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美术论文

解读美术新课标,浅析美术教学评价的误区

所属栏目: 美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7-11-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关于“评价建议”中有一段话“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这段话讲得多好!全面理解新《课标》中的这段话,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目前评价方式存在的误区。那么在美术教学评价中究竟存在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用数字或较细的等级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定位。

  美术学科同其它学科不同,其评价标准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这就要求教者慎重地处理好量化的过程。面对作品,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优与差来区分,以免人为地造成学生心理的障碍,扼杀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对学生的作品可以从是否有情趣、创新意识、有一定技法等方面分别去定位,突出每件作品的优点及不足,且等级不需分得太多、太细,正所谓《课标》中提到的:弱化评价的甄别。

  误区二:评价过程中教师的独裁。

  新课程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同样如此。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变化,甚至用专制、偏激的话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的作品上,忽略了自我评价,搞“一言堂”。我们在教学中,要敢于让学生自己互相去评价,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画是什么样的,多增加一些面批的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之间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可以采用展览的形式,它是一种最有效的多元组合式评价,它以公开展示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肯定,能给学生极大的精神满足和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存激励作用才能得以体现。

  误区三: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评价。

  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更为适用。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此,在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更注重过程评价。我们可以采用“每课一评”的方法,并且把记录放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中,每过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自我成长小结,以便进行自我反馈,自我激励。

  误区之四:评价标准单一化。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要求。在学业评价的范围上,不仅应该有美术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全面的综合评价。不能简单地以像与不像、对与不对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学生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若有突出的、闪光的体现,我们都应加以肯定、表扬。我们应当注重评价的导向作用。美术教学是以体验为主,还是以学科为主,往往由于评价的导向作用而得到区分和强化,但实际上,各种方式的学习都是需要的,都是有价值的,应当区别的仅在于:学习者是主动积极的还是被动消极的?是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应当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和引导。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极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评价亦复如此。评价并非总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促进学生向正确、适当的目标发展的评价才是最有价值的,否则效果只会适得其反。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从新课程根本理念出发,解读美术新课标,充分认识评价的作用,完善、提高评价体系,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美术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下一篇: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