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细读文本 让语文亮起来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8-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时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缺憾:首先,轻视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不少教师备课课时仅仅是读几遍课文便匆匆地设计教学。有的则是现成的教案,进行名家教案拼凑组合,因而教学肤浅不到位,甚至有偏差,或是到位不深刻,没有独到之处。其次,杂味泛滥,语文味被冲淡,就语文课而言,浓浓的语文味应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情感与语言表达的特点、作用和效果。然而,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常是为人做嫁衣,“思品语文”,“历史语文”,“小品语文”,层出不穷,语文课堂高耗低效,不知何为语文。与此同时,教师的引领、指导不到位,也令学生的学习没有一种由茫然不知到眼前一亮,由百思不解到豁然开朗的体悟和收获。老师似乎专讲那些学生能自己发现,能自己意识到的,或者是发现到、意识到,却理解还不深的。而课件的滥用更是让学生不断地看图片、视频,却很少有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静心读书和沉思默想,更是少见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从读不好到读得精彩的学习过程。而这些缺憾都源于教师研究教材和把握教材的欠缺。要解决上述所说,教师应当明白语文课要的“怎样教”是应当根据“教什么”来确定的。教师对文本的正确解读、深切感受是基础,是底气。有了这个基础,有了这个底气,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才会挥洒自如,怎么教都很精彩。

  那么如何解读对于文本,才会让我们的语文课亮起来呢?品读名家课堂,细思量许多赛课以及常规课堂,有以下的想法:

  一、细读文本,感悟语文的魅力

  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我们在文本中慢慢读,细细品,慢慢嚼,细细赏,定能发现别人不曾留意的细节,读出文中的味道来。唯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语文课中,引领导孩子欣赏到许多美景。细观名师课堂,细读文本就是名师课堂的精彩之源。

  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文入手悟道,从读入手解析文,再从道入手把握文,从文入手把握质。具体说,就是沉入词句,关注文本中潜在的信息,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不轻易放过,对文本潜心研究,品味语言的艺术,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

  1、紧扣“文题”,找准教学切入点

  文章的题目往往与文本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或已告知,已暗示了文章的内容,或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看法及倾向性。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抓住文章的题目,从题目入手,可以很快地进入文本,进行深层次地解读。教学中,我一直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的题目,对题目进行分析质疑,从中感知文本的一个初步内容,或感触文本的基本思路。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从题目入手紧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截然相板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带着孩子研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语句,细品两组截然相反的评价,感悟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那样的饱含深情,那样地温暖和谐,真实地展现出父母之爱的不同方式。最后让学生揣摩这篇课文题目的优点,从文本的题目入手又回到了题目。又如《飞夺泸定桥》一文,同样可扣住一“飞”、一“夺”展开研读,展现精彩课堂。教学中,持之以恒地,经常紧扣“文题”,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精心设计突破一点,便可实现精彩的文本解读,展现精致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便可为之一“亮”。

  2、揣摩“文眼”,感受语言的魅力

  细读文本,我们会发现很多课文的动人魅力大多隐藏在文中的字里行间,课文中的一字、一词、一句、一段,都有着一定的内涵,隐藏着作者的思想,入情入境的阅读文本,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句子、语段,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引领学生透过字面探寻字后的“故事”,揣摩作者的用意,体会语文文字的精妙。我曾为王崧舟老师《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所折服。王老师独具慧眼的扣住了诸葛亮的“三笑”,从而使学生从一个“笑”字就领悟了全篇课文,我们从下面的课堂实录中,可以看到王老师解读一个“笑”字的魅力。

  师:文中有十一个“诸葛亮说”,但只有这里有个提示语“笑着说”。你读读这句话,想想诸葛亮在笑谁?

  生:笑曹操

  师:你从哪里体会出的?

  生:从“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也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看出的。

  师:是啊,诸葛亮知道曹操的性格,知道曹操多疑,就把曹操玩于手掌之中,这是轻蔑之笑,讽刺之笑。谁能把这种味道读出来。

  指名读——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师:你还认为在笑谁?

  生:在笑鲁肃,我是从“鲁肃吃惊地说”中体会出来的。

  师:他看鲁肃这么担心,是在笑鲁肃还没明白自己的意图,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大家试着把这种味道读出来,让鲁肃放心。

  生读

  师:还在笑谁?

  生:在笑自己。因为他心里很有把握。

  师:这是一种自信的笑,胸有成竹的笑。大家自己读,读出这种感觉来。

  指名读

  师:再想想,还笑谁?

  生:在笑周瑜

  ……

  师:这叫胜利的笑,自豪的笑。读出诸葛亮的这种感觉。生读

  师:我们来一起读这句,你怎么体会到的,就怎么读。

  ……

  这份精神来源于王崧舟老师对文本的细细读,慢慢品沉入词语,与文本全身心的接触,才会有了这一个“笑”字让语文课亮起来的精彩。

  文本细读,目之所及,那是人生的一道道风景,她让你流连忘返,她让你进入一种内在的,生命的澄之境。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像王老师那样沉下心来慢慢品读文本,倾听文的灵魂之响,那么我们的语文定然能亮起来。

  3、把握“文脉”,品味精妙的构思

  细读文本,把握文章脉络结构和语言组织结构也是不容小觑的。每篇文章在其布局谋篇上都有一定的特点,它传达了作者在表达上的目的,意图。细读文本把握好文章的结构,才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一课中,写了老汉在指挥村民过桥时,把一个挤在后面的“小伙子”从队伍中揪出来,让他排到后面去,结果两人都被洪水冲走了,老汉与小伙子是什么关系?在这里并没有交代,只有当读到“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时,我们才心头一震,原来老汉与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读到这里,读者无不为之动容。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的独具匠心的安排使文章产生了一种更加感人的效果。让读者有一种“意外”的震撼,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这就是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细读文本,关注课文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效果,也可让我们的语文亮起来。

  二、细读文本,与编者“对话”

  细读文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文本身,还应包括单元训练重点课后思考练习题等,与编者“对话”,明白编者安排相关内容的目的和意图。人教版课标教材是以单元组块的形式呈现的,课文从三个层面显示教学内容:一是一组课文前的“导学提示”主要内容,二是每一篇课文后有思考题和练习题,三是单元综合练习。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语文训练的重点。如四下第七单元就提出了“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不懈追求”“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等训练重点。我们应细读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弄清本单元的训练项目有“                     ”,弄清这项学习的目的是“         ”,弄清这个训练项目起点是                 ,同时又是“四上”第七组课文中的“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足迹”的延续,与此同时。我们还细读课后练习。这些练习包括文中的思想题和“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等,他们就是编者依据训练目标体系和课文特点设计的,它是重点训练项目的分解细化。我们还应解读这些思考练习题:这些练习题进行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这些联系的目的意图是什么,这些练习题与本阶段的目标有什么关系。细读了课后练习,是课文理解的进一步延伸,可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提高,语文课堂得以亮起来。

  三、细读文本,明确为孩子而教

  细读文本,教师的底蕴得在夯实。教师的语文素养得以饱胀和丰满,细读中,文本变厚了,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一个话题,一个故事,一缕情感,一个训练点。但也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时常看到40分钟的课堂已被老师的细细解读所塞满。教师引领着学生一个劲儿地探究着文本的深入,向文本的技节拓展,向文本的外部延伸……我曾听过一节经典诵读课,此课讲述了所学诗的意思,诗作者的人生经历,古诗的格律以及同类诗的延伸……,如此高密度的教学令人叹服,听者自感自己学识不够。同时,更多的文本被成人解读后在课堂中被拔高,被深挖,小学生已然变成了小大人,说出的话语已无童真童趣,已是少年老成。小学语文教学应深入浅出,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识水平。文本解读应是让教师有了海的容量,而只取出孩子所需要的那一勺。

  四、细读文本,突现大语文观

  细读文本,搭建课内文本精讲精练与课外海量阅读的桥梁,建立“大教材”观,以文本的解读为基础,延伸至课外一切适合阅读的文字材料。将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学生在“用语文”中“学语文”。我们在解读文本时会发现有许多疑点、发散点、评点等。教师可紧扣文本中的这些“点”发散至课外,鼓励学生多解度思考,查阅课外与此“点”相关的有关资料。如讲授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后,我们可引导学生搜集更多古人描写月亮的古诗,积累语言。学习了《赤壁之战》后,我们可引导学生去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与之相关的故事,开展“三国故事会”活动。还可编写三国故事剧本,演绎三国故事。解读文本,以文本为原点,大胆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作业堆,奔向更广阔的天地,体味多彩生活,让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地学语文,用语文,让我们的语文亮起来。

  曾看到一位特级教师的一段话:

  “从根本上来说,文本细读得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心中有的,眼中才有的;心中没有的,眼中始终没有。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视野,不断地积淀自己的生活体验,让自己强大起来,让自己丰满起来。其实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文本。你这文本越来越丰满越深刻,你去读文本时,你才会读得越丰满越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本是你自己美丽的倒影”。多么精彩的论述,在当今繁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老师就应该放慢脚步,沉下心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读文本,慢慢地读,慢慢地品,慢慢地嚼,慢慢地赏,读出文本的精彩,读出自己美丽的倒影,读出学生精彩的生活,让我们的语文亮起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四导五环”教学模式解读    下一篇:“知书”而后行--说说小学写字课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