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习作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10-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习作方面三个学段分别有这样的三句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由此可见,习作教学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处处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尊重。

    那么,如何在习作教学中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呢?

    一、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解放学生的心灵

    习作教学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教师都应该处处赢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传统的教学观,教师着眼点在“教”,主要的教学方法是“仿”,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人格是否得到尊重,心理是否愉快,则在教育者视野之外。以至多数学生在师德尊严的桎梏下,迷失了“童真无邪”的本性,习作“失真失趣”,无病呻吟。现代教学观则把学生阶段看成人生的一部分,着眼点在“学”,教学方法是“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辨证统一。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会表达和交流。老师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是亦师亦友。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保持着“童真无邪”的本性,心灵得到解放,才能既敢说又敢写。

    二、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中弘扬学生的个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特别推崇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强调要“积极实行”,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式教学,主导的是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交谈中,既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又从同学的见解中得到启发,以修正自己的见解或使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深刻。对事物的认识,不管是求同求异,学生都经过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在习作教学中,因为素材来自学生自己的生活,来自学生自己的观察,更来自学生自己的思考,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大家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更有利于学生“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三、在各种智力活动中培育学生个性化语言

    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早在19世纪梭罗就指出:“表达是整个人的活动,我们的语言机制或许连着血管的,如果没有心脏、肝脏和其他所有器官的帮助,智力是没有能力表达思想的。”在智力活动中培育个性认知,对个性语言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纷纭变幻的大千世界,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观察、在思考、在想象。同是观察,有的喜欢着眼于整体观察,把握整体特征;有的乐于观察局部,对细微之处也不轻易放过。同是思考,有的喜欢求同,概括出事物一般特征;有的则喜欢求异,追求答案的多样性;有的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体现思维的深刻性;有的却如行云流水,灵活之极。同是想象,有的习惯于由此及彼地联想,有的却常常突发奇想,犹如天马行空,正因为有了智力活动的个性,才会有个性语言的表达。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时,既要教给一般的智力活动方法,如观察一般要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思考要从分析到综合概括,想象要有一定的原型等,同时要细心保护学生智力活动的天然的个性。比如观察时,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有的学生却不照着做;答问时,能把局部说的很具体,而却把整体忽略了。从保护学生个性的认知出发,应首先表扬学生观察的很仔细,然后再指点他看看、说说整体特征。此外,在教学中,应允许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爱怎么观察就怎么观察,爱怎么思考就怎么思考,在掌握一般的智力活动方法的同时,使个性认知也得到培育,才利于学生“有话可说”。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加以指导。

    四、在感受、体验中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情感

    感受和体验是指在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过程中伴随着特殊的情感。没有情感的参与,智力活动将变得枯燥无味,甚至难以为继,诚如凯洛夫所说的“感情有着巨大的鼓舞力量。”

    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个性的色彩最为强烈。如同是对待同一种小动物,有的孩子喜爱有加,有的孩子无动于衷,有的孩子则十分厌恶;同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不同的心境感受则可能截然不同,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去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淫雨霏霏”的诗句。因此,在指导智力活动时,要允许学生真情的流露,而不能压仰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而不能处处设防,提心吊胆,用自己的情感体验代替学生的所思所想……

    在指导表达时,要指导学生写出对生活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体验。如,在一次题为《春游》的作文练习中,多数同学能按“春游先后”的顺序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但没有写出自己深刻的感受,因而表达也就没有了个性。讲评时,教师要求学生修改时补上“感受”:(1)春游前后,怎么想?心情怎么样?(2)春游时,面对所见心情怎么样?有什么感想?在作文中补上“感受”,语言的个性也就突出了。如,同是春游,性急而外向型的孩子在表达时往往抓住“急切、喜悦”来谈自己的感受,内向型的孩子则往往在观察细致、全面的基础上表达出自己丰富、复杂的情感……

    特别要强调的是城乡教师要把握城乡学生的区域差异、心理差异等,学会“就地取材”,培养他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不少农村孩子挺羡慕城里孩子逛超市、游公园,便觉得自己见识少,写起作文来心中没底,笔下少词儿。其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教师肯于发掘、善于引导,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就一定能跳出导致农村孩子作文内容空乏的“瓶颈”,开辟出一方崭新的天地。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相比,生活环境上固然没有城市的繁华热闹,但他们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大自然,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应有尽有;一年四季,春种秋收,捉鱼摸蚌,趣味盎然。在生活方式上,城里孩子虽说学校设施齐全,参观、比赛较多一些,但农村孩子也有他们得天独厚的地方。首先是时间优势:农村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而城里的孩子不是整天待在学校就是待在家里;二是伙伴优势:农村学生几十人一路,一块儿上学,傍晚,一个村的孩子聚在一起写作业、做游戏;放假了,大家在一起摸鱼、捉虾……与城里孩子相比,其生活方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作文材料也更多。因此,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将富有乡土气息的生活材料转化为生动的作文素材。可以组织学生说说家里养的小动物,谈谈农忙时的辛苦、丰收后的喜悦,也可以交流一些钓虾、摸蚌的经验、乐趣等等,启发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和意义,让学生说“农村话”,叙乡间事,抒爱乡情,就一定能让农村学生的作文洋溢着别具一格的乡土气息。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的核心是“能从日常生活需要出发自由表达”,这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达到“表述自己意思”的要求。

    此外,习作教学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务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盲目“拔高”习作目标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把学生作文明确为练笔的性质,因而把“作文”改为“习作”,小学生习作是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而不是特别写给别人看的,也不是特别为别人而写的。因此小学生作文应该简简单单,没有心理障碍。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不要求小学生作文要有明确的中心,而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也是在“简单”上下工夫,降低作文难度,使学生没有心理障碍或比较容易克服心理障碍。

    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语言,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必须按新课程标准要求,把习作难度降下来,学生习作时不要老是在乎别人怎样要求,而是怎样把自己的见闻、感想、想象写下来。

    (二)在题材上要放宽要求

    学生能不能自由表达,题材是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既然是教学,就要有序,每次训练都要有一定的作文范围,训练次数多了,也就自然的涉及到了题材的方方面面。但具体到每一次习作,若只局限于一定的范围而“画地为牢”,就有可能制约学生的自由表达。如“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出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这样的题目,假若有的同学喜欢写大动物怎么办?也应该允许,前面的题目补上“也可以写大动物,写自己熟悉的方面”,这样一来,就照顾到全班同学都能自由表达,每个同学所写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喜欢的,不就容易体现出“个性”了吗?

    (三)在批改讲评中指导欣赏个性语言

    作文讲评,既可以纠编,也可以强化某种导向。指导欣赏作文中写得好的个性语言,可以强化学生在表达中培育个性语言。典型的儿童个性语言,体现了天真烂漫,童真童趣。他们把现实当作童话般的世界,因而赋平常的事物以奇特的想象。教师若能在批改时用眉批或在讲评时及时肯定、欣赏学生的表达,学生则可能写出更好的个性语言来,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表达的更为精彩。不恰当的批评只能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绝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之,习作教学应该处处想学生所想,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主观愿望的基础上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赏识成为成功写作的指挥棒    下一篇:让小学作文教学走近学生生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