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读读写写 其乐融融——也谈快乐作文教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2-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鹿马桥中学 易善平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也说过:“读得好,才能写得好。”本人认为:作文教学,这法那法,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才是根本大法,把它用好了,用活了,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我初上讲台时,作文指导课怎么上我一无所知,但那时我喜欢唱歌,练就了一副好嗓门,普通话也还说得象模象样,因此读起文章来表情达意自如,声音宏亮悦耳,便扬我所长,首先从朗诵入手。记得那节课读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那激昂的情绪,豪迈的气概,洪亮的声音顿时博得同学们的满堂掌声。有大胆的学生便跟着模仿。我因势利导:“朗诵课文看起来不难,但学问不浅:第一,要理解内容让自己明意;第二,要领会感情让自己动情;第三,得展开想象让自己见形。”接着,我便领着学生一边读一边理解、体会、想象。同学们也兴致勃勃、乐此不疲……一堂课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

  在后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即教材之内施行“三要”、“二不”、“一突出”;教材之外坚持“两个多”。哪“三要”?一要把字词落在实处;二要整体感悟课文,既通过诵读,说出文章写什么,表现什么,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三是凡文学作品都要坚持表情朗读和精彩片段的背诵。

  “二不”是指不面面俱到;一般课文不串讲。

  “一突出”是指一篇课文在“三要”的基础上突出一个能力训练点。如:怎样理解词语;怎样挖掘句子的深刻含义;怎样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怎样概括段意;怎样提炼主题等等。

  语文教材大多选的是文学作品,因此,我上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在这个过程中去理解,体会,想象,以求明意、动情、见形。

  例如教朱自清的《春》:

  学生甲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到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尽管他读得清楚、流畅、声音洪亮,我还是不放过:

  “是不是读的慢了点儿?”

  学生乙马上反应:“老师说的对,盼春的心情是急切的,急切盼望的春天来啦,心里是喜悦欢快的。他的朗读没能读出这种感觉。让我来试试!”

  学生乙的朗读声情并茂。当读到“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时,我觉得没入情,又打断了他:

  “你在干什么呢?”

  “朗读课文。”

  “不错,但不能仅仅是在朗读课文。”

  有个学生脱口而出:“是在赏花。”

  “对,是在赏花,谁的眼前已经出现了一片片像火、像霞、像雪的美丽诱人的春花,还仿佛嗅到了,那花里带着的甜味儿?”

  几个学生同时举手……

  就是这样,同学们边读边想,边读边赏,即读熟了课文,又感受了春天的美,还会感到课堂乏味吗?作为老师也会乐在其中。

  也许有人会问:“这也算是作文教学吗?”

  所谓作文教学不就是教学生怎样写文章,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吗?我认为,语文课堂上的所有活动,都是具有多效性的,其中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朗读和背诵,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升华了学生的思想,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充实了学生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语感,有了这些综合的语文素质,作文水平能不提高吗?

  以上说的是教材之内的功夫,接下来再说说教材外的“两个多”:

  第一是多读。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叶圣陶说:“写是输出,读是吸收。”没有吸收哪有输出?多读,只靠每天一节的语文课和教材上的文章不行,时间太少,阅读面太窄,必须抓课外时间拓宽阅读面。

  教材外的阅读,我主要抓三件事:一是培养读书的兴趣,二是推荐美文,三是采取激励措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读的动力。多年来,我始终抓住两个活动不放松:一是精美诗文的朗诵比赛;二是“我读美文”演讲。除了别的好处之外,这两个活动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和读书热情方面,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当学生养成了读书兴趣,喜欢读书的时候,我的任务就是帮他们推荐美文。多年来我从没放松这项工作,它会占用我很多时间,很繁琐也很辛苦,但很有意义。当看到同学们津津有味的读着,背着,放声朗诵或潜心默读着这一篇篇美文时,我便心中暗喜:美的思想、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美的理想……正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扎根、发芽、成长。

  第二个多是多写。

  前面说过多读是写好的基础,打不好基础盖不起楼,但盖楼,还得一个砖头一个砖头的慢慢往上砌,得花很多功夫。想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必须坚持多写多练。

  抓多写,我采用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是写日记,一是写作文。

  我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学生:写日记是桩乐事,因为日记是倾听自己心声的最好朋友,有什么心事都可以在日记里一吐为快;写日记又是件好事,包括鲁迅在内,许多大文学家的成长都得益于写日记。这一“乐”一“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我对写日记的要求只有一点:写真话,要有真情实感。至于内容和写法,一切随意,爱写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学生写的日记规定每周交一次,每次七篇日记,只要他交了,我都认真地看,并尽可能找出闪光点,批几句肯定赞赏的话,并不失时机地在班上提出表扬,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以便形成良性效应,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

  对作文要求也很随意: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写什么都行,怎么写都行。如此写作文,学生没有一点压力,心情很轻松。对作文的评价,我的标准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只要是用自己的脑子想出来的真话、实话就赞扬;不同的是:水平高的严,水平低的松,让水平高的不自满,水平低的不自卑。

  这样做的效果不错,最大的好处是学生爱写,作文课上几乎没有交白卷的。但是,学生作文不能老停留在这种“不自觉”地状态。况且,无论参加考试还是今后走向社会,不能总是“写什么都行,怎么写都行。”作为语文老师,我必须在学生乐于写的基础上,知道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立意,怎样布局谋篇,怎样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训练完成由知到能的过渡,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写作功底。

  训练,是老师训和学生练的有机结合。训,是老师对学生写作规范的指导;练,是学生遵循写作常规的实践活动。没有大量的实践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指导的实践则是低效的实践。怎样指导才能符合写作规范,使作文教学走向科学训练的道路呢?

  实践告诉我,作文的科学训练应做到五个“有”:一、一个学期先练什么,后练什么,要有合理的顺序;二、每次作文练什么,练到什么程度,得有明确的目标;三、写好一次作文应了解什么,注意什么,要有具体的指导;四、为了实现某个目标,从单项练习到综合练习,要有切实的步骤;五、为了便于模仿,要有高出学生水平但并非高不可攀的范文。

  做到了这五个“有”,学生的作文完成了从“随意”到“科学训练”的过渡,教学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

  看到学生在我的带领下快乐而有效的阅读,轻松而有章法的写作,并不断有文章被刊物录用,我所有的辛苦和烦恼都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欣慰和快乐——真是“读读写写,其乐融融”啊!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写作指导中驱散学生心中的阴霾    下一篇:怎样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的心灵放飞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