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8-09-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河南省汤阴县瓦岗乡第一初级中学   王楠杰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观念里,十分看重教育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教育的经济价值是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分析,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政治价值是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分析,教育要为一定的政治服务;教育的社会价值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分析,教育要推动社会的进步。教育就像一个企业一样,要注重投入与产出之比的。但是我认为,教育更应该突出其本位价值,也就是说,教育完全是因为人的存在和发展而存在和发展的,一切教育现象和行为最原始的动因和最终极的归宿都根源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说教育的本位价值是有利于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教学活动。但理论与现实之间往往是有差距的,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常常与教育的本位价值相偏离,尤其是政治教学,更为突出。下面我就目前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肤浅的探究。

    一、问题

    (一)、矛盾的主要方面 : 教师

    教师是新课程理念的践行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他承载着社会的希望、家长的期待和学生的梦想,但教师在践行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必须打破落后的思想观念,但是有的教师尤其老教师,他们思想保守,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材,他们仍然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沿袭“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教学的惰性十分严重。我不否认这些老教师有着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师思想观念陈旧的问题是束缚政治教学深入的首要问题。

    2、道德情操低下

    素质教育一直都要求学校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德育教育应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是我国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教师是德育的主要工作者。德育教育要“润物细无声”地充实在每一节课堂中,教师身教重于言教。众所周知,“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责任,但这种单纯的知识传授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了。现代社会里,人们对教师的批评和责难逐渐增多,教育似乎成了令人最不满意的行业,教师似乎一下子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成了令人唾弃的群体。清华学子向熊泼硫酸事件,云南大学学生杀害室友的案例,某校长非礼小学生,老师强奸未成年的女学生等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性侵案件。这些事件并不是发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莽夫身上,而是发生在享受了高等教育的“灵魂工程师”身上。我们在为之痛惜乃至痛恨的同时,也要反思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政治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承担者,我们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教给学生要成才,先成人的道理,教会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社会,关爱亲人和他人,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因此,政治教师应在自己的课堂上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

    (二)、矛盾的次要方面 :学生

    课堂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碰撞过程,因此在分析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时,不能忽视学生方面的问题。

    1、轻视政治课堂

    许多学生认为政治课主要凭记忆,到最后背背就行了,只要记忆力好,就能拿到高分,因此在政治课堂上或是瞌睡,或是看课外书,或是做其他作业,很是轻视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政治一科被定为副课,中考分数少,担任主课又带副课的老师不时的侵占副课课堂,学校的这种软环境无意间也助长了这一现象。社会上沿袭下来的观念也认为政治就是老师空洞的说教,会把孩子教的傻里巴几。由于诸多方面影响,学生对政治课堂的轻视,必然会导致政治教学主体的缺位。若此,整个教学将成为教师的独戏,如何能触及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呢?

    2、基础知识不牢

    新课程倡导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方式。有的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以后 ,课堂的气氛的确比传统教学灵活很多,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但是教材基础知识的明显减少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拓展和深入。因此,我在授课时,尽管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讨论激烈,课堂气氛活跃,但总有华而不实的感觉,感觉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受到某种禁锢。我认为,如何把活跃课堂气氛与基础知识的把握有机统一,是我们应该探究的重要课题。

    (三)、外部影响 :教学评价

    考试方式及评价方式因循守旧,导致教师教学方式难以转变。指挥棒指挥着人的行动。我国现行的考试方式及评价方式仍然是重知识、轻能力,这已成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难以逾越的障碍。单一的对学生成绩及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评价,使教师对课程改革感到迷茫。上级部门对一个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高低,学校对教师的衡量和评价就看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在这种评价机制的作用下,许多教师感到,现在的教师越来越难当。一方面要积极参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施,另一方面又要为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担忧。如果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双基”又很难得到落实,考试成绩势必受到影响;如果不贯彻新课程理念,即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也难免会落伍。在评价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只能采用相对有效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物之毛皮相分离。

    二、对策

    (一)、矛盾的主要方面 : 教师

    1、提高教师素质,全面发展学生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教师的素质主要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 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 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 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转变教师角色,充分解放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本位价值理念,要求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只有在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自己想法,意见,观点的机会,才能把教师从教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学中解放出来,政治课堂更应如此。政治课具有高度的思想性。思想的教育不能全凭教师的“一言堂”,它不具有说服力,只有当学生的思想与教师的思想发生碰撞时,学生才能真正地接受知识和认同知识。因此政治课堂必须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才能真正解放学生。

    (二)、矛盾的次要方面 :学生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必须实现学生对政治课堂的再认识。首先,要求政治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仅能深入浅出的讲授课本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课本知识,这样才能使政治课不再枯燥,使政治教师不再古板,从而提升了政治课和政治教师的价值。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师必然为学生所重视。其次,必须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我国是一个重技术型的国家,文科教师的地位低于理科教师,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文科知识将和理科知识一起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文科教师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将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三)、外部影响 :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先进。因此,与之相对应的评估方式也应随之改变。传统的评估方式主要是考试,考试形式大多包括:选择题、分析说明题、判断分析题等类型。这些考试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大都成了固定的格式,甚至其中的一些做法多年不变。这种考试,评估方式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从总体上看,这些考试形式是重理论、重结果,而轻实践、轻思辩、轻德育。新课改以后,应该注重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具体来说,评价政治课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能局限于课堂上教师讲解是否全面而深刻,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考试成绩是否优秀,更重要的是应该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科学,教学手段、方法是否先进,教学效果是否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觉悟和行为,是否帮助学生找到科学的方法,是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否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方式才不会受制于传统的评价制度,从而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

    结束语:

    通常地,我们分析问题经常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外因是条件,因此,作为外因的教学评价机制对政治教学的影响不可忽视。但是,内因才是矛盾解决的根本。矛盾的内因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方面是教师的教,次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导向作用。作为次要方面的学生的学只有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性,才能使政治课堂具有活力。三者的有机结合、和谐相融,才能促进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我精心设计的一节思想品德课及感悟    下一篇: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