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有效、高效的思考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8-11-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徐君生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建立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理念的更新带来了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方式的变化,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中,逐步形成了诸如问题化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多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更有一部分学校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例如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的“东庐讲学稿模式”,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等等。但在巨大的成就下也有些许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形式化、绝对化等一些务虚的东西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效益不高等问题,这引起了笔者对物理教与学中的“实效、有效、高效”问题的再思考。本文试对如何进一步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怎样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如何才能打造物理高效课堂提点建议与参考。

    一、增强课堂实效性的思考

    实对应着虚,虚就是空,是指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走过场的一些做法。增强课堂实效性就是要尽可能减少课堂务虚的东西,比如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认为是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于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等,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每课必探,认为课堂上没有探究就是没有体现出新课程理念。二是每探必全,一节探究式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完整的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这几个因素“一个都不能少”!这种绝对化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务虚的方面呢?

    1.课堂教学务虚的几种表现

    (1)课本已有明确结论还需要猜想吗?

    高中物理中有些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一部分,如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亚里士多德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总结学生就已经熟悉并知道其错在何处。如果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生搬硬套探究教学的几个环节,非要让已经知道答案的学生去猜测,一方面这种教法让人极不舒服,有种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另一方面在极大浪费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应显然是句空话。这种只会死搬硬套某种教学模式,把教学方式绝对化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2)实验是探究猜想的唯一方法吗?

    实验之于物理教学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物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好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实验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物理知识;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但实验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实验的不确定性,即实验不一定能成功,特别是一些需要“天时”的帮助才能完成的实验,如静电实验等。再如因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等诸方面的因素导致实验的费时性,这一点在中学物理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2006年江苏省教育厅委托江苏大学举办了首届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其中有一节新课程示范课《探究矢量合成运算法则》,课堂上因为要求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究力的合成遵守的法则,结果耗时近80分钟,学生一无所获,并未能探究出平行四边形定则。因当时刚刚实施新课程改革,大家都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其中有些失误乃至失败也是情有可谅的。但实施新课程改革至今已经有8个年头了,如果现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认为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唯一方法,不惜以牺牲课堂教学效益为代价来换取所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标签,显然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

    正如上文所说,实验之于物理是极其重要的,但实验安排一定要考虑周全。如为什么要安排实验?通过实验想达到什么目的?为达此目的还可以有什么途径与方法?怎样实验?通过实验想培养学生什么?等等。只有这样这些精心设计的实验才能真正发挥实验的作用,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实验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3)新课程就一定要有合作讨论吗?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及与国外交流合作的不断扩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两种认识:一是如上文所述的认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就一定要满足探究性教学的各种要素,否则就是没有体现新课程;二是认为国外教学都是学生在上课时围成一个圆圈,课堂上就是学生合作、讨论、做游戏等。于是一味模仿国外教学,认为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就必然要讨论、要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实上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有其存在的理由,即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要达到什么目的等。合作交流的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显然不能为讨论而讨论。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需要、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的对象等多种因素思考:有必要讨论吗?有必要合作吗?通过讨论想达到什么目的?采用何种讨论方式才是最有效的讨论合作方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通过讨论、合作、交流,达到所期望的效果与效益。

    2.务实的课堂教学更应注重文本探究能力的培养——以《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中感抗的教学为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伊始并没有急于完成课本上的实验,因为如果就这样完成实验,实验就仅仅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而失去了让学生主动探究的作用,同时也失去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机会。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37“演示”部分内容,通过文本阅读让学生回答这样几个问题(1)课本上提出观察两种情况下灯泡的亮度,暂不做实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猜测可能的情况。(2)说说你猜测的理由,到此再安排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给学生明确的答案。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探究。(3)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4)物体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那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能给它起个名字吗?(5)依据所学知识猜测电感线圈的感抗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测的依据是什么?(6)既然都是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电感线圈对交流电的感抗的单位是什么?会证明你的猜想吗?

    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有对应着无,有效对应着无效,课堂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目前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大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造成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教学错位,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种情形。

    1.教学过程中的几种错位

    (1)教师服务对象的错位

    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工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不顾学情,只备教材及教法,上课时照本宣科,以本为本,按照教材节次段落依次讲解,只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如此课堂其教学效果低下也就不足为怪了。实际上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教材、备教法,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备学生、备学情。每届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果照搬某个教案而不考虑学生具体的、鲜活的特点,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应牢记自己的服务对象绝不是教材而是学生。

    (2)教学方式的错位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有较大的变革,特别是原来“一讲到底”、“满堂灌”式的教学行为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共识,必须予以摒弃。取而代之的是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多种教学模式不断被挖掘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被完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变相“满堂灌”,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利用教材向学生“灌”,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记结论、死记硬背;二是利用学生向学生“灌”,教师布置阅读思考题,然后安排个别学生特别是一些优等生回答,答案出来后就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教学,不再过问其他同学是否也掌握,这实际上是利用优等生向其他学生“灌”。这种教学方式上的错位(穿新鞋走老路)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

    (3)学习目标的错位

    新课程的教学并不排斥应试教育,也不需要忌讳“为了高考”这个话题。但学生的学习决不能仅仅只为高考,教师的教学更不能为了高考而采用急功近利的做法。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仍存在错位现象,表现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结论,忽视或轻视结论的由来、物理过程的分析及方法的掌握等,还有就是课堂教学习题化,在新授课上花时较少,而将较多的时间用在习题上,有点变相“题海战术”的味道(同样是穿新鞋走老路),这样的课堂教学其教学效果又怎么能高起来呢。

    (4)实验教学的错位

    物理实验之于物理教与学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物理实验对于物理教与学的作用也是无需多言。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如下几种错位现象:一是目标错位导致实际教学中变学生实验为教师讲实验,变学生实际动手为纸上做题;二是变探究实验为验证性试验,忽视实验的设计、器材的选择以及实验方案的确定等方面的内容,只是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步骤与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操作,学生的实验能力根本得不到培养与提高;三是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实际实验。

    2.“以学定教”——物理有效教学的根本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与收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与获取为重中之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学定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根本的出发点,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呢?

    (1)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应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民主合作的教学观和优质高效的效益观。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体系,科学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重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做好备学生、备学情的准备工作,确实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

    (2)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包含四个要素:一是本节课i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二是这些内容让学生多长时:间获得,即课堂效益问题;三是怎样让学生获得这些,这f就是课堂教学方法问题;四是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四个方面的问题具体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课堂教学方法,所以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而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式有: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先教后练、多学少教、以学论教及研学促教等。所有这些方式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学课标、研课标、研方法及课后反思等多种校本培训的手段促使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高效课堂的思考

    高对应着低,高效对应着低效,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有效教学本身就包含着有效与无效、高效与低效的含义,高效课堂是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高效课堂的主要特征有: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和“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为“怕下课”;生成性是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叹号”为“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个性的学习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的智慧、高潮、价值尽在“不可预设”的“现场生成”上,一切的预设应服务于“现场”,而不是让“现场”服务于预设。这是新课程改革实施这么多年来围绕着课堂教学效益的进一步研究与思考。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怎样才能更有效(即高效)。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低效教学又有哪些表现呢?

    1.低效教学的几种表现

    (1)低效的教学方式

    教师服务对象的错位造成的教学效果的低下;教学方法的错位造成的教学效果的低下;学习目标的错位造成的教学效果的低下;物理实验教学的错位与缺失造成的教学效果的低下等。

    (2)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上的欠缺

    新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维: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教师比较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许在教案的编写上会有所提及,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对此就比较弱化了。实际上学习是学生为主体,而学习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愿意学、有无学习的兴趣及学习I的动力和学习上愿意投入的精力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学习效益的高低,且是决定学习效益高低至关重要的决定性要素。

    2.高效课堂教学的几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以学定教,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所以高效课堂显然是围:绕着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上述的行为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为此高效课堂应该包含如下几个要素。

    (1)教学理念的更新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绝不是仅仅为学生的升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只有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才有可能在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及教学过程上想方设法改变自己,才会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才会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并进而找到适合于本届学生的最佳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以模式为驱动、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讨论为抓手、以自主合作学习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教学模式。

    (2)学生积极的态度与情感

    学生为主体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生回答问题、上黑板演算、课堂上的讨论以及课堂上学生的其他活动,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愿学、乐学,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人的愿学与乐学才是学习不竭的动力,才是提高学习效益的最根本措施与方法。

    (3)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些手段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比如课堂的引入采用实验激趣方式、设置悬疑问题式、多媒体课件式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式、实验探究式、追本求源式及认知冲突式等;还有就是奇特的教学方式,奇特的教学方式自然是相对于正常的教学方式,正常的教学方式包括逆进式、情景式、谈话式、讨论式、启导式等,而非正常式教学方式包括切人式、逆推式、带动式及变换式等。

    (4)高效课堂注重“三性二意”

    高效课堂的“三性二意”中:“三性”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生成性与解放性;“二意”是知识的意义与发展的意义。三性中的高效性无需多言,生成性是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生成,也就是注重结论的来源、过程的分析及方法的学习等。解放性包含三个解放,一是解放学生。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做到让学生愿学、乐学。二是解放教师。让教师从沉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特别是研究学生及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从而使得教学课堂更具实效性、有效性及高效性。三是解放学校。如果说高效课堂解放了学生同时又解放了教师,那自然也就解放了学校。

    (5)高效课堂的评价注重“三看四看”

    “三看”是看学生: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二看课堂上学生参与的质量,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四看”是看教师:一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坚持了以学生为中心,二看课前教师是否依据模式备课及依据模式上课,三看课堂上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尤其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四看教师的学案、导学案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从时间上可把高效课堂分为基本模式10+30+5、常态模式10+35及非常模式0+45等,对应着教师引导时间+学生活动时间+目标检测时间)。

    3.高效课堂特点纵览

    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三原色:红色——代表热情,体现出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要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黄色——警示色,时时处处提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蓝色——象征知识的海洋,突出人人学会,落实学习目标。

    总之,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基础,在务实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学的基本目标,而高效课堂则是教师追求的最高目标,为此尚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力争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高效性。

    (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微课教学的辅助作用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的观察性反思及其实施途径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