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优化语文教学 提高阅读能力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9-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笔者以为优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紧扣教材,把握特点,指导方法,强化训练。下面就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学法指导 得体有效

  首先在于教师深入剖析教材,透辟把握教材特点,找准学法指导的渗透点、训练点和切入点,这样的学法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例如,针对统编教材第九册《再见了,亲人》一文进行学法指导。首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深入地剖析,把握了教材具有鲜明的三个特点:一是文情并茂。全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荡着千万人的心。二是典型动人。作者细腻刻画了主要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表达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这个中心思想,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动人心魄的感染力。三是结构严谨。课文前三段都采用了基本格局和学法指导的基本程序,即凭借典型段落激情入境,精心指导学法,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结构,揭示行文规律,体会文章内容的感情,水到渠成,归纳中心,扎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比较阅读 开拓视野

  著名教育家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散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在小学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裁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五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跃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又如《鲁班学艺》与《景阳冈》,同写人,都是表现了“技艺高超”这一主题,鲁班手艺高超,武松武术高强,但体裁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体裁。《鲁班学艺》采用民间故事的形式,可以达到目的;而《景阳冈》则运用小说这一形式,同样达到目的。再如《小音乐家扬科》和《凡卡》都是小说,都是通过描写旧时代儿童的悲惨遭遇来揭露旧制度的罪恶,但选材不同。围绕选的的问题,学生反复通读两篇小说,便可以找到答案:《小音乐家扬科》选材于波兰,以小扬科有音乐天才,却因为喜爱音乐而受到死亡的威胁,从农村来到城里当学徒,但仍然过着苦难的生活为材料。上述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可谓收益不少。

  三、求解阅读 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开展,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可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在教《田忌赛马》时,可以先板书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⑴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比赛却赢了?⑵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⑶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调换马出场顺序),还懂得了在对抗性挑战中,胜败的因素有时不光在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重要的作用的道理。同时阅读能力的培养始于词句的理解、篇章的洞悉、中心的把握,只有学生置于具体教材的特定语言环境,抓住极富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进行反复品味,了解作者表达中心独具匠心,才能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把阅读能力的提高向着一个较高的层次推进。《再见,亲人》语句自始至终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为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词句的品味,引导学生深刻挖掘课文语言的内涵,达到领会中心思想的目的。词语的品味:围绕中心,抓住重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如“雪中送炭”这个词,可采用分层设问,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⑴这个成语的本义是什么?⑵在课文中比喻什么?⑶联系上下文还有更深的含义吗?通过引导,逐一挖掘,层层推进,透辟地把握这个成语在课文中表达思想核心:即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和敌人拼斗了三天三夜,正在这时候,大娘带领全村妇女,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和浓浓的硝烟,不顾生命危险,为志愿军战士送来了打糕,使同志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为什么呢?因为大娘送来的不仅仅是打糕,还送来了朝鲜妈妈慈母般的爱,送来了取胜的精神武器,同时,通过分层挖掘,细细品味,逐步加深了学生对“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这句话的理解,进而领会了中朝人民之间的情谊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句子的品味:着重通过朗读、剖析和比较,让学生了解含义,受到感染。如:课文第一段结尾的反问句,教学时,引导学生从理解句子的意思入手,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⑴这句(指反问句)是什么意思?⑵它和这句变式后的句子(指陈述句)意思相同吗?⑶这里为什么要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通过这一系列的设问,让学生体会到用反问句表达的语气肯定,感情更强烈,更加深刻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永远不会忘记朝鲜大娘的深情厚谊。

  四、鼓励质疑 发展智力

  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已经走出了思维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圃,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自学性的科学性。开始,学生可能地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可作示范性提问:当他们能提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决不能笑其肤浅、简单而挫伤了他们的自读质疑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如果能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那就是“水道渠成”了。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从而促进他们智力发展呢?⑴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是掌握知识经验的重要前提。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组织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要教会他们有意识地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引起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加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多读多想,精读细想,逐步学会思考问题。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教学中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如初读课文时提出“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向谁借?”第二遍阅读时,思考:“小鱼、老黄鱼、燕子为什么不借尾巴给它?从哪些词句中看出?”第三遍读课文想一想“小壁虎需要借尾巴吗?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促使学生眼到、心到、手到。“俯而读,仰而思”逐步养成用心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⑵教师的提问还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有不少课文没有把事情的经过明确写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教师应在课堂中重视启发学生的想象。爱因思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如《坐井观天》的结尾,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吧!”教到结尾时,我问:“青蛙后来会不会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这一提问激起了学生想象的浪花。他们经过讨论,个个争着发言。有的说:”青蛙对小鸟说:‘去,我才不信呢!’“有的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想看一看到底谁说得对,就用力一跳,跳出井口一看,惊奇地说:‘啊!天空真的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同学们想象得多么合理,多么好啊!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既加深了课文的理解,又把作者蕴藏在作品里的意义形象地再现出来,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⑶”学贵有疑“。问题是启动思维的关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争议问题,就是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提的问题越多、越深刻,争议越激烈,学生就越能在激越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始终处于”饥饿“的状态,不将课文中的问题细咀细嚼给学生,而是留有余地、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提出问题。同时还注意及时激励和引导,对于学生的质疑问难,不一手包办,而是通过小组讨论或让他们查字典、查资料解决,或通过认真读通课文来解决,或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解决。总而言之,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打开智慧的大门。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用法,大至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如学生《将相和》,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下列疑问:这篇课文的前两个故事表面上是秦王与蔺相如唇枪舌剑的斗争,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斗争?是属于哪一方面的斗争?文中的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大家通过争论、辩解,终于理解:秦王与蔺相如之斗,实际上是秦国与赵国之斗,是属于外交上的斗争,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

  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在质疑性阅读中,解疑是最关键的举足轻重的一道程序,它直接决定着质疑性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讲求”技法“去引导学生释疑,有些疑点对于小学如同”八卦阵“,学生钻进了没有教师的指引是钻不出来的然而,引导归引导,学生终究要自己”钻出来“,而且也只有学生自己”钻出来“,才能识破迷津,走出迷魂阵。对这一类疑点,有的给予点拨即可,有的应提供思路,还有的则不仅要扶”上马“,还应”送一程“。

  五、创新阅读 开拓思维

  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的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应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种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我在指导学生用求解法阅读《田忌赛马》后,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板书出一道思考题:假如齐威王和田忌再一次比赛,假如你是齐威王,你能赢田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已见,最终取得一致的看法:只要随机应变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是可以反败为胜的。再如在学生用比较法阅读完《小音乐家扬科》之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小扬科生活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他的结局会是怎样呢?学生联系课文,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展开创造性思维:有的会说他会自学成才;有的说会读音乐学院;有的说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发问一句:为什么小扬科生活在他那时代的结局和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结局会不同呢?学生据此再次阅读课文进行对比联想,不难得出新时代好过旧时代,社会主义制度优于剥削制度的结论。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有口无心的读不同于专心致志的读;盲目的读有别于自觉的读;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读”津津有味“。

  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求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学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布置作业才能达到高效    下一篇:培养学生语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