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活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4-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永顺县芙蓉镇保坪完全小学 宋代顺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而语文教学犹如涓涓泉水是取之不尽的,它所辖之的知识面是道之不完的,就拿语文教学的阅读来说:

  阅读教学应以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以读为基础,并在读的基础上加强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而不是靠讲解和接受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语文实践主要是多读,在多读的基础上的感悟、积累、运用语文知识。

  一、多读。 阅读教学中最多的活动无疑应是学生自己的读,因为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实现。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着教师分析讲解和谈话讨论过多的现象,一节课中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很少。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质量。 首先,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应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在课堂上要形成一种读的氛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让学生在读、思之中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 其次,要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读的水平。小学生年龄幼小,对反复阅读难免产生厌倦情绪。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引起学生读的兴趣,朗读、默读、诵读相互穿插;自由读、个人读、集体读相互交替;引读、听读、品读、表演读、分角色读和补充读相互变换。通过教师示范、同学评议、必要的技巧指点等方法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再次,就是读思结合。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画、批注同步进行。提倡学生在读中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初读阶段了解大意,发现问题;精读阶段体验感悟,赏析评价;熟读阶段积累背诵等。

  二。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中心环节,老师们进行了大量地探索。但是,课堂上仍然表现出大量的费时低效、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我认为要指导好学生“朗读感悟”,应遵循这样的思路:“整体感受,抓住核心——辐射重点语句——指导朗读,生成语感”。 (1) 整体感受,抓住核心。 所谓整体感受,就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它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整体——部分——整体”一般原则。抓住核心,即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或叫中心内容。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语篇方面,信息冗余度大,意义灵活;语用上,贴合情景,意趣悠远。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新课程强调要注重学生的整体感悟。从一堂课的角度讲,如何正确快速的整体把握课文,抓住课文的核心,是阅读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和基础。整体把握得好,核心内容找得准,等于打开了深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走向课堂教学成功的大门; 在教学《鸟的天堂》。我在板题后首先解释“天堂”(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然后请同学们自读《鸟的天堂》,说一说读后的感受——意指:“你认为鸟的天堂怎样啊?有什么特点啊?”一般,学生较容易说出鸟的天堂“很美”、“鸟很多”。这就基本抓住了课文的核心部分。继而可以以次辐射重点段落及重点语句,指导朗读:哪段写了鸟的天堂的美呀?你认为哪句话、哪个词最能表现天堂的美呀?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本文仅讲了些大榕树的美吗?还写了它的什么特点?意在引导学生找出大榕树的第二个特点“大”,进而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感悟到鸟的天堂 “大而美”。 再如:《第一场雪》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板题,请同学们自主读课文,看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若学生有困难,可直接一点:你认为这第一场雪怎样?自然学生不难找出这第一场雪的“雪大”、“雪美”、“及时”(正是课文内容的联想部分)。若学生有困难,可让用其再读课文、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的方法进一步引导。进而抓住有关段落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朗读体验。 (2) 指导朗读 ,生成语感 找出重点语句,怎样指导学生把它读好、读深入生成语感,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我认为应着重抓好两点:一是抓好本句的理解,二是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 例如:指导学生朗读鸟的天堂的第二个特点——鸟多。可启发学生寻找哪个成语的描述体现了“鸟多”。引导学生抓住成语“应接不暇”,读好句子——“我注意的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继而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我的眼睛为什么会“应接不暇”呢?使学生找到读好“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再返回头读刚才的句子,使学生切实体验到“应接不暇”的含义。 知识不是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各种资源,通过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自己逐渐建构、生成的。为了帮助学生感悟,要重视生活体验和已有知识的作用。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他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中去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实现移情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教师把统一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运用自己先前的知识去构建自己对新知的理解。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所以,感悟必然是个性化的,要注重个体的独特感受。正如课标中所说,“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三。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积累运用六中的阅读短文《梅雨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录到摘抄本上,然后让学生反复默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向同学介绍梅雨潭的瀑布。说话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列成提纲,介绍时尽量用上自己摘录到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使学生在说中积累。另外,复述是将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以故事描述、导游介绍、即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 重积累,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话、精彩句段,多读多背,而不需要“讲深讲透”和“问个不休”。有的句段和篇章学生一时一知半解也没有关系,应当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 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新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此外,组织一些形式多样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四。运用。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学段目标中也都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学生有意识地在运用中已有的积累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如独立阅读课文《可贵的沉默》一课,文中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很多,如“左顾右盼”,抄写这些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造句。进行这类训练,我先让学生抄写词语,理解词语,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灵活运用。学生写句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摘录本上分类整理的词语,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在习题评析时,对选材新颖、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动力。 运用还应根据课文所提供的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言,既有利于对课文中文人精神的感悟,又有助于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在运用中,还要加强综合运用,减少单项训练。因为语言总是用来表达意思的,纯粹的单项训练不符合语言运用的实际。

  总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遵循语文知识的建构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以语言实践为平台,以读为基石,并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的现状》    下一篇:利用汉语拼音使儿童提前进入阅读写作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