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感悟课文内涵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18-05-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案例]

  教《桃花心木》一课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学生朗读了三遍这句话以后,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一是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二是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三是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学生议后很快就回答了第一题。第二题学生一开始表说不清楚,我启发后同学们纷纷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有的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一些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被良好条件娇惯的个别人,经不起生活风雨考验动不动就哭鼻子的事例。对比之下,反馈第三题的问题“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时,学生以前两题为基础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有个同学还把自己与家居县城的表哥对比,他能有条有序的做很多家务事和农活,而他表哥却什么都得依赖父母,父母不在家还要挨饿,于是他说他就是在不确定中生活过的人,经受了一定的生活考验,比他表哥更能面对生活。我趁机说:“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付出“”报答“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使学生明白了怎样做人的道理的文章内涵。

  [分析]

  上述片段充分体现了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涵这一教学理念。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紧密性,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我觉得这方面作用在语文课程中更突出,更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内涵。课堂上要费时不多,却使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即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联系现实生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帮助学生感悟文章内涵,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达到人文教育的统一。

  什么是感悟呢?感悟是个体凭借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怎样感悟呢?我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有目的地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感悟,从感悟中体会课文的内涵是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一、读中感悟,读中悟情。有人说感悟的心理历程是“循文、明象、体情、悟道”,即感知语言文字,再现事物表象,进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了解写作意图和方法。可见感悟不是通过教师讲解达到的,而是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感受其中的感情才实现的。而离开了生活一切都是空洞的,理解都是抽象的,表达都是无力的。二、联想感悟,陶冶情操。各种联想中情感的感悟,使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人文意识增强,联想能让学生从实际从周边从自身切实感爱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了解课文的内涵。

  由此我认为联系生活实际能启发学生感悟课文内涵。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寓情于词语之中    下一篇:九年级语文(下)教学工作总结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