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四环教学法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7-11-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在长沙,由于教育部门对信息化的重视、101网校的积极推动,已经有多所学校开办了信息班,投身于网络教学的应用与推广。在初中阶段开展网络教学,这既是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的革命。
  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其优势。
  一、全员参与。信息班学生人手一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101教学平台发表意见且不受其他同学干扰。
  二、即时反馈。教师利用101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可以看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就能准确把握学情,知道哪些要多讲哪些要少讲哪些不要讲,从而有的放矢,打造真正高效的课堂。
  三、资源丰富。网络教学依托的是101网校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甚至有整个互联网进行拓展辐射,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课外拓展。这些优势都是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
  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教学更有其独特的优势。历史是那些曾经鲜活的事件、人物、制度、艺术等等转化为文字、文物载于史册的凝固,历史课堂就是要把这些看似凝固了的历史一丝丝地抽出,让他们穿越时空变成鲜活的、真实的和流动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历史学习是学生的发现之旅和情感体验之旅。在历史教学中,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大大便利了这种发现和体验。
  在历史课堂中,我目前采用的是“四环教学法”。
  第一环,预习检测。传统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效果要等到课堂上才能检验,但利用101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做到实时检验,并且掌握每一个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着重讲解学生难以把握或存在误区的知识点。
  第二环,问题探究。问题是教与学的生命,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情感升华点以问题的形式、在平台的讨论区展现出来,并辅之以必要的图片、文字和视频材料。相比于传统教学,网络教学的问题探究中,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材料,可以确保更多学生的有效参与。在探究过程中,首先必须有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回复了才能看到别人的答案;之后可以参考别人的想法,从而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补充完善;最后还可以评价别人的看法以及接受他人对自己看法的评价。只有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了,这样的问题探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第三环,课堂巩固。学生当堂进行巩固,平台当堂进行评价,评价不达标的当堂解决,从而保证对每个知识点的准确把握。
  第四环,课外拓展。历史的学习决不能停留于教材和课堂。拓展既包括学生自主利用101网校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在课后打包给学生的学习资源,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拓展和发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从而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探索。又包括课后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再羞怯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向老师提出问题、发出质疑,而老师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以指导,大大便利了师生之间的联系。
  这四环环环相扣,从易到难,由浅而深,以点带面,结合历史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了网络教学全员参与、即时反馈、资源丰富的优势。
  下面,我以七年级下册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为例,来展示四环教学法在网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环:预习检测】
  课前预习,分别从建筑、科技著作、文学、书法艺术四个方面,总结归纳明清时期的科学文化成就。
  一、建筑
  提示:主要抓住紫禁城和明长城修建的年代、建筑特点、历史意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二、科技巨著


年代 作  者 著   作 领 域 价值(或地位)
明朝        
明末        
明末        

  三、文学
四大名著 作者 时间 主  要  内  容 价   值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水浒传》   元末明初   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西游记》   明朝中期    
《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    


  四、艺术书法
  1、汤显祖                              2、京剧的形成
  3、徐渭                                4、“扬州八怪”
  说明:上述这些内容是我根据对教材的整理进行的第一次备课,上课的前一天通过“天空教室”平台发布到了作业区,并通知学生提前预习。由于这些都是教材上的知识,而且我也给他们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学生的完成情况非常好,基本的知识点都掌握的差不多了。通过对学生掌握情况的了解,我进行了二次备课。课堂上,我请学生将知识点进行了讲解,个别易错易混的做了强调,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第二环:问题探究】
  探究一: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总结归纳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民族关系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提示
  (1)政    治: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2)经    济: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3)对外关系: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8课——收复台湾与抗击沙俄
  (4)民族关系: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18课——收复台湾与抗击沙俄
  说明:这个问题前面各课已有涉及,现在只是将其进行总结和归纳,加上有了适当的提示,学生思考起来还是比较顺畅的。在这个基础上,我抛出了下面的探究二。
  探究二:根据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明清时期科技文化成就呈现出的特点。
  材料一:

著      作 类别 主要内容 价值和影响
《本草纲目》 医学 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记载药物1800多种,方剂 1000多个。李时珍本人并没有突破性创造 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农政全书》 农业 总结了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几乎没有自己的新观点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天工开物》 农业
手工业
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缺乏新的创造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材料二:
明代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西抵嘉峪关,横跨九个省区,全长8851.8公里。在明朝统治的二百七十余年间,大规模的长城修建行动,前后达五十余次之多,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最为浩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
紫禁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0,000㎡。有房屋890座,共计8707间。四面环有高10m的 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建筑群。
若非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长城与紫禁城的修建、扩建、维护几乎是不可能的。
材料三:
明朝以前,小说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但明朝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兴起,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小说特别是白话小说越来越受到普通老百姓的热爱,小说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巅峰时期。
 
   说明:探究部分是发布在“天空教室”讨论区的。这三则材料,其实承担了双重功能:一方面是作为探讨文化特点的材料,另一方面是对本课重点知识的一个讲解。这是我对教材的理解,也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二次备课。前面的问题已经有了铺垫,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全部参与了讨论,而且发布到讨论区的答案相当的精彩,如有学生回答“ 当时社会缺乏创新,基本是根据前人的经验,主要是因为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存在”,有学生回答“古典小说具有反封建思想,批判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有学生回答“长城和紫禁城的规模都很大,因为国力很强盛”,还有学生回答“白话小说的流行是因为更多的普通人有看书的需要”,也有学生指出“明清时期其实我们还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等等等。由于有了充分的讨论,课堂上真的不需要老师再进行过多的讲解了。 
【第三环:课堂巩固】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以选择题的形式发布在考试区,学生做完后立即就可以知道自己错了多少、错在哪里,并且马上更正。老师也立即知道全班的答题情况并且马上进行补充讲解。这种讲解是即时的、非常有针对性的。在整个网络教学系统中,这个部分是传统教学无可替代的,是其最大的优势,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四环:课外拓展】
李约瑟是英国著名的科学技术史专家,曾花费数十年时间,精心编写了享誉世界的多卷本《中国科技史》。在该著作中,李约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自公元前2世纪至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方,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却远落后于西方,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它至今还一直困扰着众多研究科技史的专家学者。你能解答这一难题吗?
   为了试着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这把利剑按照以下的步骤来操作。
1、用百度或谷歌搜索引擎,分别以“哥白尼,维萨里,伽利略,牛顿”为关键词搜索他们的平生事迹。
2、对搜索出来的信息加工整理,制成下列表格。

时间 人物 成              就 领域 意义
16世纪 哥白尼      
1543年 维萨里      
16世纪 伽利略      
1687年 牛  顿      
3、将上述表格与探究二的三则材料进行对照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说明:新课改要求历史教育走出干瘪、教条、刻板、僵死的陷阱,步入一个活生生、孕育个性和创造性的境界,网络教学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我布置的这个拓展题难度很大,主要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能力、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这是网络时代必备的能力,他们不一定能做的多好,但毕竟是一种尝试和引导。利用“天空教室”,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
网络教学是21世纪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它与新课改的理念完全相符: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广泛开发课程资源;强调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等。对广大的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来说,新的革命即将到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用素质教育理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下一篇:思辨性历史试题解答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