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不断改革创新让学生乐在其中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4-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知识传承的桥梁。无不体现了在人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要使学生乐在其中,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选择更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另外,语文是让人“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是让人“执手相看泪眼”的凄婉,是让人“无言独上高搂,望尽天涯路”的期待,是让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神伤。

  语文教师总想把语文教活教好,但总不能达到目的,语文教学确实是很难把握的一种活动。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教”,而且教法单一,内容贫乏,以致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恹恹欲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对语文渐渐失去了兴趣。

  俗话说:“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作礼物来接受。”这是何等诱人的教学境界,这是多么和谐的教学局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叩击学生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才能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真正乐在其中;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使语文的魅力永存。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从导语、媒体、内容、活动等几个方面多多努力。

  一、             精心设计导语,引学生入意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特级教师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锤,也是关键的一锤。好的导语可以把学生带到作家设计的艺术境地,激起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力。反之则会压抑学生的热情,分散学生的精力。所以,导语的设计不可忽视。如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时,可以把握住本文的特点设计导语,先设两个问:“世界艺术殿堂”指哪里?世界艺术品的“三宝”指什么?然后要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我的一段配乐朗诵《走进罗浮宫》,同时展示出维纳斯的大幅画像。这样,用短短三分钟的时间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神妙的艺术境界里,激起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认识的欲望,激活了他们的思想,为一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             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创新

  多媒体集声、文、色、形于一体,使知识信息容量增大,内容更充实,形象更丰富,开拓了教育空间,为学生接受知识,获取技能提供了多种渠道和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看画面听课文,图画作用于学生的眼睛,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配乐朗读课文,能很好的渲染气氛,感染学生,在音乐声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十分活跃,情绪也处于最佳状态。这对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培养美好的情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因此,现代教育媒体以它具有的丰富的表现手段和巨大表现力,为学生素质综合发展提供了可能。这是任何教育形式无法与之相比的。如学生《胡同文化》一课时,课件在课文开始就展现了老北京的胡同,很直观引入教学。学习《故都的秋》一课时,一开始就展现两幅图,一副有美丽的秋色,秋叶红,层林尽染;一副是萧瑟的秋景,草木枯黄,落叶满地。不同的秋景尽情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再进入课文。鲁迅先生曾说过:“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学习《雷雨》一课时,可以采用相同的电影《雷雨》片断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自己照剧本排演这一片戏,充分体验剧本到舞台戏剧的技术特点。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板书很难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意境,而配用CAI课件,那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图,江南采莲图,加之《月光曲》的配乐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情景,把握景物特征,领悟思想感情,突破教学难点。

  三、讲究脱本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语文教学的主体是 ,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语文教师的脱本教学既可展现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艺术,又可为学生具体运用语言做好示范,在刺激和诱导学生思维方面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学习《劝学》中的“木直中绳,其曲中规……”,可以拓展到物理知识。讲《体态语》可以进一步深化,归纳运用体态语和破译别人的体态语应注意的问题:身份地位、文化修养、习惯爱好、职业性格等等。《神奇的极光》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学生对此兴趣不大,但如果教师能结合课文旁征博引,定能敲出智慧的火花。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并作一些相关介绍,使学生知道了许多知识:我们为何被称为炎黄子孙、华夏后裔,古代的许多神话传说,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月亮女神、美神、爱神的姓名,古代许多无法解释而至今得到解释的现象——日食、月食、死海不死等,至今仍没解开的迷——金字塔、飞碟等,有关极光的神话等等。这样,学生真正乐在其中,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高,便会在课外自由涉猎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等领域多层面接受信息,多渠道获取知识,知识面越来越广。

  四、组织生动有趣的活动,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知识是创造的原料,创造在一定意义上是知识的更新组合。一定数量和结构合理的知识是创造过程所必需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能够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多组织生动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智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在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美”的内涵,可以设计一场二十分钟的男女辩论赛,男女双方的观点分别是:“残缺才是美”“完整才是美”。参赛选手经过自己课前的精心准备,可以使这场小型的辩论会既紧张又热烈,充分展示自己的雄辩才能。在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时,可以采用了即兴演讲的方式,演讲的题目是《我眼中的毛泽东》(只从一个角度谈)。同学们推选学生代表上台演讲,精彩的演讲定能博得满堂喝彩。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和《项链》时,可以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让学生领悟主人公的思想和作者的感情。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在快乐中学到了许多知识,锻炼了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吕叔湘先生曾打了一个比方,语言教学不同于工业,而有点像农业。那么让我们这些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趁着明媚的春光,宜人的季节,多洒一些甘露,多培一些沃土,让新时代茁壮的新苗在丰厚的土壤里快乐的生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有效作为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