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立足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7-10-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为此,创新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热点,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创新素质的人才,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关键词】创新意识  创造能力

  在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的动力。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关键在教育,而教育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自我创新意识和培养实施过程中下大功夫。

  一、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教育改革呼唤创新型教师,新大纲呼唤新方法、新观念。新的教学大纲强调:我们不但要在知识技能领域,而且要在发展领域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良好个性方面的发展;要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我们首要目标。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没有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就是教育的一种失误。教师应该树立以育人为使命的责任感,长沙市九中有一位中学教师叫谭老师,早在八年前我曾经观摩过他的一堂研究性课,了解了他所获得的成绩,他极富创新意识,能用创造的智慧激发“后进生”的潜能。他辅导学生平均每月捧回一个奖,每学年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在他的帮助下,一批“后进生”变成了“小发明家”,甚至考上了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他的事迹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认识到教师的职业大有可为。我从中感悟到:1.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教师应树立远大的志向,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2.要树立现代的科学的学生观。现代科学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不因他们存在不足而过多地责备他们,而应尊重每一个个体,宽容他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就会发现人人都具有创造的禀赋。3.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我从96年参加工作以来,虽然在教学方法上不断革新,但细细反思总感觉到自己难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扑灭学生创造的火星。这些反思使我懂得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最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好学、会学,要教给他们学会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教学生有“学、思、创”的精神,要把教材变“学材”,把教室变“学室”,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学园”,而不是满堂灌的“教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对教学的意见,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勤奋好问,不唯书,不唯师,敢于问难质疑,搞好合作学习。4.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打铁先要自身硬”,所以教师必须及时“充电”,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树立新的学习观、树立终身学习观,及时了解现代科技知识和信息,丰富自己的创新智慧。陶行知说“仿我者死,创我者生”。所以我们应以“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为最大快乐。

  二、立足化学课堂,开创实施创新教育的多种方法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在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下,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协同其它学科的知识,共同培养学生全面的创新素质。

  (一)。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实践证明:兴趣是形成学生好奇心的基础,是创新动力最重要的源泉。兴趣不仅仅能转化为创新动力,而且也能促进智能发展,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个性品质的目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我平时是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的。

  1.加强课堂讨论

  学生的能力是在主动学习中得以发展和提高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的工作重心不是单纯地考虑怎样上好课,而是要考虑怎样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营造一个宽松、融洽、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引起讨论乃至争论。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离子反应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课堂讨论一下正三价的铁离子和负一价的碘离子能不能共存?随着问题的提出,而且是从他们熟悉的知识出发,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动脑思索,并且同桌之间会讨论,甚至会发生争论。自然学生对这个问题持有两种相反的意见,认为不能共存的同学认为:正三价的铁离子有较强的氧化性,负一价的碘离子而有较强的还原性,于是它们之间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的同学进而提出可用淀粉试剂验证该反应能否发生。由理论到实践,最终顺利解决这个问题,这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全面参与有关。课堂讨论,乃至争论,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通过学科教育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中介。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发展学生的自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要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多实践,这是提高化学课堂效率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多创设问题情景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关于SO42-的检验,教师诱导以下问题:①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是否含SO42-?②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可以断定试样中一定含有SO42-吗?③BaSO4不溶于盐酸,BaCO3、BaSO3、Ba3(PO4)2均溶于盐酸,为什么?④当未知试样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可以证明试样中一定有SO42-吗?⑤怎样正确检验未知试样是否含有SO42-?学生积极思维,一个悬念解开了,另一个疑惑又来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尽心求索,兴趣盎然。

  3.鼓励学生质疑

  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思,有思考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地认识变为探索性地求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人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通常表现于质疑,乐于寻根究底,同时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最终方能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规律、真理。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自觉的、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和中心。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保护学生固有的创新求异的本能和欲望,应当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即使某些问题很可笑,某些发现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让学生在求异思维的轨道上吸取必要的精神力量。纵观整个化学发展史,无数化学家正是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发现,从而有所发明和创造的,也从而使化学科学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

  4.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所产生的需要;外部动机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所产生的有价值的结果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外部动机主要表现为:(1)。期望学习成绩好能够博得老师、同学的喜欢,从而获得人际间的真诚、和谐欢愉的氛围;(2)期望通过好成绩赢得集体对自己的尊重,提高自己的尊严和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外部与内部的两类动机达到相互“融合”时,学习活动会取得最大成效。化学教师应该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通过师生间的教学交往过程,最终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具有群体凝聚力的人际氛围。这样,不仅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两种外部学习动机,而且在这样的人际氛围中,学生容易体验到化学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就能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化学教学过程中来,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体。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及其它科目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1.改进演示实验,“活化”创新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课堂上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讲授结论及相关知识。或是:教师讲授的知识和结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教师讲授的知识和结论。这种验证性实验有些还将在以后的学生实验中再重复做一次。这是一种缺乏激情和探究欲望的操作,它忽视了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束缚和制约了学生的参与欲望和创新意识,因此可选择将一些演示实验改由创新意识强主动报名的学生代替教师做演示,其他学生观察、评论,教师指导讲评。对于教材中“学生实验”的大部分内容可以分散到课堂教学中以分组实验代替演示实验。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又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带着要弄清产生此现象原因的强烈求知欲去学习,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增加实验的探索性,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散性。

  中学生思维积极,对教科书及作业、习题产生疑问的情况经常发生,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这些疑问,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探究情境。在条件允许和可能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或否定疑问。

  例如,在做氯离子检验时,可以改进为一个探索性的题目:“用实验证明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分三步完成这个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阐述方案的设计思想;第二,让学生课上交流设计方案和设计思想,并进行甑别与筛选,确立最佳方案;第三,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实现了由已知信息拓展成的一种创造性学习。教育科研实践证明: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与改进,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在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特别在完善学生创造思维素质方面,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进行创新的方法。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即在思维上要使学生留有“空白”,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发现。其次,教师应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将问题变形、转化、假设、分解、类比、重组、拓宽的创造意识。简而言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法,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法,最终使学生达到“会学、会创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理念参照 今天怎样当教师《教师博览》2000.7 钟志贤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探索《中小学管理》2000.1 沙培宁

  3.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班主任之友》1999.12 曲天立

  4.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3向兴凡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观察与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下一篇: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