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充分运用课程资源 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12-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能说会写。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语文教材,凭借教材培养语文能力;要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促进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在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还要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课程资源 语文素养 语文能力 语感 民族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的目的其实不过四个字:能说会写。而现实中,许多人也就是“读读”而己,要“写”可就难了。其实,一个人只有具备较强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做到能说会写。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让学生既乐读又能写呢?我觉得,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课程资源,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充分运用语文教材,凭借教材培养语文能力

  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凭借。教师要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准确理解教材中的字词意义。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字词的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由字里行间流露的不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其味也。”读书时从容“咀嚼”就是要细细品味文章中语言的精彩之处。如教学《索溪峪的“野”》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对“野”字的理解,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索溪峪的山、水、动物们的那种来自天然的野性的美,而在这样的美景的熏陶下,游玩的人们也变“野”了,作者通过这个“野”字,体现了人们对索溪峪的美的认可和喜爱,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词语,准确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注重教材中词语的积累,增加学生的作文词汇量。比如,学习“浏览”这个词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先说说表示“看”的词语:望、瞄、瞟、瞪、盯、瞥……再让分别用上这些词语造句,体会不同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然后再引导他们理解:很专注地看可用“凝视”;向四周看可用“环顾”;向远处看可用“远眺”;从高处向下看可用“俯视”……这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加了学生的词汇积累,学生在作文时就可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不同的词语,提高用词的准确性。

  3、品读教材中的佳句,尽情抒发情感。许多学生写作时常常写不出,即使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比如,写《可爱的家乡》这篇作文,学生都知道可以从山水写出家乡的可爱,但是要怎样才能写出这些美丽的山水,他们就无从下手了。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让学生反复品读描写漓江水的段落,体会漓江水的静、清、绿,再启发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出家乡的水的特点,于是学生们概括了:清、凉、甜、蓝……接着再引导他们具体写出这个特点,有的学生说:“家乡的水很蓝,蓝得像油漆。”这个比喻显然不恰当,于是我做了这样的点拨:“水是透明的,不能把水比作油漆,该怎样比喻才合适呢?”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像,有人说:“家乡的水真蓝啊,蓝得似乎有人在水底涂上了蓝油漆。”还有的说:“家乡的水真蓝啊,蓝得似乎有人把湛蓝湛蓝的天空搬到了水里。”如此教学,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便能以课文为例子,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从而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来准确生动地表达情感。

  4、学习教材中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合理地布局谋篇。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许多课文在表达方法、表现形式上都各有特点,教师要教会学生去分析、仿照和运用。如课文《詹天佑》在开头就概括了詹天佑的特点: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课文正是用具体事例来体现他的“爱国”与“杰出”的。课文的最后再总结他的伟大成就给后人的启示。再如《荔枝》、《白杨》、《古井》等等课文都是借物喻人,都是在结尾点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弄懂作者的不同的表现手法,那么学生就能学会巧妙地安排自己的写作材料,从而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促进语文学习

  语文学科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语文实践能力。

  1、小学语文学科与思想品德课之间的联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除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小学开设的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中运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道理,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分清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品德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就是一篇很好的语文教材,所以,教师应抓住两种课程的共同点,使两种课程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学习语文的方法来理解思想品德课教材,使学生在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等科目的联系。

  小学课程中,音乐、美术课与语文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音乐课在听觉上给人以美的熏陶,美术课则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课为了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美,感悟内心的美,常常用音乐或美术来进行辅助教学。殊不知,如果能把语文课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音乐或美术课的教学上,让语文为音乐、美术课服务,你会发现,在音乐、美术课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更大提高。如歌曲《我家住在山沟沟》的歌词其实是对我们山区农村的描写,教学时我让学生品读歌词,体会到歌词里写的其实就是自己的家乡,于是产生了对家乡的热爱,在歌唱时自然能饱含深情;同时,学生会发现自己唱的就是家乡赞歌,写作文时不是可以仿照这歌词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吗!这样,音乐课和语文课就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了。再比如,我教学古诗,总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一幅能反映古诗内容的想象画,再给这幅图作一些文字说明。这样,既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感受到了美,又让学生通过画画体现了美,更让学生通过所作的文字说明,把古诗中所描绘的美景与所画的美景结合起来,得到双重的美的享受。美术课与语文课就这样美妙地结合起来了。

  三、扩大课外阅读量,在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美的熏陶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懂得该看什么书,怎样看书,学会理解和鉴赏一些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四、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外学习资源其实很多,例如: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是语文学习资源。各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是科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肩负着的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阅读回归生活    下一篇:作文指导断想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