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数学计划总结

我理解的估算教学

所属栏目: 数学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17-08-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作为一线教师,对于《标准》中要加强的估算教学,我认为:

  1、估算教学需“扎实”

  [片段一]为什么可以这样想呢?

  出示信息:有104人去秋游,门票和车票共49元,应该需要多少钱买票?

  师:“应该需要多少钱买票?”这个问题你理解呀?

  生1:就是要知道带的大约的钱数就可以了,不用知道准确数。

  师:那你们怎么算大约的钱数呢?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生2:把49看作50,104看作100,50乘100等于5000,带5000元就可以了。

  生3:老师,我把49看作50,104看作110,50乘110等于5500,要带5500元合适。

  (评析:一般情况下,老师们教学估算,生2和生3介绍了不同的估算方法就该结束了。但我觉得还不够,充其量这儿只解决了“怎样算”的问题。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我们应该让学生结合现实问题情境,解释估算的过程,理解估算的算理。)

  师:这两种估算方法都很好,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采用哪种建议呢?

  生4:我会采用第一种方案,因为我认为100与104最接近,估算的结果会更接近准确值。

  生5:我会采用第二种建议,虽然他的方法最接近准确值,但钱会不够,会有人进不了大门的。

  师生交流觉得第二种方法好。

  (小结:很好地沟通了估算结果和准确值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估算要符合实际,有时要把数估的大些,有时要估的小一些。)

  (评析:新课标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努力让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学生的多种算法,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不要在教学之初就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中游层次的学生。新的数学课程是有弹性的,它倡导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它既能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也特别关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

  2、估算方法需“优化”

  算法多样化并不是算法大杂烩,算法越多就越好。面对多种算法,我们应该学会分析,哪些方法是需要引导的,哪些方法是通用的,哪些方法是有局限性的。教师要及时地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使信息在发散的同时往最优的方向发展。

  [片段二]你更喜欢哪些方法呢?

  师:这一题(做一做)大家想出这么多估算的方法,这说明我们每一个人都动了脑筋,这些方法都很好,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更喜欢哪些方法呢?请你轻轻地告诉同桌同学。

  生1:我比较喜欢方法三,因为两个数都看成整十数,算起来很方便。

  生2:方法三算起来很方便。

  生3:方法三算起来很方便,可是它把两个数都估小了,所以答案和准确值差得很多。

  生4:我喜欢方法一,只估了一个因数,答案和准确值不会差很多,而且算起来也很方便的。

  生5:方法一和方法二差不多,我都喜欢的。

  生6:方法四,把两个数一个估大,一个估小,是我新学会的,我很喜欢。

  (评析:口算是估算的基础,选择的估算方法还和口算方不方便有直接的联系,所以有了下面这个细节。)

  师:估算39×73,估一估,用哪种方法比较合适?

  师:如果采用估一个因数的方法(40×73或39×70),口算起来比较麻烦,就要选用其他方法了。看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选用哪种估算方法。

  (评析: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要把算法优化的过程看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把优化的过程作为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设置一定的障碍,引导学生在多次自我体验的基础上自我感悟。

  算法优化是一个因课而宜、因人而宜的问题。我们不能够用一节课的眼光去看待优化,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选择优化时机。)

  3、计算方法选用需“灵活”

  [片段三]估算教学遭遇的尴尬──“老师,我不用估算,行吗?”

  这是单元评估题中的一题:王老师想买了13支钢笔,每支29元,王老师至少要带几百元钱才够?

  生1:10×29=290(元)解释:290元比准确值少了“3个29元”,大约少了90元,290+90=380(元),所以王老师至少要带400元。(学生没说成“王老师至少要带300元。”真是了不起!)

  生2:13×30=390(元)解释:390元已经比准确值多了“13个1元”,所以王老师至少要带400元。

  生3:10×30=300(元)解释:……

  生4:还是笔算来得方便!老师我不用估算行吗?

  13×29=377(元)     答:王老师至少要带400元。

  (评析:解决“至少要带几百元”的这个问题,当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估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也觉得太折腾了吧?我理解中,估算是作出粗略的初步估计。如果估算不能给出理想的判断结果,那笔算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在具体的估算教学中,教师应把注意力从重视估算技能上,转移到培养估算意识上。并不是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就万事大吉了,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估算的需要。在具体估算的过程中,估算的结果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的估算过程,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选择了什么样的估算策略,得到了什么样的估算结果。对于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策略的不同后果,可以从中感受方法的优化,但是这都是在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思维过程,内化不同方法后的自主行为。

  总之,如何对待估算,更多的问题是在教师自身观念而不在具体的题目中,如果能准确把握估算的重心,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    下一篇: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