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教导处范文

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所属栏目: 教导处范文  更新时间:2017-12-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课时最多,占有重要地位。开设研究性学习,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落实高中课程计划,我校的研究性学习,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必修课。我校实施该课程,力求打成以下目标:

  1.学生方面,改变学生的学校方式。

  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获得亲身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严谨求实、不断追求、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教师方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科学的交叉和渗透,拓宽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3.学校方面,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资源,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该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索学校培训教师的新模式;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开拓校内校外教育教学资源。

  二、实施原则

  1.发展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由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学会用新科技收集、处理信息,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实践性原则。

  要坚持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从实践中来,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信息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学会与人合作沟通的技巧,学会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3.研究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强调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但并不要求其研究结果一定都要创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研究创造能力。

  4.创新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选题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在选题阶段,引导学生从分散思维过渡到聚敛思维,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要有创意,在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问题,争取在研究过程中有新发现、新体验。研究成果要有一定的新意,鼓励学生有新发明,新创造。在成果展示的方式中体现学生的创意。

  三、组织管理和职责划分

  1.组织管理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分管教学和德育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小组成员教研室、教导处、总务处、团委学生会等部门负责人和年级组长组成。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对研究性课程的总体规划、协调、指导和评价。

  学校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的研究性学习专家指导小组,教科室主任和教务处主任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教研组长、学科备课组长组成。研究性学习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技术指导,入选题、方案论证、成果鉴定等。

  2.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教研室:负责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策划与管理;负责对指导教师的培训;组织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

  教导处: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具体实施。入时间安排、教师调配、学校教学资源的组织、学分登录等。

  总务处:负责为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提供后勤保障。

  团委学生会:负责组织一些大型活动。

  各个部门要把履行自己的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职责纳入自己的学期工作计划,学校将职责履行情况作为评选先进科室、班组的重要条件之一。

  3.教师职责

  班主任职责:对全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负责。协调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协助德育处进行安全教育和利益教育,为学生的研究提供条件和安全保障、负责班级各个时间环节的组织协调、协助专家小组进行最后的学分认定。

  指导教师职责:全面担负起所指导的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职责,导师要作好指导学生的观察和原始记录。

  学校将组织班级研究性学习作为班主任工作业绩的考量指标之一,学校将教师指导工作进行研究性学习情况作为评优和职称评聘的重要条件之一。

  四、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

  研究性学习平均每周1学时,用于集体指导、选择课题、设计方案、信息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以及总结反思等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实践、交流与展示。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大致可划分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三阶段相互交叉推进,每一步骤的研究情况必须如实记录,并做好纪律,以备学分认定。

  1.前提准备阶段

  (1)研究钱的知识准备。学校通过讲座、课程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进行培训,让他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知识。进行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期间的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课题组的形成和课题的选择

  课题的确定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客观条件,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每一个班至少提出五个研究课题;二是任课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供一些值得研究的课题供学生参考选择,每一个学科教师至少提出两个研究课题。

  课题组一般由6—10名学生组成,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教师(一般为本校本年级教师)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3)课题的论证

  专家指导小组对课题论证的过程是学生对研究课题自我认识和理解的过程。课题论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课题组长对课题研究的范围和研究方法等进行阐述和分析;

  B.课题组长分析课题的意义、预设研究成果;

  C.课题组长分析自己小组的研究能力(各个组员的特长)、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原则上说来,课题要经过导师和学校课题领导小组任课后方可立项实施。课题论证主要反映在课题开题报告中。

  (4)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

  确定了课题并经过课题论证,就要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具体范围,课题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工具盒所器材,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程、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以及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等。)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分工,制定个人的研究计划。个人的研究计划(包括目标、条件、进程、方法、设计、预期的贡献等)。

  在前提准备阶段,研究性学习小组应提交:

  A.每次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

  B.经过归类整理文件资料、实验数据、调查记录;

  C。每个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个人活动实录,说明每一次课程的学习活动情况;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以及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

  3.表达和交流阶段

  (1)研究成果的表达: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书面材料科研室论文、研究报告,有一些课题组也可能没有形成最后的结论,写不出研究论文,必须有课题报告。报告中要有研究过程的记录,分析失败的原因。

  (2)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组织班级内部课题组之间的交流。在班级内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过程和体会。组织全校性交流,学校应提供展台,展示过程中药进行答辩,要对展示的东西进行陈述;陈述时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质询。

  展示和交流结束后,学生进行组间互评;指导教师和课程领导小组要对课题组和研究者个人进行终结评价,并对研究者个人进行学分认定和学分登记,还要对表现突出的课题组和研究者个人进行表彰。

  在表达和交流阶段,研究性学习小组应提交:

  A.以课题组为段位完成研究报告一份(不少于1500字);

  B.课题组的自评和他评材料;

  C.每个学生交一份研究小结(不少于600字);

  D。各人的自评和他评材料。

  五、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

  1.课程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最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要重在知识技能的运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要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时间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要重在全员参与,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赛得奖。具体评价项目为:

  (1)学生态度。主动性、创意、写作、完成任务情况、采纳他人意见等。

  (2)学生材料研究能力。查阅资料数量和质量,使用新技术,向周围人请假,对资料的研究和利用等。

  (3)学生研究能力。研究方向的清晰,研究方案的可行,研究手段的选择,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种现象的解释,对研究结果的表述和发挥,科学术语的使用,各种软件的使用等。

  (4)书面文字材料。原始材料的保持和整理,研究问题的表述、总结等书面材料的质量。

  (5)答辩。报告的结构,主要观点的突出,对内容的理解,论据的质量,仪态和表达能力等。

  2.学分认定。

  按照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的要求,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必须完成总学分为15分的3个课题的研究:其中高一参与完成2个课题;高二参与完成1个课题。根据学校的评价体系参与的每个课题合格及以上且在参与过程中考核合格的个人可确定5个学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2017年上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总结    下一篇:教育教学常规考核新方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