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初探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01-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

  学校培养中学生目标是,要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特别是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高尚道德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初中数学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实用性,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关键字]

  初中数学 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可能,从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下面本人以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尝试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学生到上台演板,完毕后教师讲评强调。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最后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

  2、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兴趣来选择所学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二、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点的轨迹”的学习,可以用《几何画板》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清晰完整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被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中学“函数”,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3、化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圆》这一章,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象“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

  4、化繁琐为简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频率分布”教学中,教师把“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三、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资源丰富,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所需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资料,能创设、模拟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比如“探究性活动:镶嵌”,教师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然后要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再把学生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当然,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下一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适时运用信息技术的几点看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