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信息技术计划总结

信息化建设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18-1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的有关精神,结合《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标准》,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电子政务能力、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及,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我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一流的数字化 、智慧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

    到2018年,以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硬件正常安全运行,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数字化、智慧化。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提升我校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智慧校园,形成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先进、高效和实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1.不断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实现万兆主干百兆桌面校园网,网络信息点覆盖所有教育、教学、实训及生活场所,实现校园网统一管理的无线网络全覆盖,所有信息点均可控。建设感知、协同、控制一体,智能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智慧校园,创新开展平安校园、节能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2.90%以上教学场所具备多媒体互动教学功能,重点建设理实一体的数字化实训场所,50%以上实训场所建有数字化技能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环境。

    3.建设符合学校实际、实用、实效的多媒体应用中心(含放映室、课件制作室、平面设计创作室、动画创作室、录播教室等),重点建设网络录播教室。

    4.建设校园广播网。音频播放系统覆盖校园的教学区和生活区,具备无人值守及分级调控功能。

    5.建设校园网络电视系统(或网络视频系统)、校园电视台。所有教学点均可流畅直播或点播校园网络电视(视频)。学校礼堂配置直播设备,能完成现场直播。

    6.配备校园监控系统,主控室可实现远程管理。学校出入口、资料室、档案室等重点区域配备高清监控,操场等外围配备180度/360度无死角监控摄像。监控系统具备移动侦测功能,可通过网络将警情上传至网络监控中心,同时将图像自动切换到现场,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自动录像。

    7.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就餐、购物、图书借阅、信息存储、考勤及门禁管理等功能。

    (二)加强学校网站多元化建设,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和远程协作教室

    1.网站建设多元化。(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2)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3)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和全体教师网络空间,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多项交流;(4)开辟特长学生个人网络空间,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2.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教学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

    3.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

    4.优化组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资源。

    5.建成一个集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设备、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于一体的仿真实训基地。对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具有学校或者区域特色的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和工作过程模拟软件,发挥仿真实训基地的服务功能;每个专业(专业群)建设一个远程协作教室,可以实现在线音频视频传播,并实现双向互动交流协作功能,为在校学生、企业职工及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实践教学资源。

    (三)打造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本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

    打造及完善我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实训的管理,教职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校长室、职能处室、教师、学生和家长实名注册,统一入口,系统内各模块功能相对独立,基础数据互联互通,数据访问权限与岗位职责、身份类别对应。

    (四)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1.开展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1)实行网络电子备课;(2)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2.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1)根据学校特色和专题研究项目编写校本教材;(2)进行网上成果展示。

    3.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1)以问题或者案例为切入口,通过网络资源,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2)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3)开辟师生网上专题论坛。

    4.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室,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虚拟环境,如:教育教学资源库、视频点播、校园社区、虚拟实训环境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帮助。

    (五)强化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辅导与考核力度,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全体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专题网站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

    1.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1)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2)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3)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4)网上论坛。在因特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

    2.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1)采用音频、视频会议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2)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3.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4.完善校信息化大赛培训、考核制度,形成每年一次的常规校信息化大赛,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大赛机制。

    (六)加强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管理和信息学科竞赛辅导工作,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的中职学生

    1.兴趣活动,发展特长。(1)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开设校园网吧;(2)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3)举办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学习班。

    2.主题研究,形成特色。(1)围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电子作品创作;(2)开展主题式探究性活动;(3)开展网上信息协作学习和交流;(4)开辟网上大展台,举行研究成果展示。

    3.结合上级的评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制作电脑作品,并选送部分优秀的作品到省市参评。

    (七)不断完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和社会以多种方式参与和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积极与研究机构、行业、企业等开展信息化应用项目合作;积极向社会开放信息化设施和信息服务

    成立由校长牵头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信息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包括高校、行业、企业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学校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保障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信息素养培训费用占专项经费的1/3以上。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 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积极与研究机构、企业等合作单位开展信息化项目开发与应用研究,争取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向学校捐助符合标准的优质信息化软件、资源、设备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中学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下一篇: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