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科学使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07-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把学具教学引进课堂,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理念。在小学中低年级使用学具能更好的训练学生大脑思维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喜动不喜静,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化被动为主动,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应用学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益,以下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 科学选用学具,提高学习兴趣。

  学具首先要具有科学性,过多过滥,都有悖于教学目标,学具要有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次学具要具有艺术性,吸引学生乐于操作,勤于思考,在操作中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例如:我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较快牢固的掌握分数的意义。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正方形纸”平均折成若干份,根据自己的喜好将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同学们一下子欢呼起来,纷纷按自己的想法折纸,涂上不同颜色,然后在小组中合作交流,评选出最佳的作品在课堂上展出。在学具操作中充分尊重了个体差异,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创造性思维。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深刻体会了分数必须是“平均分”这一关键,很好的为今后的“分数单位”的教学埋下了伏笔,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

  二、 注重操作,培养能力、

  “学具”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做中思。提供给每个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注重个体的发展,使学生充分体验了学习过程。

  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智力因素、后天因素的制约。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同,直接影响获得新知识的速度。因此,在学具操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具体操作中,培养他们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眼、口、手、脑,协调发展。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感知,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设置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学生积极进取,探索了“几分之一”后,能把任意一张纸均分成几份,将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写上相应的分数,在学具的操作过程中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概括过渡,学生的手和脑得到共同发展。

  三、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纵横交错,哪一环节没有掌握好,都将影响新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学中要旧知引路,凭借学具操作,激活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使学生科学系统掌握,巩固旧知,拓展新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我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利用学具探索了几分之几,现在又让学生利用学具“测绳”在地上画出1米的线段,利用绳子的标记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写上相应的分数,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把对正方形几分之几的认识类推迁移到线段的几分之几上。

  总之,把学具教学引入数学课堂,科学的使用学具教学,在学具的操作过程中,使问题在学生大脑中由感知、表现、抽象概括,形成一条清晰的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得系统牢固。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了个体的差异性,极大地活跃了数学课堂气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益。符合当前所倡导的开放式教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素质教育在数学中的教法    下一篇:农村六、七年级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究与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