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思考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8-07-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也包括父母经常到附近城镇或农村打临时工,很少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的儿童。由于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导致家庭教育缺位或不到位的情况越来越多,出现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比如心理问题、行为偏差、学习成绩不好、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缺失等问题。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也不少。因此,围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课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研究。而认真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更对实施中小学学生的有效衔接打好基础。以下是作者本人在从事农村学校教育工作中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点滴体会。

  一、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联系

  父母不仅是孩子最重要的亲人,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教育问题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亲子教育是必不可少,也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留守儿童的父亲外出打工使得他们失去或缺乏这种教育的机会,这便要求父亲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方式来加强与孩子的联系,以弥补他们不能在孩子身边教育的缺憾。从调查结果看,父亲频繁和留守儿童联系的仅仅占8. 3%,还有37. 7%的人很少和留守儿童联系。无论从教育还是从情感上看这都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下去,孩子便会对父亲感觉到陌生,缺乏父爱的感觉便会增强,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因此,父亲在外要时常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和孩子取得联系, 利用各种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感情交流。与孩子分离的时间也不要太久,最好一年内能定期看孩子1-2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抽出时间跟孩子相聚。

  二、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寄宿制工程建设速度

  父母不在家,学校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在寄宿制学校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责任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既做到教书育人又扮演“父母”身份的角色,为广大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无力辅导功课等问题。建议国家在西部地区实施农村小学寄宿制工程,安排留守儿童少年住校,尽力解决一切后顾之忧,使他们生活有保障,安心学习。同时,办学相对集中,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这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应增加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和管理经费。编制部门在制定编制时,往往重点考虑了专任教师,而对教辅人员考虑较少。随着住校生的增多,管理工作量加大,专任教师难免会顾此失彼。建议编制部门为农村中小学配备校医、宿舍管理员和食堂管理员,以保证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三、积极推行家长学校和家访制度

  家长学校,重点是针对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定期对他们进行“育儿”知识的集中培训,我校每学期都要邀请家长来座谈,聘请有关专家来给家长讲课,学习教育管理孩子的方式方法,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多数学校还通过定期家访,特别是充分利用外出打工父母回家的时间及时与他们沟通,尤其是农忙季节和春节期间,外出父母回家较集中,让学校和家庭能够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通过设立家长热线,保持学校与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群众普遍反映,这些制度和作法对他们了解孩子、配合学校搞好教育很有益处。家长学校和家访制度如果推行得力,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家长并不是没有条件跟自己的孩子多联系,只是思想意识方面没有意识到他们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其实有时候一个电话,一份简短的信件就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温暖。我们便可以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制度,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他们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意识到他们对于孩子在教育和心理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充分发挥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是学生在校园中接触最频繁也是最重要的人。让他们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所以给他们的关爱必不可少。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给他们送去慈母般的温暖。天凉了,嘱咐他们多穿几件衣服;天热了,关照他们注意避暑,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温暖。留守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教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有许多儿童,本来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与同学关系融洽,每天都看到他很乐观,父母外出打工离开之后他们渐渐变了,上课变得沉默寡言,而且还经常与同学闹别扭,所以在课余时间,老师应与他们聊天,听他们述说心中的烦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一起玩,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学校带给他们的温暖,幼小的心灵不再迷茫孤独,这样便有利于他们正常或是更好地完成学业。

  五、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使留守儿童对班集体产生归宿感

  除了家庭之外,班集体是留守儿童重要的生活学习场所。除睡觉时间之外,他们约有6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班集体里有和他们同龄的同伴,相似的年龄往往有相似的心理特征,孩子们可以在同伴之间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所以,有一个温暖团结的班集体对于留守儿童非常重要。我们学校应该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集体生活,这样既可以转移他们思念家长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在集体中成长进步,养成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良好作风。

  六、实施“代理家长制”

  建立留守学生信息档案,积极发动和鼓励机关干部、村组干部、学校老师争当“代理家长”,和留守学生结成“一对(帮)一”管护对子,不仅在学校关爱他们,还要在假期经常看望他们和帮助他们,甚至把他们接到家里一起过日子,让他们仍然感爱到“父母”的关爱和“家长”的监督与教育。

  七、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工商、文化出版部门、广播、影视传媒等部门也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加强对文化市场、娱乐市场的管理和监督,铲除“污染源”,让那些游戏厅、录像厅、信息台、网络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营业性场所远离青少年,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积极营造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保护农村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农村还是有许多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因素的,比如对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意识, 无论是村民还是老师同学都是平等的看待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 这种环境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需要保护这种环境,不需要去做各种宣传来强调留守儿童的特殊性。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的综合调控,“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和存在是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等体制的产物。由于现行体制的限制, 数以千万计的年轻父母外出打工时, 不得不做出与自己的孩子相分离而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照管的选择, 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留守儿童”现象不会是暂时的, 它作为一个人们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留守儿童问题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 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应该摆上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除了认真、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外,还必须从户籍制度以及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入手,消除留守儿童产生的外因,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

  中小学在对待留守学生的管理上更要形成统一认识,形成齐抓共管,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形成一条有利留守学生健康学习和发展的“快车走廊”。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正确引导,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下一篇:赏识教育在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