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的少先队辅导员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8-09-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论文提要】

    新课程的提出,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迫切地需要肩负培养适应本世纪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的重任的少先队辅导员,“与时俱进”,掌握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强化辅导员角色意识,重塑德育形象,实现必要转变,成为少先队员真正的楷模与朋友。

    【关键词】

    辅导员 少先队员 角色 理念辅导员工作是做好少先队员工作的基础,做好辅导员工作,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育人环境,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促进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少先队辅导员工作中,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个人体会是:面对新课程的提出,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要做好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我们必须首先认清辅导员这支大军的地位与作用,强化角色意识,并通过新的理念的指导,重塑德育形象,实现必要转变。

    一、素质教育要求高素质辅导员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少先队员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势。辅导员在这支教育大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是对少先队员的教育全面负责的专职教师;是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的主要实施者;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通过学习、实践概括,我认为辅导员必须具有以下三维品质。

    (一)长即一技之长,具有专业文化素质。

    要真正培养出合格的新型人才,教师特别是辅导员必须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的管理技能。苏霍姆基说得好:“只有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时,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家庭,那么辅导员则是这个大家庭中的顶梁柱,一个辅导员自身的修养对少先队员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教师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时间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历史前进的车轮扔进尘埃中,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发展。

    (二)宽指宽阔的胸怀,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

    辅导员思想素质的高低对他的少先队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作为一名辅导员,倘若自身都行不正、立不稳,思想觉悟低下,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必定无法教出品质高尚的少先队员。新世纪的教育要求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通过平时的言行潜移默化,收到教育感染少先队员的良效,从而在真正全面的意义上充当少先队员的楷模。

    (三)高指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真正的辅导员首先必须要用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要求自己,试想一个辅导员即便满腹经纶,然而在教学工作中对少先队员不是关心,耐心细致地教导,而是训斥、挖苦歧视,其结果不言而喻。所以作为新世纪的辅导员应为人师表、热爱教育事业、廉洁从教、治学严谨。其次,应做少先队员的知心朋友,随时了解和掌握少先队员各种动向,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对传统观念下的差生,要全面了解他们各科目的学习情况、爱好兴趣等,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特长得以发展,增强自信心。

    社会、时代向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要求。辅导员更应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不断完善自我。

    二、重新认识“辅导员”

    有人说:“没有当过辅导员,就教不好书。”这话虽然有些偏颇,但细品其味,也还是很有道理的。担当辅导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抱一本书的问题,怎样建立良好的中队体、如何转变差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且必须时刻萦绕心头,少先队员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无不要求清晰可见,这就自然而然地踏上了因材施教的道路。可以说,作为中小学校的教师,想要更好地教书育人,担任辅导员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辅导员的认识仅限于此是不够的。在我国,长期以来,辅导员工作被看作是“人人能为”的,不具有专门学问的工作;或认为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德育;又或认为辅导员只是搞搞日常管理,考考勤,维持一下纪律,或是上传下达,负责一些事务性工作,这些认识都是简单片面的。新的时代环境下,传统陈腐的观念必须彻底打破,为此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辅导员”。

    (一)辅导员角色的重新定位——综合化、多面体。

    现今,辅导员工作主要模式为:保姆型、警察型、学者型、朋友型。新时代的辅导员应汲取综合这几种类型的长处:保姆型的奉献、宽容;警察型的严谨、治制;学者型的渊识、博学;朋友型的真诚、知心,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多面体”角色。

    辅导员是少先队员的良师益友。辅导员既要作好少先队员道路上的良师,及时准确、谆谆善诱地作好少先队员思想工作,引导少先队员正确认识世界和人生,让其在成长的道路上不会迷失方向;辅导员同时还应成为少先队员和生活的益友,真诚地为少先队员传道、授业、解惑,切实做到想少先队员之所急,真正与少先队员打成一片。

    辅导员是中队管理的总导演。一个班往往由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少先队员组成,要管好一个中队,仅靠辅导员个人力量显然不够,还必须有学校领导、科任老师、家长、社会和少先队员的共同参与。而这之中,辅导员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中队管理这个大舞台上,辅导员担任的是总导演的角色。辅导员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平衡和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和解决各种矛盾,收集、选择、采纳各方意见和建议,使之成为合力,尤其是要密切关注少先队员与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使少先队员和科任老师始终处于动态的、和谐的平衡。

    辅导员还应该是秉公办事的“包青天”。对就是对,错便是错,辅导员在处理中队问题时,要公正无私,不可感情用事。当少先队员犯了错,辅导员必须给他指出来,并加以分析,使其明白是非,切不可怕“家丑外扬”而把大事化小或听之任之掩盖真相。当少先队员之间发生矛盾纠纷,辅导员应把事情原委调查清楚,站在公正立场进行定夺,不可有所偏袒。

    (二)新课程要求辅导员工作发生的变化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少先队员的发展”。辅导员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走出传统教育思想的误区,用新的概念指导自己的辅导员工作,实现几个转变。

    1、由传统中队管理中只喜欢少先队员中上进的“优等生”向新课程理念下热爱中队中的“每个少先队员”转变。辅导员要相信中队中的每个少先队员都有“才”,通过良好的教育和培以少先队员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每个少先队员都看做是独立意义的人,充分发挥少先队员自身的主体作用,使少先队员在与教师的平等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必备手段。

    4、由传统中队管理中简单的“粗暴批评型”向新课程理念下耐心引导的“表扬激励型”转变。辅导员要主动了解少先队员,了解少先队员的所想、所做,要真诚地走进少先队员的内心世界;要尊重,爱护少先队员的自尊心,使每个少先队员能轻松快乐地成长。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必备素质。

    5、由传统中队管理中主观的“保姆型”向新课程理念下服务于少先队员成长的“开放型”转变。辅导员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少先队员身心发展特点,理解少先队员的想法和行为,相信少先队员有自我发展的欲望和能力,使中队管理工作服务于少先队员成长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需要。这是新课程理念下辅导员工作应该遵循的目标。

    总之,我们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扬弃传统工作思维与方法,实现各种转变,成为体现当代教育特色的新型辅导员。

    三、现代辅导员中的一员——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辅导员是辅导员中的特殊群体。由于面向比较特殊的教育对象——身心发展刚刚起步的少先队员,因此一方面具备所有辅导员的一般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辅导员并非传统的领导者、权威者,也不完全是少先队员的同伴、合伙人,确切地说应是特殊的“协助者”、特殊的“指导者”。

    (一)少先队辅导员的地位与作用目前,在城市或经济较为发达的乡村小学,仍一般是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担任辅导员工作,他们同时还兼任其他诸如社会常识、自然、少先队员思想品德课,再加上校外辅导,以至于孩子与辅导员相处的时间比家长还多。因此少先队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一笑一怒,对少先队员的关爱程度,对少先队员的厌烦情绪,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影响,这些影响,有时甚至会波及一个人的一生。

    1、少先队辅导员是班集体的培育者,是少先队员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儿童从入学开始,就从家庭进入中队,中队风气的好坏对少先队员成长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是一种教育力量。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辅导员创造性的辛勤培育的结果。辅导员是少先队员的启蒙老师。孩子一入学接触到的第一位教师就是辅导员,和少先队员接触最多的也是辅导员。大的方面包括少先队员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小的方面诸如怎样正确背书包、怎样学扫地、怎样削铅笔、怎样摆放学习用具等,都离不开辅导员的指导。

    2、辅导员是少先队员心理辅导的理想指导者。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也出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从徐力弑母,孪生姐妹毒杀双亲,少先队员打群架等报道不难看出,学校暴力有日趋上升的势头,而少先队员心理状况的新变化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调查表明,少先队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小学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目前,少先队员面临的环境及其心理都表现出了新的特点。一是社会信息量增大。但由于他们是非鉴别能力较弱,容易受不良影响。二是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喜欢激励而不是压制,但又缺乏毅力和责任感,经受不起挫折。辅导员作为少先队员心理辅导的思想指导者,关键要做好少先队员的学习辅导与人格辅导。

    小学时期是人生阶段最重要、最关键的学习起始阶段。童年时期的不良习惯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小学所学的知识内容和少先队员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学习的意志品质、学习的各种能力、智力开发等都将直接成为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所以,辅导员应积极帮助少先队员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形成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格辅导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辅导与人际交往辅导,辅导员应帮助少先队员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掌握正确的交往准则和人际关系技巧,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少先队员喜爱的辅导员形象辅导员对少先队员关心得最多,少先队员对辅导员也最了解,因此,辅导员工作做得如何,最公正的裁判在少先队员心目中。什么样的辅导员是少先队员所喜欢所尊敬的呢?我在寻求了很多的理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做了相关访谈之后,得出结论关系如下:

    辅导员风 貌 ——衣着得体 举止大方 态度和蔼 仪表端庄为 人 ——幽默风趣 真诚热情 谦虚宽容 有爱心工 作——教育经验丰富 课讲得生动 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 平等对待学生这个结论符合各级少先队员心目中的好辅导员形象。在小学阶段,少先队员评判是非的方式是较直接的。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是一张白板,教师可以在上面涂抹最美的图画。我们理解白板是一种状态,一种理想的、完美的状态。换句话说,儿童可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是带着希望、憧憬、期待走进学校的,在学校里,他们要学习前人遗留下来的知识经验,学会生存、发展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适应这个多姿多彩的、陌生的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与学习知识、学会生存一样,需要范例、样本、榜样……在儿童的自我意识还未完全发展起来以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谁来做这个榜样呢?周恩来、雷锋、爱因斯坦、爱迪生、李四光……他们只是教科书上的材料,教学楼走廊里的宣传画。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伟大人物距离他们太遥远了,遥远得像一个陌生人,于是,儿童不自觉地在他们周围寻找榜样,父亲、母亲、少儿时期的老师……这些人就在他们身边,一个个鲜活、生动,看得见,摸得着,是最好的直观教学素材。从结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希望辅导员老师具备的不就是期望自己将来也具有的吗?所以作为少先队辅导员,必须注重自身的良好形象的塑造,成为少先队员心目中的楷模。

    (三)少先队辅导员德育角色的重塑在新形势下,现代少先队员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强,又受到来自各种渠道大量信息的冲击影响,传统的辅导员所拥有的绝对权威受到挑战。

    1、重塑辅导员的德育角色形象——生活导师生活导师给少先队员架起了沟通心灵的“连心桥”。少先队员在遇到思想问题、心理障碍、个人烦恼、学习生活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导师热情帮助与耐心指导,避免因为判断能力差,独立性弱而产生的绊脚石。

    2、重塑辅导员的德育角色定位——“时代能家”

    现代少先队员希望能有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的辅导员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判断、自我抉择、自我控制,进而能够自觉成长;他们渴望能从辅导员那儿获得更多新鲜、重要而准确的知识、信息。这就要求辅导员能把握住时代德育的脉搏,不断给自己充电,成为一名德育的“能家”。

    3、重塑辅导员的德育角色观念——开放思想实行开放式教育,就是冲破封闭传统观念,敢于让少先队员不断接触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接触新事物、探索新事物,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中锻炼成长。要把少先队员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实行民主化,发挥少先队员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理解他们、信任他们。要做好这些,对于一名少先队辅导员来说不容易,掌握好一个“度”很重要,要敢于放,及时收。

    (四)讲究艺术,做好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育人的重要环节和途径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也是如此。

    “四块糖”的故事给我们启发:

    陶行知担任校长时,一个男生向另一个男生扔砖头,陶行知制止后,责令其去校长办公室,这个少先队员准时来到。陶行知奖他一块糖,原因是由于他能按时到来;又奖他第二块,因为听话没有再扔砖头,能尊重校长;再奖第三块,由于被打的少先队员欺侮女生有错,他是有正义感的;奖第四块……谈话结束。

    要做好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我们除了要用以上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当前新形势,还要寻求具体有效的措施。

    1、掌握规律,科学育人辅导员工作虽然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有其内在的规律。就其工作对象而言,身心发展也有规律可循。少先队员求知欲强,喜欢新奇,爱好有趣味性的活动。辅导员应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一些知识性强,趣味性浓的活动,如小制作,各种知识竞赛、演讲会等等。这类活动既能把文化知识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又富有情趣;既能调动少先队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又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2、把握时机,及时疏导在小学阶段,少先队员的自我评价还不成熟,因而家庭环境就会影响部分少先队员的情绪,如父母吵架、离异等,使少先队员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情绪波动较大。这时尤其需要辅导员的关爱和开导。

    由于少先队员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现实世界,会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需要及时排除疏导。很多优秀辅导员的经验表明,抓住三个“点”很重要。一是抓新起点,及时引导。新学期开始是一个学习生活的新起点。这时候,少先队员满怀希望,向往新的未来。辅导员若能加强入学教育、新学期教育,根据班集体实际,引导少先队员制定切实有效的奋斗目标,这便成功了一半。二是抓激情点,及时鼓励。少先队员可塑性强,情绪容易激动,易受感染。如每当少先队员听了荣模或战斗英雄的报告,看了歌颂革命前辈革命精神的电影,受到亲人的鼓励或学校的表彰后,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激情——“要向英雄们学习”,“要努力拼搏”。古人云:水击石则鸣,人击志则宏。辅导员若能抓住这个时机,对少先队员正面鼓励、引导,就能把少先队员的激情转化为思想行为的内驱力,成为少先队员努力上进的起点。三是抓“偶发点”,及时疏导。一个班集体中意外之事时有发生。如有的少先队员在课堂上捣乱;有的少先队员干部突然闹情绪等等。任何“偶发事件”总是事出有因,辅导员在处理事件时要深入调查,谨慎行事。

    某五年级一个队员在上课时打哈欠,辅导员老师把她留下来批评她:“你是学习委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看电视而耽误学习,大家看着你呢。”可是几天下来,这个队员仍没精打采,且作业又错又乱。辅导员老师意识到可能还有别的原因,于是,课后老师主动询问。原来她妈妈与爸爸吵架,已有一个星期没有回家了。她因为想妈妈,整夜睡不好觉。辅导员了解这些情况后,感到十分内疚,由于自己的主观臆测,委屈了队员。辅导员一面给队员擦眼泪,一面安慰说:“放心吧,你妈妈会回来的。我们想办法让你妈妈回来好吗?”辅导员回到办公室,分别给她的爸爸妈妈写了信,放学后就寄出去了。过了两天,队员兴奋得红着脸来报告辅导员:妈妈回来了,是爸爸把她接回来的,他们不吵了。看到队员恢复了天真与活泼,辅导员老师也笑了。

    这一事例说明,辅导员对少先队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进行细致观察、认真分析,要主动询问,不能主观臆测。

    3、从爱出发,以理服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誓言,也是做辅导员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条件。“教育没有情感,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少先队员的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不定形,可塑性较强。辅导员应像慈母一样,用爱去感召他们,满腔热情地与他们交朋友,用温暖的心灵来医治队员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来滋润和洗涤队员精神的污垢。一句表扬,一个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动作,对少先队员能产生的是多么大的教育力量!某优秀辅导员作报告时说:要心存爱心,无论心平气和,无论是其他什么方式,要让队员感觉到你是爱他的。

    说理也要讲求方法,要耐心诚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说理;也可用生动的典型事例,形象的比喻或耐人寻味的典故,叙事论理,把深奥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讲得浅显明了,通俗易懂。同时辅导员热情诚恳的态度能消除少先队员对老师的戒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便可事半功倍。

    辅导员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才能导之以行。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少先队辅导员,肩负着培养适应本世纪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认真学习,掌握和运用新时期教学理念,用新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教师自我心理保健和调适的基本方法    下一篇:对少先队员当中队干部的几点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