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对课任老师在教学管理中所扮演角色的思考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7-09-1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角,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计划的实施者。但这并不意味着,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专利。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形成了一个班集体。班主任是这个集体的核心,是连接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科任教师以其优异的专业教学,良好的人格魅力等优势成为班级建设的催化剂。一个学生,一个班级的健康成长,依赖于班级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科任教师关心和参与班级建设,并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对于良好班风、良好学风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教育中,有些科任教师都存在着错误认识,觉得作为科任教师,只要教好自己的学科就行了,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事,即使面对不良的学风、班风,也只是发发牢骚。有的科任教师也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想法,但又怕落个“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埋怨或怕“得罪”了学生、与班主任的治班方略相冲突等,也便作罢。

  作为科任教师,在班级的管理中究竟扮演一个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呢?

  马卡连柯曾说:“无论哪一个教师单独地进行工作,都不能作个人冒险,不能要求个人负责,而应当成为教师集体的一分子。”教育和管理班级也绝不仅仅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它应该是全体教师共同的事情。每个教师都应该有“全员教育”的意识,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建设中来。

  科任老师,“管理”部分的内容与“学科教学”相比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新手教师在适应全新工作的头几年,往往首先是在“师傅”那里学到如何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等教学业务方面的技巧。至于如何带班,如何建立课堂纪律,使自己的课堂内外尽快呈现出良好的秩序状态,主要靠新教师自己的观察、模仿,有时甚至主要靠悟性。一个好班主任,往往也是一个好教师;而一个好教师,未必能当好一个班主任。

  而我们中学教师只要与学生打着正面的交道,不管是否是班主任,都天然拥有管理者这个角色,不管你是否自知、是否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郑重地提出这样一个口号——我们都是教学的管理者,我们有必要在教师们的心目中进一步明确这样一个重要角色——管理者。

  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便有过精辟的讨论,在谈到学校纪律这个日常问题时,他这样写道:“我们不认为这是一个特殊的独立问题,它是一个和教学原理和课堂教学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我们认为学校纪律应该溶化在教学论中,如果两者不一致,起码应当是教学论的延续。一个好的教学论专家也是一个纪律管理专家。谁善于教学,谁就必然善于管理纪律;谁教学好,谁就管理纪律有方……课堂教学原理就是教育原理,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教育方法,如果两者不统一,那么课堂教学本身就不是教育,只是一种罚育,是传授知识而已,更谈不上是培养教学了。”

  管理好课堂和传授专业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个好的课堂秩序,课备得再好,也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强调教师都是教学的管理者,也意味着我们要重视研究课堂内外的管理现象,象钻研教材、业务一样钻研教学的管理问题。当前,中国的教师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重教学业务、轻管理能力培养的取向,除了班主任工作在一些师范院校已经成为选修课,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职前、职后培训外,很少有人从更正规、更深入地关注课堂内外的管理问题,尽管这恰恰是困扰着广大教师日常教学生活的重要问题。相比之下,国外的教师教育与研究取向与我们有着明显的不同,“Classroom Management”可以说是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而且研究的焦点往往就是老师们正在遇到的许多现实性问题,如开学第一节课怎样吸引学生?如何处理课堂冲突?各种有效而丰富的小“TIP” (相当于中文中的“小秘诀”、“小绝招”)往往是最吸引一线教师眼球的教学研究成果。国内已有的教学管理研究,往往都是从整体学校的角度,关注的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是管理的对象,而非管理的主人。因此,拓展教学管理研究的领域,将教学管理的研究范畴部分下移到具体的课堂情境,并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班主任工作体系,开展适合校情、班情的“课堂内外”管理研究是当务之急。

  “教师都是教学的管理者”,我们的教师不仅意识到自己同时是教学的管理者,而且成功地扮演好这个角色,而不是简单的压制、管束甚至是协同起来进行“围剿”式的管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因此,协调同班主任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在教育教学中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主动性原则。它是指科任教师应当不计得失,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不能只把书教好就行,教育学生的事就可以不管,不能只教书不育人。了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科任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应积极主动地参加班级管理。

  广泛性原则。不仅要涉及班级的集体活动、班级的纪律和学习气氛,而且要涉及不同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状况。总之,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整体性原则。它是指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科任教师应常与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接触,了解班级各方面状况,共商治班对策,以便在不同的时期对学生要求的侧重点(思想或学习等)、对学生要求的程度(严格或相对宽松)、对学生教育的方法(用表扬或批评;或部分教师表扬,部分教师批评,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来寻找恰当的教育方法)能达到有机的结合,以促进最佳教育效果的实现。

  科任教师也应该参与班级管理,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思考:

  一、尊重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毕竟是班级管理的行政责任者,是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不同的班主任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和工作技巧,对此,科任教师必须予以尊重,不应否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否则,不仅恶化同班主任的关系,而且搅乱班级管理。

  二、主动向班主任了解情况、反映班级情况。班级的整体状况,不同学生的思想、兴趣、学习、家庭状况,班主任是最熟悉的。为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科任教师要经常与班主任沟通,了解班级状况,获取间接经验,以便自己的各项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三、不狐假虎威,在教学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在教学实践的每个环节上,在课内外的各项教学活动中,都会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品质、理想信念、情感意识等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科任教师绝不能置之不理,把它全抛给班主任,而应该及时地捕捉机会,对学生加以疏导,给予教育,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打动学生,达到教育与教学、育人与教书的完美统一,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

  我所带的一个理科班,他们的班主任甚为严格,班上的班务日志每天都要求课任老师记下当节课的情况。我每次都是很认真的如实记载,经过和班主任的联合整治,班上纪律有一定的好转,但是,在课堂上却发现你对学生管理严格,有些学生在却下面故意取闹,有较严重的情绪。发现这个问题后,我试图调整了自己的方法,有时不和个别学生太较真,多和他们沟通,知道问题发生的原因,可多从侧面迂回。因为学生们都挺怕班主任,课任老师不能完全依赖班主任的重拳,而应当有自己的方法。

  四、科任教师可针对班级状况、自己对班级管理的设想,用适当的方式向班主任提建议,积极参加班主任召开的科任教师碰头会,集中了解班级各方面的状况,共议治班良方;多参与必要的班会课、家长会和劳动、文艺会演、智力竞赛、体育比赛等活动,比如,在校举行的元旦会演中,学生们一看见他们所在班课任老师的表演就会异常兴奋,发现了老师在课堂外,还有另一面。老师也可以在活动中多方位的了解学生,更好的沟通。可以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情感。这不仅是参与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积极参加班级的主题班会及家长会。班级的重要主题班会,科任教师可在班主任的要求下参加;而班级召开家长会,则应主动参加。在班级的大型教育活动中,融进班集体,可以加深对学生和家长的了解,密切同他们的关系;向学生和家长传达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及自己对班级管理的建议。

  五、学会用多种方法塑造显性、隐性课堂,贴近学生,做他们心灵的朋友。

  日常个别教育也是搞好班级管理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措施。科任教师平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心,或深入学生宿舍同他们交流思想。在操场、食堂甚至校外碰到有关学生,都可随地同他们交谈。交谈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社会、学校、班级、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思想等。交谈的气氛应视具体情况或轻松或严肃,总之要贴近学生。这样,易使学生肯对教师讲真心话,并听从教师的教诲。

  后进生一般认为自己在班主任和同学们中间形成了不好的印象,处处受到冷遇。而科任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热情易使他们感动,而且,由于与班主任的角色的不同,科任教师对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更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和后进生交朋友,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关怀和爱;利用作业本进行交谈;让后进生给教师写信谈论不便面谈的事等。正规性的教育方式如谈心、家访等肯定已多次实施,可能学生已厌烦;非正规性教育方式多属隐性课程,易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教师的规训。

  参与班级管理,既可优化班级风气,又可密切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科任教师投入班级管理中去,可以赢得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之外的很多收获,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也谈学生的安全教育    下一篇:师生相处的艺术琐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