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文言文的教学困境与反思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6-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与现代汉语的语言形式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文言文教学问题较为突出,学生学的兴趣不高,教师教得费力,文言文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文言文的课程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整体状况,也体现不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精神。

  一、常见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及其不足

  常见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有一定的程式性,也有比较普遍的适用性。其一般教学流程为:首先,教师介绍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等。其次,教师逐字逐句讲解、翻译,主要讲解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以及与现代汉语相比不同的句式等语言现象。再次,讲完一段后,教师总结本段的大意,这样依此类推,串讲完全文后再总结全文意思。最后,教师小结全文的艺术特色。不同的教师教学,这些步骤之间可能次序稍有不同,再加一些学生集体朗读、教师范读,基本上大多大同小异。这样的教学方式与课堂模式,一些批评者认为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汉语教学,不适合中学文言文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教学方式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文言词汇与句式,有其合理的成分,但问题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不是主动思考、探究所得。教师的讲解也破坏了文言文本的整体性,一篇文章被剥离成单个字词句,学生在接受上没有整体感,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生厌。从心理学方面来讲,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习惯于整体性的接受,而不是从局部、细节开始去认知事物,尽管某些局部与细节可能也很重要。

  从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来看,语文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母语学习,而学习语言就是为了运用,文言文教学也应该纳入这样的教学价值追求体系,所以,积累文言文词语、句式只是个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灵活运用。文言文知识的直接使用是为了读懂课本及课本以外的文言文,为阅读古代典籍打下一定基础。在此过程中,继承古代优良的文化传统与文化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还有,文言文功底雄厚的学生对其作文语言风格有很大的影响,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涌现的满分作文就有文言文语言精彩运用的作品,可以证明文言文学习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作用,也说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整个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文言文教学方式

  文言文到底如何教学,有些一线教师很茫然。应该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关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文言文教学活动展开的最基本原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具体规定有两条,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阅读与鉴赏的第8条规定:“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课程标准第9条也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可以看出,其第8条侧重于整个文言文的课程目标、学生人文素养、思维训练和文言文的文化功能等方面,属于宏观方面的目标。第9条侧重于文言文的学生学习方法、课时目标方面等。首先,从文体的规定性来看,“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个“浅易”的概念概括起来就是从思想内容、表达方法、名物典故等方面应该适合高中学生的学情基础尤其是学生的接受基础,而且还要兼顾文章的可读性、经典性价值。关于阅读方法及目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说明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持一种积极、自主的态度,阅读方法就是借助注释阅读文本,辅助以工具书,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读懂”文章内容,首先应该理解词语意义,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词语在具体文本、语境中的意义。其次搞清楚文本中文言句子意思,尤其是一些文言特殊句式。学生学习时注意与现代汉语对照,找出差别,得出规律,形成能力。再次联句成段,搞清楚每句之间的逻辑联系,然后理解每一段的意思,综合全篇的主旨。在此阶段的“一反三”的方法,是要求学习文言词语时避免机械的、死记硬背的学习办法,找到积累文言文词语,学习文言文的有效办法与规律,是符合文言文学习实际的。

  由于文言文的句式、音韵等特点,文言文比现代文更适合诵读与背诵,所以,高中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除了必修篇目外,还给出了诵读篇目与课外读物的建议。诵读与背诵是比较好的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从语文教学的传统来看,这也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中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方法。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说明对《诗经》中的篇目、诗句在不同的场合能灵活引用、运用,也体现了背诵、积累的重要意义;当然,能够诵读、背诵是其基础。另外,当代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的现代汉语,语言环境也都是现代汉语,文言语境已经不复存在了。学生要熟练掌握词汇、句式等文言知识,并能进一步运用,诵读与背诵时能提供一定的文言语境,所以说,诵读与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也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行了具体化:“一是在语音、词汇、语法三者中,词汇是重点。二是语言的学习必须从感性着手,而不是从抽象的语过程中法规律着手,记住一条语法规律要领,并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所以应该在阅读中提高对古代语言的感受能力,或曰‘文言语感’。三是对文意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语境既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内涵有关,也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有关,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来揣摩词句含义,这样得到的理解往往是最牢固的,经久难忘的。”

  从中可以看出,文言文教学重点是文言词汇,学习文言文要从感性入手,强调“文言语感”,培养语感就要加强诵读与背诵,这是相互联系的。需要补充的是,文言文学习要重视语感培养,这是不错的,但把语感培养与语法角度理解相结合,学习起来可能效果会更好。如词类活用、倒装句式等文言知识,都是有语法规则和相应的语言形式。在学生初学时,可以把这些语言规则和语言形式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掌握文言语言的一些固定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学生会自己判断这种语言形式,而不再需要教师的教,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也会提高;而语法规则的掌握,反过来有助于语感的形成。因为学生对某一语言形式熟悉了以后,就会形成自觉反应,这也就是语感。另外,学习文言词汇、语言要注意具体语境,而不是抽象化理解和死记硬背。也就是说,文言词汇、句式等方面的学习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上下文来体会它们的意义、表现作用,不能脱离语境进行机械地进行归纳。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与学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目标的高度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其教学方法是具体的、科学的,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原则,但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什么不用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没有形成,兴趣没培养起来,学生一看文言文就生厌,因而不愿意用心、负责地阅读,长期以往,就对文言文学习没有了兴趣和信心。二是教师的观念问题。教师不相信、不放心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认为教师不讲文言文心里就不踏实,单靠学生自己学习是靠不住的。这两条之间有因果关系,教师应该解放思想,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使学生学习文言文有良好的态度和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形成学习的动力。三是应试观念的影响。中考、高考都要考文言词汇及句子翻译等文言知识,大多师生也认为,单纯直接归纳、识记词汇是应考的捷径,所以,对词汇等文言知识不科学的教学消解了文言文的人文价值,使文言文教学降低为词汇教学。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初中和高中在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习惯方面要有衔接性和连续性,都要遵循文言文的教学规律,否则,一旦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就会有惯性,改变一个成型的不良学习习惯,要费很大周折。总之,文言文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适切性,尤其是学生学法要有适切性。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法体现在日常的课时目标中,日常课时目标的实现是实现文言文课程目标的必由之路。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下一篇:文言文中“所以”结构的用法及其延伸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