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7-12-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世纪之交,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科技与信息革命正在改变着整个世界。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和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培养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也是教育改革的价值所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这是由教育的本身价值所决定的,教育的一切社会功能和价值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和依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是一切从学生的身心规律和特点出发,实施因材施教,致力于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充分的教育;二是坚持“发展的观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形成“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让所有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充分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严重存在重视共性教育而忽视个性的发展倾向,往往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用一个模子去铸造学生,把学生当作应试的工具和机器,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发展,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更强。因此,我们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培养人才的规格。根据社会的统一要求,培养人的共性,根据个人的特点发展人的个性。

  教育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全面发展上,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人的发展由于先天禀赋、家庭教育,内化过程千差万别,所以在身体、心理、智能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教育的着眼点还应放在不同学生的发展上;另外,人的发展有其独立性,有根据自身特点而产生个人某一方面发展的需要,这种个人发展需要又决定了教育的着眼点还应放在不同学生的不同方面的发展上。只有充分发展每个人的智慧、兴趣和特长,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如果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去单纯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必然使学生同步化、划一化发展。

  一、深化课堂改革,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目标应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上,根据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根据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和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综合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使每一个学生受到适合其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教育。

  课程改革首先建立现代化课程观。课程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为本,强调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程应以反映科学的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导向;课程应以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探索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强调知识的传授应有机地作为培养能力的手段。

  课程改革加强综合课程,开设一些学科交叉、文理渗透、多学科融合的课程,积极探索多样化、系列化的研究性课程体系。在开好必修课,加强对学生共同基础学力的培养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依据学校的育人目标、育人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开设好选修课和活动课,使学生非标准化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学地开设选修课。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的兴趣和志向能健康发展。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发展自己的潜能和个性,逐步形成明确的个性发展方向和较完整的智能结构,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和特长进行一些有意识的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强化活动课程。活动课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它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造力和发展个性特长为目的的课程,它对于巩固和拓展学生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强化活动课程,应着眼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扬学生自主参与精神,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课程培养学生自理能力、自创能力、探索性能力,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目的。

  二、优化教学模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现在我国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为班级教学模式,它的优点在于便于组织教学,便于加强管理。但单一的班级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爱好、能力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习环境适应程度上的差异,不可避免会使学生产生分化现象,致使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不利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由于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千人一面的标准,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兴趣爱好的培养、特长的发挥,更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无个性、无爱好、无特长、无创造性”,束缚了人才的发展。

  改革单一班级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差异,按学生各学科的学习程度、兴趣、特长分成不同的层次,打破班级界限,实行“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的分层次教学,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为使分层次教学有效地进行,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内容。以将学生根据某一学科的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为例,A层次教学内容略超过教学大纲,重在拓展和深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B层次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重在巩固提高,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C层次完成教学大纲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重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能运用知识解决一般问题。二是对于各个学科的不同层次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A层次以引导——讨论——点拨——探索的教学方法为主,B层次以引导——讨论——自练的教学方法为主,C层次以讲练结合,以练为主。三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A、B层次学生以创造性学习方法为主,启发其举一反三,通过质疑问题、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对于C层次学生的模仿性学习为主,通过简单模仿举一反三,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四是采用“分”、“合”结合的测试手段。“分”指各个教学层次按本层次的教学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实现“评价分层次”,体现个性的要求;“合”即全年级期末时按教学大纲标准进行统一测试,对各层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体现共性的要求,学校根据测试成绩对学生实行“升层”或“降层”的动态管理,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实施因材施教。五是加强对分层次教学的管理,科学安排教师和上课地点,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的价估。

  三、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各学科课程中丰富、生动的素材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又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所以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创新教育实施贯穿于各学科课堂教学始终,通过各学科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

  树立现代教学观。传统的教学十分重视教师如何教,重视对教法的研究,忽视学生如何学,忽略学法的指导,这种教学观很难使教师从“一言堂”的教学中走出来。传统的教学十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达到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掌握规律,由学会到会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思想上,从强调以课本为本转向强调学生的会学;从强调选拔功能转向强调学生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变只重学习结果为注意学习过程;变教师“一言堂”为师生共同参与;变只重知识传授为注意能力培养,开发智力;变一讲到底为讲练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把教育的各个环节转到人的发展上来。创建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交流、展示、提高的机会;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索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看法,在讨论中激发思维热情,开阔思路。在探索中找出规律,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强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纵观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各国都把强化学生科技教育作为加强基础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途径和方法。

  科技教育既能反映当今世界最尖端的科学成就,又能表现科学家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既能向学生展示宏观的宇宙世界,又能引导学生去探究奇妙的微观世界。科技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尤其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综合作用,是全方位的培养方式。

  加强学生的科技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强调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精神;强调学生开拓、进取、探索、批判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实验方法和研究方法;善于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与他人合作共事,讲究效率和效益。引导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努力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发展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技教育可利用多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它可以在课堂用书本教育,也可以在实验室通过实验来了解;它可以是科技成果的展示,也可以是人类探究未来的设想;它可以是科技报告会、科技主题班会,也可以是动手动脑的各种科技活动。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渗透科技教育的思想,渗透科学思维的方法,渗透高新科技成果。

  在科技教育中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兴趣特长安排教育内容和教学过程,实现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促进各类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下一篇: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