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如何面对家长的“不合理要求”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8-08-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家长是个很可爱的群体。照道理来说,他们是成人,应该是成熟的,理性的,懂事的,知轻重的。但往往实际情况比这个“应该”复杂。一个成人,一旦他成为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成为了家长,他就可能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他会变得幼稚起来,天真起来,蛮横起来。一个成人的“家长境界”往往低于他的其他社会角色境界。为什么会这么奇怪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太爱自己的孩子,因为对学校对老师的期待值太高。“爱”有时候会让他们“只在此爱中,云深不知处”。于是,做班主任,经常会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的形形色色的要求。有些是不合理,甚至荒唐的,你怎么办?

  我的核心观点是:视家长的所有期待为合理,充分理解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任何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诊断判断行动,努力促进每一个家长反思自己的要求,最后都能够理解学校立场和班主任立场,把家长从“对立面”争取为“同道者”。

  举些例子:

  第一类,确实是不合理的要求。

  比如,初初接班的时候,班上矛盾比较尖锐,淘气孩子比较嚣张,对课堂秩序和同学关系破坏性很大。这些“问题孩子”成为了班上家长的心病。我才上班一个周,接到的邮件就好几封,电话更是多。家长们的要求很明确:要我严厉整顿,务必把班上的歪风邪气给打下去。而且,他们明确向我提要求,“那几个实在太不像话的学生”,已经激起了班级公愤,他们希望我“清理门户”,把这些孩子“踢出去”。他们表态:如果我主持正义,他们都会站在我这一边并给予全力支持……

  说实话,我读这些信,一方面挺感动,另一方面也觉得有些好笑。家长就是家长,他们平时的关注点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们实际上很难研究别人的孩子,考虑其他家长的感受。在我们老师看来,12、3岁的小男孩儿调皮捣乱,在班级管理没有上正轨的背景下,实在太正常不过了。这些孩子,还是“粗坯”,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只要好好调理,都是会改变的,不像家长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更不用上升到品质品行的高度上去,离被“踢出班”更不沾边……

  这就是家长的天真和可爱。他们一着急,会完全忘记他家孩子的同学都不过是一帮小屁孩儿。对待小屁孩儿有对待小屁孩儿的方法,是不能随便上纲上线,更不可能采取非法手段。

  家长表现得天真,是因为他们太着急了,太焦虑了。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在第一时间想法子去抚慰。我于是认真回信,当然要热情表扬他们家的孩子,感激他对班级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并且要充分地替这些破坏性很大的孩子表达歉疚。更为重要的是,要跟家长谈自己对这部分孩子的认识,而且有必要简单地说一说自己的治理思路,让家长看到希望,提升信心,把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放下来。当然,也要努力用含蓄的语言提醒点拨家长不可如此意气用事。

  当然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接下来就要着手调理这些淘气鬼,让家长们很快看到他们的改变。方法不难:先寻找这拨孩子的闪光点(你只要想找,一定找得到),确定孩子们在班级的正面形象。然后观察诊断,找到问题孩子的问题点,因材施教,调理个性,不断巩固这些孩子的正面形象。并且,要把这种正面形象不断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家长,让他们明了,渐渐改变看法。学校是教学教育的显性现场,而家长团队是教学教育的隐性现场,这两个现场,班主任都一定要用自己的正面舆论去占领,否则,工作一定被动。

  我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调动淘气家长的孩子的积极性,给他们支招,让他们去表达歉意和感恩。班上有个小家伙,性格有些古怪,最后搞得全班没有任何一位同学愿意和他同坐。后来好歹安排下去了。我连忙偷偷给这个小家伙的妈妈递话,告诉他这回儿子的同桌是个非常好的孩子,一定要珍惜等等,希望这个家长利用微信啊,短信等等向同桌的家长表达感谢感激并且提前坦诚告知自己孩子的问题,希望得到宽容帮助等等。这些小技巧都能够化解家长和家长之间的芥蒂,融洽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家长心情好了,他给予孩子的就是正能量,这就会和我的教育形成呼应。不至于我在班上使劲儿,他在家里解劲儿。家校两条心,劲就白使了。

  第二类,家长的要求有些出格,但属于老师可以想办法做到的。我的观点就是:只要对孩子发展有利,那我就想着法子满足家长。

  有一回,我接到一个电话。这个家长告诉我他希望儿子能够参加学校体育节的一个项目。我听出来了。这家长的言语之间有抱怨。因为他的儿子确实报了名,但因为个子原因最后没有能够上。这家长的意思,他特别希望老师能够给他儿子一个机会。

  我其实挺为难的。参赛的名单已经定了,不能改了。怎么办?我可以解释和回绝,但孩子的热情是不是被打击了呢?家长是不是也会留下心病呢?

  我琢磨了半天,想出了一个法子。反正我一直在班上组织班级运动会。干脆,我就为这个家长的要求特地为这个孩子构思一个运动会。搞个班级内部的比赛,让他把这个项目玩够。如果能够取得名次,也可以趁机在班上大大表扬,保护他的兴趣,激发他的锻炼热情啊。

  我很快就用早自习的时间把我的想法付诸了实施。结果很好,孩子们都很投入,这个孩子,也认真参加了班级的比赛,玩得很高,而且,从比赛结果来看,他确实比其他几个孩子差点儿。这回,体育节名单上没有他,他心服口服了。

  家长也很感激。这个“不合理要求”,催生了一次服务性很强针对性很强的班级运动会。这是一次“量身定制”的班级活动,只是主人公不知道罢了。尴尬的事变成了幸福的事,家长学生都得到了抚慰,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个小矛盾。

  第三类,谈不上不合理的要求,只是有些“个”,班主任理解就是,顺应就是。

  比如班上有个举措,就是给家长过生日。方法很简单,就是由班上的幸福传递班长在家长的生日那天在班级微信群中代表全班同学祝贺。然后大家各自送上语言贺礼。明白的家长都知道,这样做,其实目的不是为了家长,而是利用这个形式,营造一种关心亲人,关心身边的人的气氛,唤醒和培养学生的一些孝顺意识关爱意识。从效果来看,确实不错。我们班的家长团队渐渐连接融合,其乐融融,非常团结。

  但你千万不要希望做事情任何人都会理解,都会支持。很快就有家长提出异议:他觉得这种方式暴露了他的隐私,他不习惯这样的祝福,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形式。

  虽然班级的生日祝福其实并不涉及到家长的具体年龄。但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个性特质不同,造成了对同一件事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需求也就不同。所以,“私人订制”在很多时候是必须的。老师不用觉得不舒服,他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反正给得起。理解就是,顺应就是。

  在面对这类矛盾的时候,我也犯过错误。至今想起来,还觉得挺歉疚,觉得自己的胸怀还不够大,还需要修炼。

  有一天晚上班级八点钟播报之后,一位家长,发过来一个言辞有些激烈的微信。大概意思是指责我没有在今天的微信语音播报点评中点名表扬他的孩子。我当时就觉得冤枉。他的孩子,也是个有些淘气的小家伙,平时毛病多。今天语文课上做了一个演讲,质量不算好,但态度、选材、情怀等等,远胜过平时。我事实上是个非常喜欢夸张地表扬学生的老师,当时我就兴致勃勃地地动员同学们从各个角度,用各种形式对这个孩子今天的演讲进行了褒扬。下课后,我又单独提醒负责八点钟播报的值班班长和同学记得一定要在微信群中表扬。是,我确实没有自己亲自表扬,但事实上我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了呀。这是这个家长不知道罢了。

  当时我就很生气,觉得这个家长的要求太不合理,对老师太苛刻。我没有多想,就发了两个微信过去批评。我的言辞也很激烈,大概意思是照你这个逻辑,大家都来要表扬,如果我实在太忙了哪次表扬没有到位,那是不是相关家长都得找我要个说法哟……

  那边一下子就哑了。

  后来想想,我还是觉得自己跟这个家长太较劲了。孩子在父母的眼里是唯一的,在老师的眼里却只是几十分之一。所以,父母的关注和期待自然高于老师。是,这个家长在不明背景的情况下跟我“要表扬”,确实有些过分。但如果我换一个角度,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我还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就是解释之后,满足这个家长的“不合理要求”。用更加热情洋溢的方法补充表扬一下孩子,这我难道做不到吗?只要我愿意做,就能做。可是当时,我觉得这位家长比较无理,不能老惯着他们,我就懒得做了。

  我还是太顾忌自己的尊严和面子了。其实,不必的。

  我现在慢慢悟得:心平气和地,真诚热情地去理解去满足各种“不合理要求”,方能显现出班主任的智慧和胸怀。你把“不合理”的变为了“合理”,这不是慈悲是什么呢?这才是真正的能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下一篇:初中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做好期末考试复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