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4-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空洞的说教是苍白的。应该找准教材与环境教育结合的切入点,将有关环境知识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入情入理的讲授分析,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环境知识,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

  根据各年级各学科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分门别类地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如自然课,可以结合水土保持、自然保护、珍稀动植物保护等内容,通过养花、植草、驯养小动物、制作动植物标本,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心环境的兴趣。语文课,可以结合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鸟的天堂》,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强化环境知识的储备,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开展环保作文竞赛,让学生分析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抒发保护环境的理想。数学活动课,可以进行“节约资源”、“绿化校园”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环境意识。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重点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的问题。

  一、创设情景,树立理念

  要树立绿色理念,首先就要注意创设情景、营造气氛。如在班级宣传栏里设置“绿色报告栏”,如,以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无烟日等纪念性节日为契机,让学生展开调查,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做到环保从我做起。同时,师生之间可以自主设置与研发环境保护方面的课题。

  二、感知插图,潜移默化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教材插图就是“物”,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比如,第九册《迷人的张家界》,介绍张家界的奇山秀水及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说明美丽张家界为什么会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边欣赏课文,边把收集到的张家界的风景图片用多媒体投影到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张家界“奇、野、峻、幽、秀”的景色。使学生初步形成印象然后旁敲侧击教育学生,努力环保留住美景。

  三、一字一词,见缝插针可以从一些基本字词去引申阐发与环境联系着的知识。比如,与“竹”有关的成语:胸有成竹、势如破竹、罄竹难书、雨后春笋等,说明之所以有这么多有关竹的成语,是因为中国盛产竹。秦汉以前,黄河以北的地区也是盛产竹类的。古人的衣食住行便同“竹”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就有了“宁可食无肉,不可住无竹”的说法。但是现在的北方已然不复历史上的那样温暖。

  四、寻章摘句,归类迁移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环境教育的课程资源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可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多途径搜集环境知识,多渠道地展示,用更形象优美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阅读理解,画龙点睛

  语文学科具有形象性和贴近生活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结合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很多语文课都是渗透环境教育的好教材,如《只有一个地球》第四自然段提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他们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师应该借机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告戒同学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

  在讲授《两只鸟蛋》中,让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讲授课文《大瀑布的葬礼》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人们在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时的沉重气氛,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体会到作者和授课老师所要表达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萌生出保护环境的想法。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让学生感受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还识字教学于精彩    下一篇:谈语文教学中的“循序渐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