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初中生家庭教育环境的调查与探索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7-08-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教育子女是家长的天职。一个家氛围是否温馨,布局是否合理,配置是否齐全,一个人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人格是否健全,都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家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乃至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呢?

  教育是一个综合长期份额系统工程。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个方面。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论”中认为人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是靠他自己与周围环境(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而慢慢建构起来的。正如荀子所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在成长中,社会环境(包括教育)起着决定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是儿童身心发展影响最早、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重要因素。可见,家庭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努力优化家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习惯和思想品质。所谓家庭环境,无非包括两方面,一是物质环境,指吃、穿、住、用等,二是精神环境,指父母的素质、教育方式及家庭气氛。(养成教育)。

  通过我对班上一部分同学,尤其是留守儿童所做的家访与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家庭成员的行为中感受人类的美德,并且会迁移到对社会和集体的态度中去,进而能升华到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一。 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这就要求家长还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家长因为自身工作繁忙,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对孩子呵来斥去,而高兴时又事事顺着孩子。孩子便只知看父母神色行事,成为追求虚荣,缺少独创精神的人。所以,要教育好孩子,要求家长要具有耐心、细心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是优化家庭环境的重要内容,作为父母,对孩子采取何种教育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到孩子个性的塑造,对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待人处事的方法、对劣境的适应态度,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着种种不当的教育方式。如“溺爱型”教育,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百般依从,结果往往使孩子形成徽情、任性、自私、贪婪、蛮横、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习性;不听便打的 “棍棒型”教育,它容易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说谎等不良品德。此外,还有动辄训斥的“约束型”、物质刺激的“诱惑型”、得过且过的“放任型”等等,这种种不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都产生不良影响。那么,该如何优化教育方式呢?

  (一)实行教养结合,全面要求。 抚养子女是家长的义务,教育子女是家长的职责。当代的家庭无论经济水平的高低,物质生活的好坏,家长都意识到单纯的物质享受不可能使孩子的身心都健康发展,但许多家长却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多少带有某些方面的缺陷。。 优化教育方式,首先应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一个人的品德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父母不仅有这个条件,吏有这个优势。青少年时期是培养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为树立科学世界观、入生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抓紧了家庭的德育,对孩子一生的政抬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孩子的劳动锻炼也是优化教育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务劳动是家庭伦理修养的基础。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然而,当前社会的发展中,繁重的家务劳动逐渐被家用电器所代替,孩子在家庭中已难以看到体力劳动的场面,缺少亲身劳动体验,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这就要求家长让孩子培养基本的生活能力,先是自我服务,如收拾自己的房间,搞好个人卫生等,再发展到相互服务的家务劳动、从而使孩子增强了独立性和责任感,教会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同时,家务劳动还是儿童智力的催化剂,能促进他们思考、想象、理解、概括等能力的发展,从而相应地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美育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家居的整洁、有序、协调、美观最有助于发展和丰富孩子的审美视觉,而父母以高尚的审美情趣影响孩子,并对孩子在装饰穿着、言谈举止等方面进行指导,可以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良好的美的熏陶。

  (二)努力提高家长的文化思想和心理素质,使孩子受到潜移欲化的影响亲情浓厚,这是中国传统道德中十分突出的表现,大多数中国家庭中,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与父母在一起,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摘样,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父母是儿童个性塑造,学习动机变化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动因。因此,父母的素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莫大影响。 现在的年轻父母,文化水平比起中年以上的人一般要高,这对于科学地抚养和教育孩子是有利的。但不可否认,不少年轻父母在心理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弱点。一些人情感冷淇,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更不会关心和帮助别人,还有一些人意志比较脆弱,因为处在改革年代,新旧事物、新旧观念的交替、矛盾、冲突,比比皆是。加之工作、生活的节奏加快,有些人的神经系统就难以承受。有些年轻父母因心理上失去平衡,缺乏自我调节能力,或孤僻、或烦燥、或粗暴,以至闹得家庭不和,夫妻离异,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到底父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培养出心灵美、行为美的孩子呢?其实,也并不是要父母都成为什么家,成为什么社会名流,关键是父母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特别注重父母的以身作则,《礼记·曲礼上》说:“幼子常视勿恢”。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来讲富有权威性,因而要教育好子女,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的榜样。

  (三)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要爱中有严,爱而有度,严中有爱,严而有格,将爱和严统一在教育之中。爱,决不是“溺爱”,因为“溺爱”,一方面淡化和淹没家长的教育责任心,一方面会造成孩子 “唯我独尊”的心理;严,也不应该是过分严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严”。现在不少的违法犯罪的少年儿童,往往就是父母对子女先是“爱而无度”,后又“严而出格”造成的后果。爱和严相济,就是对孩子要尊重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正如人民教育家吴玉章所言:“最主要的应该是爱与严的结合,在生活上既要给予子女适当的父母之爱,在政治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是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在风雨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

  三。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催人奋进的家庭气氛古人云:“一家之计在于和。”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是治家、教子的基本条件。当今中国,传统式三代同堂的家庭结构趋于分化,形成了夫妻为主的小家庭,这种家庭生活,自然是以夫妻和亲子女的关系为主体的。因此,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首先要从夫妻双方做起,如果夫妻间陷入感情纠葛,就无暇顾及孩子的兴趣与能力培养,使得孩子心理上的积极因素被压制。而家庭不睦,长期生活在阴影中的孩子会逐渐变得暴燥、蛮横、粗野和冷酷。有研究表明,离婚家庭儿童抑郁、违纪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家庭生活正常的家庭。可见,不良的家庭气氛会给孩子带来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反之,如果夫妻双方相互敬重,在教育孩子上共同承担责任,方法一致,为孩子提供融洽的家庭氛围,这样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活泼、灵敏、具有上进心。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家妹须注意多和子女进行沟通。提到父母和子女,人们总要想到“代 ::沟”一词,其实代沟的产生可以说主要是缺少交流所致。为了达到相互理解沟通,父母首先要放下架子,不以长辈自居,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常和孩子谈心,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发言权,重视孩子的见解,必要时从孩子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从而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情绪、精神上的需要和愿望。同时,家长还应胸怀坦荡地向孩子承认自己的缺点。充满着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养成孩子自信、自尊、积极、开朗的性格和强烈的创造意识。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还表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上。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心理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是创造情感气质和心理环境的主要因素。期望是一种激励,它使孩子奋发向上以实现师长们所期望的目标,因家长的期望而使孩子在学业、事业等方面取得成功的例子很多,但因期望过高而事与愿违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有的家长出于攀比心理,不顾实际,对孩子提出过高过多的要求,成为孩子一种有形无形的压力,而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压力过大,孩子的心理可能因不胜负担而断裂,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而,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必须切合孩子本身的实际,这样,才能够促使孩子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总之,为了子女的成长和家庭幸福,我们尽心致力于优化家庭环境的工作是完全必要的,家庭环境得到“优化”和“净化”,后代的健康成长有了保津,社会大环境的净化也就成为可能。这必将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凸显学生主体 构建高效课堂    下一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点滴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