好:“一熟三分巧。”“一事全知,胜于万事半知。”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诵读时间,达到“书与我化,我与书化,书为我用”,切忌分析介入太快。

  二、充分讨论,切忌分歧消除太快:

  讨论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课堂气氛,使结论更正确全面,知识学得更活更巩固,而且能够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许多课文的人物形象、精神意蕴带有不确定性。观念不同,角度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看法,由此引出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要让学生既能倾听、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又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看法。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加深理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独见、新见、创见,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认识事物的全面性、深刻性。

  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多,学生讨论少,学生就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更不能从应试需要出发,扼杀学生不同见解,或者把学生思维引向自己圈定的所谓标准答案,统一于这一标准答案上,过快地强制性地消除了分歧。久而久之,学生便感到索然无味,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多作欣赏,切忌理性说理太快:

  初语教材中有大量的“文质兼美”的课文,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到作品形象、作品意蕴等等,都值得学生去咀嚼欣赏。也只有通过咀嚼欣赏,学生才能获得情绪上的激动,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满足。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作者写鲁提辖痛打镇关西绘声绘色,且随打到的部位的不同,运用了不同的比喻:打在鼻子上,说是好像开了个油酱铺;打在眼际眉梢,说是好像开了个彩帛铺;打在太阳穴上,则说好像开了个水陆道场······有声有色,有味有情,如果不让学生去咀嚼欣赏,教师只是呆板的、冷冰冰的理性说教,显然,很难使学生的心身得到愉悦和满足,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甚至让学生感到如同嚼蜡,实在无味。

  阅读教学中,切忌为了应试,大讲特讲知识点,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变成硬邦邦的理性说教。要花费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咀嚼欣赏,否则,学生阅读能力又怎能提高得了?

  四、注重整合,切忌阅读结束太快: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一种由意到象再到意的整合过程,即文章语言形象作用于读者的视、听等感官,给读者以暗示和“召唤”,激发读者的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反应。读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条件和审美需求,从一定的角度,对对象进行观照,并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知识积累,对对象进行感知、体验、联想、想象,在头脑中重现出形象,并按照既有的尺度对对象做出一定的评价。整合愈紧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越深刻,否则,学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低层次上,甚至低层次都达不到。

  阅读教学中,要花费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整合”,切忌学生还没来得及整合,阅读就结束了。其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五、深入入情,切忌情感交流太少:

  郭沫若说过“为情造文”,古人也有所谓“言为心声”的说法。初中语文教材是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其中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生命的活力,倾注了作家浓烈的感情。《文心雕龙》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阅读教学就是“披文”,师生的教学活动就是一种“披文”活动。要披文以入情,要调动学生相应的情感,首先要有教师的情感渗入。教师本人只有做到全身心投入,才能披文以入情,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相应的情感。导引学生情感深入,是教师自己情感的投入;导引学生领会文章寓意,是师生教学过程中的由景入情,以情达意的情感交流。既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入情、达意,又以教师的全身心投入与学生共同创造一种情感氛围。与作者的情感交融,还原作者原来之意,始终着力一个“情”字,以此生发开去,绘景、表情、达意交融统一,教师、作者、学生三位一体,思路情感一致,学生就能迅速把握课文。

  阅读教学中,切忌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变成支离破碎的不相连贯的孤词独句,把活跃鲜明的艺术形象变成静态黯然的模具标本,把雄辩的论证机锋变成无力的枯燥分析。切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忽视自己的情感投入和交流。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除重点强化和落实以上五个方面的措施之外,还要着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不同文体和样式的文本,其阅读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亦不尽相同,在教学中要有所区别。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生怎样学好语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