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怎样有效实施话题教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4-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  实施话题教学的过程

  对语文教材的悉心研读,对学生学情的精心了解,设计出精妙的教学“主话题”之后,还需要教师认真考虑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主话题”进行科学运用。

  下面以《阿Q正传》7—8章的整体阅读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1、在课文教学的感知阶段,往往用一个“主话题”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提高学生初读课文的质量,凝聚学生的阅读注意,为学生的深层思考打下基础。

  在了解了故事背景的基础上,教师作有效的铺垫之后设计安排了课堂的第一个“主话题”:说说阿Q的革命故事。

  要求:学生围绕“阿Q对革命态度”自读课文,从课文的人物、场景、情节、结构等等方面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所得。

  “阿Q对革命态度”是两章文字的线索,解决了这个话题也就解决了文章的整体感知。这个话题及学习要求的出现,打破了那种让学生泛读课文、标明段落、理解层次的习惯性讲读思路。学生会被这个问题所吸引,从而开始对课文进行整体性感知阅读,圈点勾画,概括筛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感知到如下内容:①从前对革命的认识;② 革命的过程;③关于革命的憧憬;④革命“梦”的破灭;…… (具体内容略)

  2.在课文教学的品析阶段,往往用一两个“主话题”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板块,形成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形成生动活泼的学生呈主体性参与的教学局面,深化对课文的认识、理解、品析、欣赏和探究。

  在这个阶段,笔者设计安排了这样一个“主话题”:谈谈阿Q与革命。

  要求:学生围绕“阿Q与革命”阅读课文,从课文中任选一个点进行品析,写出自己的简短发言稿,以准备参加课堂讨论。

  “阿Q与革命”是一个视点集中,内蕴深厚的教学话题。这个话题及课堂教学要求的出现,改变了那种逐段串讲、多讲多问、处处落实、面面俱到的陈旧教法。教师此时不是着眼于自己的讲解而是着眼于学生自己确有心得的“谈谈”,从而真正牵动着学生阅读和思考。在教师的点拨下,在课堂上进行的讨论中,学生能够从如下侧面对课文进行理解:

  第一,由“革命”引出“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引来了阿Q的革命。第二,由“革命”引出未庄的“农民”。第三,由“革命”引出“官僚地主”。(具体内容略)

  3.在课文教学的深化阶段,往往用精粹的“主话题”激发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强化创造,形成波澜,酿造课堂教学的高潮。

  笔者在此时就设计安排了这样一个“主话题”:议议阿Q这个人。

  要求:学生对阿Q这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表看法时要有课文的依据,最好能说出一点儿道理。为了让学生顺利发言,教师建议学生进行“一句话人物短评”。

  议议阿Q这个人,又只需要“一句话人物短评”,这是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的事情。课堂上形成了学生发表见解的高潮。他们的发言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从身份、外貌上对阿Q的直接认识。第二个层次,是从习惯、性格、命运上对阿Q的进一步的认识。第三个层次,从精神胜利法,从小说人物的典型性上对阿Q深入认识。(具体内容略)

  “议议阿Q这个人”所引起的,实际上是学生对《阿Q正传》的整体性评鉴阅读。学生发言细腻、热烈的程度,课堂上思想火花到处迸发的情景,决非肢解式的分析、答问式的串讲以及学生随意阅读的课堂所能比拟的。教学“主话题”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高层次的课中活动、形成课堂教学良好的学习气氛、凝聚学生学习活动板块、科学宏观地体现教学目标等等方面表现出了足够的力量。

  (二)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话题课堂中除了强烈地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科学处理能力、师生合作交流之外,更重要的需要教师在话题实施过程中的调控和引导,这是“主话题”课堂组织和实施的保障。陈钟梁老师老师就曾经说过“只要语文课还存在,就不可能废除教师的讲述”,“它可以起到指导方向、渲染气氛、启迪思维、唤起联想的作用”。

  1、引导。

  相对于学生来讲说,教师有学识、阅历、语感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学生对文本也许把握不了探究的方向,学生也许对话题冥思苦想还不明就里,这时,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调控和点拨,帮助学生全面和深入地把握。如教学沈从文的《边城》时,笔者把突破点放在湘西少女翠翠的身上。由于文章节选的部分主要描述了翠翠由骚动到忐忑的初恋过程,其中的一个话题设置放到了“这时,‘痴痴地坐在岸边'’轻轻地带点儿恳求的神气‘的翠翠会对傩送说些什么?”学生的回答有:“傩送哥,你还会回来吗?”“傩送哥,你还能为我唱首歌吗?” ……这些回答告诉我们教师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翠翠的感情,回答也非常有分寸。如果话题到这里戛然而止,是刚刚到了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学生在似懂非懂的中间地带徘徊。此时教师就点拨一句“这么动情的话,作者为什么没有写下来?”从而把学生的探究引向更深入更全面的地方:因为翠翠心里的话,只能藏在心里,写出来,翠翠就不是翠翠了,沈从文也就不是沈从文了。沈从文先生说:“照我思索,能认识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我想我们现在教《边城》,应当引导学生了解真正属于沈从文的边城。

  2、评价。

  在话题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关注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但由于学生人生阅历、认知水平有限,往往在感悟体验时,有失偏颇或顾此失彼,这就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以期望学生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日趋成熟。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比较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不强加给学生一些终结性的理解,而尽量提供给学生一个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相对成熟的成年人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合乎文本的,合乎健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当然这是在一种商讨的气氛中彼此交流的,语气是亲切的,如“你觉得可以吗?”“你的观点呢?”“老师认为是……”等等。

  笔者还发现,有时各个合作小组代表发言之后,教师可以不直接作评价,而由该组其他成员继续补充探究结果,充实结论。这样可以在一定时候可以避免一味静态地“一对一”交流,使学生探究的结果更全面和科学。而教师在小组发言全部结束之后,对发言作整体性的补充性的整和和提升。这种评价措施的合理使用,使教师本人在情感上更趋向于这样一种认识:“对”与“错”本身没有意义可言,但我们教师更要关注的是“对”与“错”背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语:明年春色倍还人

  我们知道,围棋追求以最少的棋子占领最大的地盘,如果361个点都是空白,那又谈得上什么地盘?“主话题”阅读课堂就是想用最少的最有效的棋子给学生留下一片有意义的天空。

  第一,重在让学生占有时间、解决问题,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

  第二,重在教师改变角色,以对阅读课堂艺术的设计、艺术的调控、艺术的点拨、艺术的评价为主,不仅促进了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长进,更是学生阅读活动的伙伴——“高级伙伴”。

  第三,提问精粹,“主话题”突出,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活动角色发生重大变化, “提示、阅读、讨论、评析”等生动活泼的立体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同时,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发现要真正地有效地落实“主话题”课堂,还得努力做到:

  第一,“主话题”教学只是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和其它一些阅读课型的选择使用,如艺术性地朗读课、自由阅读课、课本剧课堂等,避免学生在单一的阅读模式中失去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笔者更不想画地为牢。

  第二,教师注意了自身在“主话题”课堂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更应注意这样的组织和引导应以发挥学生阅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让学生在教师面前能有发表见解的信心和勇气,而把弥补学生在阅读方法、阅读感悟等方面的欠缺、不足和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作为师生合作的果实。

  第三,注重师师间的互动。把教师在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整体设计方面的差异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校内校外教师之间的互动,得到启发,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科学和完善。去年11月底笔者担任了“萧山区优秀教师”评选的评委,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自己先阅读文本《故乡的榕树》,根据借班上课学生实际预先设置话题;然后听八位候选人上课,并与他们交流;最后头脑中形成了几个自己非常满意但又是原先没有想到的新话题,如可以从体会文章最后一句“故乡的榕树呀……”的感情入手;可以仿照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对文章5—10段写上几段小诗“故乡的榕树,你是那……”;可以从文章的第3段的“熟悉的榕树”和文末“亲切的榕树”措辞的变化入手等等。还有浙江省优质课、杭州市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会、全国优质课上那些名师的课堂无不给了笔者成长和学习的机会。不仅如此,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良好的示范。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我们年轻的语文教师目前最大困难是:如何努力做到在任何一个教育教学环节的背后,都有一个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点——“使用文本,教学生会想、会做,在想中学会,在做中学会”。 “主话题”的课堂给了我们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向,也给了教师更多的考验和要求。

  站到了新课程的舞台上,努力在百花齐放、绚烂多变的语文阅读课堂中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语文阅读教学的春天将真正来临!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教学“激趣”手段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与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