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初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5-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需要下工夫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因其在培养良好品质,健全人格,提高交流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语文学习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要十分重视作文教学的研究,尤其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探究作文教学的规律、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作文教学 传统教学

  提起作文,人们自然知道是写文章。在学校语文学习中,作文就是指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训练,形成能使他们安身立命、求得生存与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的能力。如黄麟生先生认为:“作文,是作者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完整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事变过程,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项高级思维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简言之,作文就是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

  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写作,形成作文能力,是作文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的难点。作文难,难在其花费时间多,效果不佳,不少人读了十几年书,还是不知道怎么写文章。因此,我们研究作文教学,既要对传统的作文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也要对新课程要求下的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力求把握规律、把握特点,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学生的作文能力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作文能力,一般是指由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一般能力和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和修改文章能力等特殊能力构成。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根据作文的规律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训练。

  一、传统作文教学思想的反思

  传统作文教学是指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本作文教学形式。传统作文教学崇尚实用的教学思想。实用,在古代更多的是为经世致用,古人对此有较多的论述,如汉代王充的“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论衡·自纪》),魏曹丕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论文》),唐代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这些见解,都强调了为文之道在于实用。另一方面实用是应试,写文章应试成了求出身、求功名的敲门砖。实用在今天的意义一方面是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应用性,这一点与古代有相似之处,诸如运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掌握文章的技法及应用文格式写法;另一方面最大作用是教会学生写应试作文。

  作文的主要问题首先是作文思想的禁锢。古代科举考试的思想禁锢表现为“代圣人立言”,写文章有许多条条框框限制,僵化为“八股文”,这样的模式自然要被历史淘汰。然而,今天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作文教学也越来越朝这个方向发展,主题已经规定了价值取向。

  应试作文范围是圈定的,主题是教师预设好的,政治的、道德的、说教的味太浓,学生写出的话如同播音员或会议桌前领导的讲话;结构是规定的,议论文“三段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散文是“开头提点小题,一线一定要到底,还要边叙边议,结尾点出大道理”。束缚太多,自由写作的空间太小了,学生常常是以胡编滥造来应对。

  为了应试,作文教学重在模仿。作文仿别人的思想,仿别人的思路,学别人说的话,甚至说假话、空话、套话。在实际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学生往往只会仿课文格式、立意,甚至语言来练习,要不就是读背优秀作文选,以应考试用。传统作文教学训练的形式不多,手段乏力,作文量不够,学生只是套作,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感情、语言,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个性。这使得作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考试的附庸。

  二、新课标下作文教学

  (一)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从新课标的要求看,作文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再次,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第四,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第五,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最后,还可以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为顺应新课标的要求,作文教学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重视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第二,重视砥砺思想,涵养感情;第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第四,培养写作能力,以适应社会需要。

  (二)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一些方法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活动。一次心灵的对话,特定的生活场景,某点思想的灵光,一旦触动了我们的“情弦”,“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时,将我们年轻驿动的心绪付诸笔端,短暂的智慧火花定会闪烁成永恒的美丽。

  (1)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学生平时作文,绞尽脑汁,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然而等作文发下来,他们看到的无非是“思路不开阔”“语句不流畅”“语言平淡无味”“书写马虎潦草”等一些令人扫兴的套话,丝毫提不起精神来,这又怎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呢?作为老师,如果能从学生作文中竭力去找优点,对学生的作文多加以肯定和鼓励,就能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我带的班级里的学生大多性格内向,腼腆,对自己缺乏自信,每次作文更是让他们大呼痛苦。开始我就在作文批改上下功夫,我总是正面评价学生的作文,尽量抓住其优点并将这些优点放大来评价,学生看到后觉得是一种莫大的鼓励,觉得受到肯定自然愿意更多地尝试。如果某位同学的作文字迹十分清晰,书写工整,我会写“你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写又如此工整,真是赏心悦目。”若是一位书写很糟糕的学生,我就这样批“你的作文写得这样好,如果书写再好一点,岂不是锦上添花吗?”对于抄袭作文的学生,我也不会一味地去指责,而是对学生说:“这篇文章是抄袭的,但此文太美了,老师也无法抗拒美!感谢你的好眼力,给大家推荐了一篇这么美妙的文章。我相信,总会有一天,你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老师等着看你的大作。” 学生都希望通过老师的肯定来证实自己的能力,若是一些简单的、鼓励性的话语能够给学生相信自己的勇气,我们为何要吝啬呢?学生有了自信,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琐事

  叶圣陶先生“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的写作理念就是以生活为本源的。

  很多人都认为高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生活面狭窄,写自己的生活没有啥可写。其实不然。高中生活虽然缺少生动活泼,五彩缤纷的外在形式,但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内心世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性格渐趋稳定,心理渐趋成熟,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们的需要开始大幅度地向高层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审美需要发展。于是伴随着成长,就有了种种烦恼:寂寞感,空虚感,孤独感,突然觉得生活忙忙碌碌索然寡味,有时甚至莫明其妙地烦躁,伤感。情感丰富细腻且情绪多变化,他们的情感变化就象一条光波曲线,总是在由波峰到波谷,由波谷又到波峰的发展变化中。这些青春期的心理体验是独特的,也是丰富的,学生往往也渴望通过一种方式来渲泻倾诉自己的情感。这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关注自我的内心世界,通过写作这种方式来渲泻自己的情绪,在作文中抒写他们的喜怒哀乐,人生感慨,生命体验。批改时再写上一些富有启示或激励的语言,进一步激起他们的表达渴求,文章就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伴随着电视,游戏机长大的一代,崇尚简单,快捷的生活方式。生活可以简单化,但头脑可不能简单。作家刘心武说:“倘若仅仅只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作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只要你善于思索,这些细节便会闪烁出智慧的灵光。如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这样一个生活片断:他在回家的路上被车撞了,肇事者是两个十几岁的青年。撞车之后,肇事青年不仅没有惊慌,反而是十分嚣张地再次以撞车时的行车方式“漂移”扬长而去,而学生只能默默地拖着被撞破的车步行回家。这件事让学生思考了很久:是什么原因让那两个青年以玩命的方式开车?撞了人之后他们为什么还能理直气壮地离开?撞车时朋友们为何只是远远站着却不来帮忙?通过这个生活片断的纪录,学生抒写了他对于社会、对于人际关系的困惑,写了他对生活的思考,这些都是真实的感悟,真实的自己永远是写作的亮点。

  (3)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

  一篇成功的作文往往来自学生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来自于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于学生丰富的知识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等,而这积累一部分来自于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来自于阅读。除了课本之外,我会给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如《读者》、《青年文摘》、《名作欣赏》等,一方面在耳濡目染下培养语感,另一方面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还要陪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习惯。可通过摘抄,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积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的人生体验,生活经历同样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完善我们的个性,启迪我们对人生的思索。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用心体味语言的精妙之处。

  (4)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把嘴边的话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便成为了文章。反复实践,反复训练,熟能生巧,在多写多说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是能做到的。丁玲曾说,美的语言从哪里来?是从生活中来,是从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中来,是从传统的民族的遗产中来,要有一颗美丽的心去体会,去容纳、去融合。

  我把每节课课前三分钟留给学生演讲,内容可以自主选择,可以是歌曲赏析,可以是诗词欣赏,也可以是童话故事或笑话。每天三分钟让学生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仅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还为其写作提供了很多素材,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获得了面对众人讲话的信心与勇气。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多积累、多记诵富有生命力、表现力的成语、谚语、格言和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名句与简短的富有启迪性的散文名篇等,并且要求学生将遇到的优秀的语言材料及时摘抄在笔记本上或制成卡片,做到经常翻阅,经常跟其他同学交流,以便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材料的仓库。无论从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来说,还是从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来讲,语言表达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考作文就是考语言表达。因此,不管我们用何种方法去抓这个教学,都不为过,而如果任由学生自由发展,不加强指导,不采取措施,那是绝对不行的。

  作为学生的引导人,我们只有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地对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改进,才有可能完成我们的教学使命。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论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大语文观中的作文教学之我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