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教育浅谈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8-07-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是教育观代化的基本标志。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关键作用。龙山县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如何在信息化建设中少走弯路,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发挥自身特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参阅了大量的资料及实地调查后对本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看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的部分乡、镇中小学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克服重重困难陆续建成了功能较齐全、规格较高的校园网,逐步与互联网、远程教育网及中国教育卫星网实现了宽带连接,程度不同的为教师配备了电脑,并在教室装备了大屏幕背投电视、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缩小了与发达地区学校的距离,增加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达到了“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但是我们也清醒的看到,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人力、财力的限制,西部地区,尤其是我县偏远山区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时,伴随着各种矛盾交织出现,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

  一、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技术本身认识不够

  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大多数人对其的认识都是肤浅的、不够的。

  学校管理者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致使信息化建设不能提到应有的议事日程之上,建设困难;学科教师大多数都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缺乏对其内容、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对计算机教学感到神秘遂敬而远之。在校学生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仅将计算机作为娱乐机器,不会科学使用;家长、社会对信息化建设紧迫性认识不足,从而不能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必要的投入。很多教师都习惯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搞教学,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搞教学不习惯、嫌麻烦。这种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致使信息化设备的应用率不高,网络资源的真正价值没有被挖掘出来。

  我县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都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教学人员及设备维护人员的问题。目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农村中小学,多数相应教学人员都只经过短期培训,只能勉强维持正常教学,其对硬件维护、软件开发应用乃至课件制作方面实际上仍处于空白状态。大多数教师不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更无从谈起,计算机辅助教学难以掌握,不能落实,此外,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校校通”不等于“校校网”

  有很多人认为“校校通”就是“校校网”。校校通的结果就是使所有的学校联起网来,当然这是有道理的,总有一天所有的学校都要上网,都应有网络的支持,都应有无限资源的支持。但是我们目前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校校通”不等于“校校网”,没有必要着急忙慌地在条件不成熟的学校实现网络化,实际上,没有网络照样可以搞信息化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之外的信息技术,根据自身条件进行的信息化教育才真正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3、使用光盘已经落后了

  有人认为使用光盘也落后了,我们都有Internet了,怎么还能用光盘。有的学校甚至有不成文的规定,教师上观摩课必须使用网络,否则就叫拿不出手。作为行政措施是否有道理还可以商量,但作为一种观念绝对有问题,光盘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光盘有时能起到网络起不到的作用。

  4、“越大越好,越先进越好”

  在添置设备方面往往存在着好大喜功、越大越好,越先进越好的倾向。好象我们用了最先进的东西就可以解决问题,实际工作中并不是越先进越好,这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事态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美好错觉,因为我们有时太迷信技术的作用了,因为我们人类自身到目前为止对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的办法还不多,希望技术的引入能够帮我们的大忙,此时难免会产生越先进的技术就越能帮大忙的想法,就会无限地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技术的作用是有限的。说来说去,靠天靠地不如靠我们自己,还是我们人的作用最大,科学证明人的潜能具有无限性,是我们人让技术发挥的作用。

  5、物理通了,教学通不通

  说句实话,做到物理通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小学没毕业的工头儿领着几个没上过小学的人,一天之内就能把咱们学校所有的教室都联上网。但是在这些低文化的人把我们这些高文化的人送上网络的同时,也把难题甩给了我们。我们怎么用好这个网络,怎么让网络发挥作用?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从管理的角度上说,物理通主要是经费问题,而教学通则是水平问题,教学通才是真功夫。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贯穿信息技术教育的始终

  因此,如何转变教师观念,解决师资培训成了信息化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有人强调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信息化教育的核心问题及首要任务,教师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桎梏着教育教学改革,无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十分正确的。然而,怎样才能转变教师的观念?是先有观念还是先有实践?我们认为,思想和观念不可能以观念的形式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当一个人把观念告诉另一个人时,对听的人而言,不再是观念,而是一个已知的事实,除非听者亲身考虑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听者学到的理论和观念并不能直接地自动地形成个人观念和理论。只有经过听者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以及不断地、自觉地反思,学到的理论才能成为个人的观念和理论。因此,教师自身的信息化实践活动是转变教师观念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实践就不会产生观念,不使用信息技术就不会具有关于信息技术的先进观念。

  学校管理者应具有新思想,有超前发展意识,领会国家教育政策,掌握最新信息,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和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立足本校实际,顺应时势,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有所作为,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科学手段,借鉴先进教学经验,探索现代办学规律,从而使他们与学校同步超前发展。要教育学生全面学习信息技术,正确使用计算机,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求得学生、家长及社会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加强管理,注重实效。学校要有自己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要管理好用好电教发展资金,还要多方筹措,自力更生,坚持进行硬件建设,当然了也不能忽视软件建设,即“两手” 抓,“两手”都要硬。学校逐步实施自己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在这同时,制定必要的操作规程与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充分使用,注重实效。计算机作为日常生活、管理及教学科研工具,其功能强大,应用范围无与论比。办公用计算机,教学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语言实验室,多功能电教室,校园网络,“校校通”工程等等,应本着超前、够用、能升级原则,从无到有,从有到好,逐步发展的原则。必须树立起信息技术信息化用在学校,就要保证使其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服务的观念。

  学校应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学人员与维护人才。我们身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五彩缤纷,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要保证我们能随时采集有关教学的有用信息,设备正常运转,教学全面进行。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都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计算机文化修养,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创新能力,以及娴熟的操作技术,精湛的维护技艺,这样才能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为此学校制定建设规划的同时就要着手与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整个过程中,面临着网络安全、系统维护、设备更新等全程技术支持问题。目前这些技术支持大多由学校的网管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完成,但由于各校信息技术设备激增,网管人员和计算机教师的工作量也比以前呈数倍的增长,他们在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进行学校内部相关信息设备的维护,经常是支持不及时,网管人员疲于奔命,学科教师怨声载道。为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技术服务支持小组,或将全县的相关维护工作外包给相关公司,这样责任明确,学校的网管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在编制上可以适当限制,使其安心于教学,并主要负责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应用,而不是代价高昂的设备维修工;将教师编制缩减下来的经费用于专门的技术服务支持小组,由其负责各校的网络安全、系统维护等,提高问题的响应率。电教教师、专业教师应该作为应用方面的专家,负责推动应用,负责把周围的教师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共同体,通过这个共同体真正把应用落实下去。

  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坚持经济、实用、高效相统一的原则。要采取多种资源配置方式,努力实现资源的融通与共享,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借鉴发达地区学校成功的经验,根据自身条件创出特色。在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启示与思考。

  三、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

  1、推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信息化发展将对学校传统教学形成巨大的冲击波。作为学校需要解决技术学习、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的转变,还要与传统的教育思想,落后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等种种困难作斗争,这是我们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最艰巨的困难。要想缩小差距,只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执著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避免盲目性。多媒体教学优势显而易见,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并非所有课程内容的教学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应该“一刀切”、“一哄而上”。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学,决不是要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他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就像粉笔+黑板+幻灯投影、电视教学等教学手段一样,应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融合起来,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课程整合的正确应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不是随随便便的堆积,应用必须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其目的是能够提升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本意的计算机应用,即便有多么生动,其教育价值反而降低,其教育效果肯定不显著。对一个学校而言,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不应该追求资源的数据量和多媒体的形式,不应该只是书本内容的简单翻版,而应该尽可能积累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的资源,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达到优化使用。

  4、德育教育理念必须要变革。面对网络时代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担忧,同时也有理由欣喜。关键是要改变德育理念,找到网络时代德育教育的新方法,而不是因噎废食。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单向灌输而忽视主体,注重条文而忘却生活,封闭管理而疏离社会等。而网络则为新型德育教育理念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学校德育教育形式必须与时俱进,由传统上封闭的、限制性的德育,转变为以人为本、开放的、创新的发展性德育教育。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教育工作中的新兴事物,学校要依据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整体优势,大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建立健全以数字化、交互性和多媒体为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速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开放型教育教学模式,这样才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下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