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由“少教多学”引起的几点思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7-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匡河中学语文课题组     郑光德

  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表面上虽然改变了很多,但总难免给人一种流星划空、昙花一现之感。很多缺陷、很多弊端、很多困惑,让老师们迷惘、无所适从。下面我就个人的困惑谈几点想法。

  一、“教”与“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时间比例分量怎样划分才算合适?

  何为“少”?何为“多”?怎样才能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的更少,怎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吸收更多,并转化为自身固有的知识,这一点在教育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个人认为,此标准是无法用课堂时间去界定的,只要能达到最大的“教”与“学”的效益就是最佳结合点。当然,这里的“最大”与“最佳”也是相对的,因为世界中从没有绝对的事物。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尤能体现这一点。

  二、“少教”与“多学”孰重孰轻,评价的侧重点是在“少教”还是在“多学”上?

  说到教育,从古至今都在教师方面思考,那就是教师如何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教师要解决学生如何去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这才是“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最实质的问题。因此,评价学生的课堂所得要比评价教师的授课艺术重要得多。当前,我们基础教育存在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培养出来的人才,在高等教育阶段不会学习。由此可见“少教多学”不光是解决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比重问题,更重要的一个就是解决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一个问题。“少教多学”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线,同时也是教学的一个理念与目标。

  三、“少教”是否意味着教师的“少备”?

  个人认为,“少教”是为了“精备”。这意味着备课时教师比原来更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服务于学生的“多学”。教育要发展,首先就需要让学生得到发展,学生发展了,反过来也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恰如此,“少教多学”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此为发展的标准。教师的“少教”,并不是传统中任务量的少教,任何课程的教学,都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更应该重视教材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多元性等入手。以此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多学”并不是多多读书,多背书(特别是文言文的学习),多背教材。而是从知识的广度入手,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学什么,要有所为而学,带有目标性的去学习,这是需要教师培养的,也是“少教多学”的关键。

  “少教多学”这种教学理念的实施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少教”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由并任其发展,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的提升文言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另一层面又通过“少教”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以此促进学生“多学”,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的品质为“专家型教师”,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和高效率的工作,而且还需要有创造性的洞察力,并且要能通过反省式思维判断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并进一步完善。因此,“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提质增效,换言之就是教学相长。通过“少教多学”此种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让学生和老师都获得一个较好的提升,课堂成为师生共学、共成长的一个平台,教学相长也是我们教学的一种思想境界。

  四、“分组”是“少教多学”唯一的课堂组织形式吗?

  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一堂课程应该如何教,怎么教这都是教师应该之前做好充分准备的。在“课改”之前,教师的教学设计大多是针对传统课堂填鸭式教学来进行的课程设计,方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局限,教师更注重的是教于学生,而在某些互动环节与学生交流的有所欠缺。所以“课改”之后,更加得注重“少教多学”这种模式,现在有些教育行政领导,只要一听课,就要看学生的分组,就要看课堂的热闹气氛,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我认为,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方式也多元化,利用的工具也比较多,不要千篇一律。只有让学生的束缚少了,学生才能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高效自然能实现。

  简言之,“少教多学”是为了让学生发挥更大的学习主动性,不光是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不光是针对老师,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下一篇:对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效的一点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