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远教资源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5-1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在民族地区学校的安家落户,将从“天网”接收的远程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全面开创了农村学校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一、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中可以看出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资源具有——情景不受时空限制且声色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积极性。例如在《摘月亮》教学时,根据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首先利用资源中的动画引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动画将书上间接的文字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方便学生理解,文中可爱的小动物形象、不同场景都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很快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北极风光》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远程教育资源中的美丽的北极风光精美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情境,学生看着图片和神奇的景色都发出惊叹声,纷纷表示想去北极看看,想深入了解北极的奇妙,这样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激活思维,从而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课堂教学趋向开放。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小学语文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跨度大,而由于当地条件所限,很多内容学生从未闻更未见,至使语文课堂上,光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更别说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了。而远程教育资源却能很好得弥补这一点,它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将抽象直观化,拉近时空距离,缩小跨度,让农村学校的学生对陌生的东西闻之见之,这样就可调动学生的感观、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例如:在《“神舟”五号游太空》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农村学生对“神舟”五号较为陌生,只靠书本上的一些插图和教师有限的文字介绍,很难让他们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通过在教学中引入远程教育资源中的《“神舟”五号游太空》一课的视频、课件,便将“神舟”五号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文字,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时,教师首先播放视频中的情境朗读,让学生认识“神舟”五号,初步感受“神舟”五号的壮观;然后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在体会“神舟”五号的神奇的同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太空的奇妙,在“活”字上下功夫,学生看着“神舟”五号游太空的场景,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连平时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都畅所欲言,一下子就把课文弄懂了;再进一步辅之以情境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最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启发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并仿照文中的描述进行口头作文,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整节课学生“当家作主”,教师只做一个引导者,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表演舞台,使语文课堂教学趋向开放。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品味文字,以美融义,潜移默化,激发情感。

  语文属于语言艺术,有很强的感染力,它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把大自然之美和人类创造的艺术之美再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但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审美、明辨是非等的能力都需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与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对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和情节美更是锦上添花,行之有效地好办法。例如:在《迷人的秋色》一文的教学中,学生一边欣赏资源中的画面,一边品读着书上的文字,将文字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潜意识中提高了学生审美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又例如:在《聂耳与国歌》教学中,首先结合远程教育中的课件引导学生融入文章的情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然后进一步利用资源中的课件赏析国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再播放反映祖国近现代历史的视频片段,结合书上的描述,配上激情朗读,激发了学生对侵略者和统治阶级的无比仇恨,让学生一步一步沉浸到特定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潜移默化中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将远程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学校语文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情感,活跃了课堂气氛,整体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用语评析    下一篇: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之思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