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莫将“随文学习”当空话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2-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提要】 初中语文老师要彻底摆脱“唯考是从”的陈旧观念,探讨当前语法修辞教学新策略,科学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语文能力。

  【关键词】 语法修辞  随文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帮助理解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但当前,又有几位教师真正理解“随文学习”四个字,并将其有计划地纳入教学内容呢?于是“随文学习”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几乎成为一句空话!对语法修辞教学,师生兴趣索然!殊不知,语文理性知识对读写的指导作用是长期渗透而产生的,完全遗弃语法修辞教学,对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理解古汉语句式、翻译文言文、提高写作水平都将是一个严重的障碍。何况学生在初中阶段从未接触过语法修辞等相关的理性知识,进入高中以后还得补上这一课,一定程度上拉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后腿,致使高中语文教师叫苦不迭,怨声载道。

  让“随文学习”不再是一句空话,初中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一、转变观念

  有人说,语法、修辞不过是咬文嚼字“文字游戏”,而且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是学张家,还是学李家呢?甚致有人振振有词,屈原未学过语法,却能写出壮丽宏伟的《离骚》,曹雪芹也不曾学过修辞,却为后人留下鸿篇巨制《红楼梦》……我们实不该将学术交流当做意见不合而互相拌嘴骂架,却忽视了离开争鸣,学术难以创新与发展的道理,我们更不能老是把自己的目光只盯在屈原、陶渊明、苏轼、曹雪匠芹这些大师巨匠的身上,在中华民族渊源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中,他们只是凤毛麟角。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学习语法知识,可以“培养并提高语法分析及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并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而“要把话说好,把文章写好,就得精心选择语言材料”,学习修辞就是学习如何“根据题旨情境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以便取得最佳效果”①。一个受过师范教育的语文教师,比谁都清楚这一点,但有的语文教师天天督促学生写日记,写呀,写呀,就是从不告诉学生日记中出现的病句,究竟“病”在哪里,又该如何对“症”下药。虽然有的学生在懵懂之中写作能力提高了,但这只是极少数,而对绝大多数学生是行不通的。何况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试问,一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连名词动词形容词都不能准确辨析,连明喻暗喻借喻同属比喻修辞都不理解,“良好的语感”到哪里去发展,“情感”又从何谈起呢?显而易见,教师放任学生自己一路瞎摸瞎撞,最终必将导致学生陷入泥淖之中,恐怕真的连一句话也说不好,连一封信、一份简历也写不好了!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当前,课堂教学尚未彻底摆脱“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师生唯考是从,考什么就教什么,评价什么就学什么,新《课标》评价建议中将“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这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尽管教学建议中“ 随文学习”四个字也赫然醒目,但又能保证怎么样呢?在“应试教育”的思想壁垒前,这简简单单四个方块字,又能有多少分量呢?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引导广大教师重新打一场教育观念改革的攻坚战,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先迈向素质教育,先走进新课程。[SITESERVER_PAGE]

  二、切实“随文”

  “新课程的推进要求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②语文教师更应身体力行!大家知道,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很重视语法修辞教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新《课标》将语法修辞教学的目的仅限定在“帮助理解课文”,只需“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不必进行系统的、集中的教学”,于是,旧经验、老方法一时难以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但是,反正“不作考试内容”嘛,又何必白费功夫?所以,吃经验这碗饭的教师对“随文学习”四个字也懒得去深入研究了,教学时或蜻蜓点水,虚是一枪;或冷眼观望,见风使舵;或一刀两断,完全抛弃!

  笔者以为,全面反思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摸索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法修辞教学策略,理应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一线语文教师应自觉参与实践和研究。

  确定范围。新《课标》在附录中明确指出了“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与此相配套的义务教育课程杨堆实验教科书《语文》亦将语法修辞知识 编进“附录”里,遵循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词—短语—句子—修辞,条理清晰,难易适度。但在“随文”教学时,教师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面面俱到,盲目漫游,一定要确定范围,把握取舍标准,结合学生实情,明确教学需要,弄清哪些该教,哪些不该教,哪些需举一反三,哪些只要点到为止,教学方能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另外,要轻 术语,淡理论,多实践,重体验,学以致用。

  整体规划。过去与《教学大纲》配套的语文教材都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相关的语法修辞知识编在某一课文之后,教师只需机械执行就万事大吉了,而新《语文》则将语法分为词、短语、句子三大块,修辞作一大块相对集中地编在四个分册之后,这给语文教学留下了极自由广阔的空间,也向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凡事预见立,不预则废。三年计划,教师首先要走好这盘大棋,椇路熟练,深藏妙着。计划既要着眼全盘,又要突出阶段重点,既善于宏观调控,又讲究微观实放。虽然新《课标》降低了对语法修辞的要求,但语文教师仍要将初中三年的语法修辞教学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操作时要交错渗透,温故知新,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如上期教了短语,下期就置之不理了,上期学了比喻,下期就只要借代了,好比猴子掰玉米,有了这包,丢了那包,岂不笑话?其次,教师应在开学初将语法修辞教学写进《教学工作计划》之中,理解课文特点,明确阶段目标,突出学期重点,详尽、具体、科学、合理,使每个学期计划的教学容量、训练要点等都略大于六分之一个“三年计划”。另外,要切实做好“教学移交”工作。教师工作调动,接任教师可当面询问或打电话请教前任教师,了解语法修辞教学的进度和学生的理解水平及运用能力,这样,教学不走弯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境教学。始终坚持以不超越新《课标》对语法修辞教学的要求,不增加学生负担为基本原则,教师可结合文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往往能一箭双雕。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③这样说明针鼹:“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雄的略大一些。”学生都知道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增加了说明的科学性。在此,教师再稍加点拨,学生就能轻松获得有关数量词的理性知识。其实,“随文学习”就是摒弃干巴巴的纯理论教学,创建动态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并体验教学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在《春》④里这样描写小草,教师完全可以巧妙嵌进一场精彩的“随文”教学。可先让学生写出一些描绘小草出土过程的动词,待学生写出“长、冲、冒、探”等词后,教师顺便让学生领会这类表示动作过程的词就是动词,然后作比较,揣摩作者选用“钻”的妙处。这样的“随文”,学生能在实践中感悟理性知识,于训练中提高课文分析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教无定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尽可以大胆设计并灵活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仿写”,让学生学会使用语文,在“使用”过程中重新整合先前学过的理性知识。文学大师鲁迅在《故乡》⑤中使用了一串精确的动词写雪地捕鸟,形象、生动。教学时,我们不妨马上来一次仿写,要求学生描写三步上篮、跳高、游泳、爬树等连贯的动作过程,及时在课内交流。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摸透了动词的文学功能,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水平,还怕学生对动词概念不理解吗?[SITESERVER_PAGE]

  三、科学评价

  总的说来,新《课标》对语法修辞教学的评价建议是得体的、科学的,不考条条框框,不考死概念,体现了新课程“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淡化记忆性内容考试”⑥的评价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各级中考正在用实际行动积极地阐释“语法修辞知识不作考试内容”的真正意图。笔者仔细阅读了《2007年湖南省初中毕业(语文)考试标准》,其中就包含了语法、修辞知识的运用,涉及修改病句、仿写、连对联等题型。因此,教师平时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后,不可草草鸣金收兵,应及时在传统的纸笔考试方法之外大胆尝试,触评价于活动之中,讲究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虽无立竿见影之效,但确实能起到好的促进和评价作用。

  “病句诊所”:学生从自己或同学的作文以及报刊杂志中找出病句,然后“单独坐诊”,抑或“会诊”。

  “生活中的短语”:教师指定生活范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说出规定类型的短语,多者获胜。

  “我最喜欢的广告词”:于五花八门的广告中找出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广告词,运用语法修辞知识进行赏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对对子”: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或者“出”“对”都由学生来做,由易而难,适时进行。还可让学生搜集春联,古迹名楹,然后召开报告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

  [注解]

  ①《现代汉语》第302页、468页,邢福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走进新课程》第137页,朱慕菊主编,北师大出版社。

  ③④⑤分别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下,九年级下,语文出版社。

  ⑥《走进新课程》第147页,朱慕菊主编,北师大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下一篇:对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的理性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