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4-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尤其是语文学科处处充满了美的韵律。教师只有潜心研读课文,感悟其中蕴含的美。然后引导学生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才能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情操,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那么,怎样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展示语文学科的美,下面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

  1.创设美的情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美的情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感受美。如《燕子》一课,文章画面生动,文字优美,蕴含想象,是一篇陶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好教材,教学本课时应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创设美的情境,引起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对美的感受之中。如:在课前导入这个环节,边播放歌曲《小燕子》的录音边辅之以优美主动的导语:春天来了,在农村,在田野,在树林,在到处都可以看到美丽可爱的小燕子。瞧,燕子从南方赶来了,接着出示板面“燕子”: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小燕子多么美丽啊!你们喜欢不喜欢呢?这样通过生动,形象的导语和音乐的渲染及直观的板画创设出具有春天气息的美的情境,学生情感会立即转移到一种美的氛围中,被美的熏陶所感染。进而,对阅读这篇课文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为细品课文作了铺垫。

  2.发掘美的因素,使学生在读、思中体验美要想使学生的审美情感与教学目的相结合就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让学生在读中思中体验美,如:在学习《林梅》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大兴安岭的自然美。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去体会它温柔的岭,如海的林,美丽的花的特点,最后把这表面的自然美,通过教师点拨学生悟意,升华到内在的美。即:“干山一碧”,“万古长青”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美丽与建筑融为一体,由“兴安”而想到“兴国安邦”。在这段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分步读议的方法。读在课文的知识点上,议在思维的发散点上,悟在感情的激发点上,学生在读中、思中、悟中使审美感得到升华,由欣赏外在美到品味内在美,层层深入,目标明确,深刻体验到作者写作中美的意图。

  3.抓住色彩,形态的变化,使学生会欣赏美欣赏美就是用喜爱的心情领略美好事物的意味。只有学会欣赏美,才能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对生活充满爱,也为创造美打下基础。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引导学生感受火烧云那种色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美。首先播放录像: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上的动物和人物的颜色,借助文中五个“…变…”的排比句式和“照得……”,“是……”使学生体会到霞光照到人身上颜色的变化,大地上万物的红彤彤、金灿灿的景象展现在眼前,然后引发学生讨论:作者写火烧云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讨论中学生理解了这些颜色的变化的是一种自然现象,从而认识到火烧云自身之美。教学“云”的变化时,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在这里用“一会儿”“忽然”“不见了”“接着”等 这些词语,说明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显示了“马、狗、狮子”来无影去无踪变幻莫测的特点,还有“正在”“跪着”“跑着跑着”“蹲着”等词句清楚地表达出火烧云是在动中变,在变中动的特点。这样不仅使学生欣赏到色彩美,更欣赏到形态变化的画面美。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真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从而学会了欣赏美。 4.探求动、静的和谐统一,使学生深会创造美对学生进行美育,仅仅停留在感受美,体验美的阶段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和鼓励学会创造美。课文《第一场雪》中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瑞雪图”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中的有关片断,作具体分析,就可以启发学生窥见作者的艺术匠心,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例如:作者对下雪时的景象描写十分细致,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春雪”、“听雪”、“画雪”三方面去体会雪的大世界;先抓住“纷纷扬扬”一词去想象雪花降落时的纷繁;抓住“大片大片”一词去想象雪花的“大”“密”“急”。然后让学生讨论:冬天的山村既然是格处寂静,为什么还用上“簌簌”“咯吱、咯吱”两个象声词呢?这样写有何作用,通过提问,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作用是以声音反衬寂静,起着“鸟鸣山更幽”之效果,绘出了山村冬夜飞雪漫天的美景。教师还让学生根据课文所描写的“粉妆玉砌”“簌簌落下”“随风飘扬”等词所表现的雪景,再结合已有的生活实际——冬天里打雪仗、堆雪人、掷雪球的情景,引导学生并画出一幅“雪景图”进行赏析。让学生去感悟、去欣赏、去体验,去创作北方雪后所特有的迷人景象,这样,使学生在赏析雪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同时,学会了创造美。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