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与探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羊红叶 磐安县实验小学

  一朵花的开放,缘于一粒种子;

  一粒种子,有时就是一个信念;

  这个信念,要经历播种、发芽、生根、成长的过程,才能开花,而且,花开无声……

  一、引言篇:孩子,你离课外书有多远?

  “老师,我家小锋不肯看课外书,一回家就抱着电视机不放!”

  “老师,您说每天看课外书半小时,我儿子就专门关心时间,没看几页就去看一下表,说半小时就半小时,多一分钟都不会看!”

  ——这是一年前我在双休日接得最多的电话。那时,我的学生刚步入“小学生”的行列,秉着“行遍天下书为侣”的理念,带着“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的新课标要求,我在开学约两个月(学完拼音)后,就给他们定了“每天至少看半小时课外书”的目标。然而,“好事多磨”,两周过去,我调查发现:在看电视、玩游戏与看书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前者;在最爱读的课外读物中,排名最前的是基本“有图无文”的漫画;有58%的学生在阅读一本书时,“翻到哪里,算哪里”;约有72%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每天看课外书不超过30分钟……这一切都表明,我此时的学生们,缺乏课外阅读的兴趣,更谈不上有意识地进行课外阅读。

  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拉远了课外书与孩子们的距离?是时间吗?是这一阶段孩子在大脑、肌肉等方面还未发育完全,完成任务的速度很慢,所以完成作业就占满了孩子们的课外时光?是媒体吗?是电视、电影、电脑、网络有声有色的活动图象诱惑力太强?是教师吗?是我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从而导致指导目的性不强、方法不灵活、效果不明显?还是家长?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指导督促孩子阅读,从而造成孩子的涣散与惰性?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可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渊源,尊重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课外阅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生活,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因此,让刚入学的孩子喜欢上阅读,并逐渐学会自己阅读,为终身阅读奠好基,这是利人一生的善事,我决定从自己做起,像布什总统上任后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口号那样——“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二、实践篇:信念,让孩子爱上阅读!

  一)播洒种子,激发兴趣。

  孩子是“天然的探索者”,他们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带着好奇的心理,想去了解,想去发现。如果我们从孩子天然之本性出发,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体验阅读带给心灵的与众不同的愉悦,就能在孩子心里播洒下“我想阅读”的种子——

  1、优化环境。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曾这样说:“如果有可能,就用书来搭建房顶。”我想,将这个理念渗透到教室布置上,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浓浓书香中,一定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萌生读书的内在需求。我的做法是:

  1)张贴读书名言。发动孩子到课外去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并写成条幅挂在教室里,定期更换,让孩子们懂得读书使人快乐、聪明。

  2)开辟“新书会”。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一个新书见面点,经常张贴新书的海报,书中人物的画片,或者是小小的书签,从各个角度来吸引学生的读书眼球。

  3)设立图书角。在班里设一个图书角,漂亮的书柜里放上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经过教师筛选的最好看的书,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给图书角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如“漫步书林”、“拾贝滩”“小读者”等,再由班里的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后供学生借阅。班里有了这么一个可随时借阅精彩图书的角落,就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名副其实的“知识之窗”。

  2、质疑解疑。八、九岁的孩子头脑中总会有太多的“为什么”,小白兔的耳朵为什么那么长?小松鼠的尾巴为什么那么大?太阳为什么不和月亮一起出现……从问题出发,师生互相质疑→解疑,能激活所有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相互感染,影响,形成一种求知场。当孩子们从天到地,从人到物,从花到草,从小到大提出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时,老师将所有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并让孩子回家同父母一起查阅相关资料,再将相关书籍带回班级,进行交流。在读书解疑活动之中,一个个疑团变成一个个智慧,孩子们得到一次次心理满足,他们会切身感受到书的魅力,进一步诱发出亲近书籍的欲望。

  3、推荐好书。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语)。①巧用书卡。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本班学生的读书资源列出一学期要读的书目,制作成精美书卡,在新学期的开始作为礼物送给学生。推荐的读物既有名著经典,又有流行时尚;②设置悬念。在专门的阅读课上,教师捧起要推荐的书有声有色地为孩子们朗读其中的一段,然后,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把学生的心吊得高高的,产生一种不读不快的念头;或者给新书制作一张海报,贴在教室的“新书会”里,让孩子每天仰着头看,看一次,心里就想一次,越看越喜欢,最后达非读不可的地步;③因势利导。如学了《比尾巴》推荐《尾巴的功能》一书;学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推荐《雷锋日记》等相关文章和书籍。

  二)呵护幼苗,疏导兴趣。

  对于课外阅读而言,光有一时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孩子才刚接触课堂,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较少,且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如该精读细品的地方不知如何玩味欣赏,草草读过,不求甚解;而只需略读粗看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感情浪费光阴。有一些孩子则因识字量少、理解力弱、阅读速度慢而缺乏耐心,读书只看图画不看文字,厚厚的一本书,三两下就被他“读”完了,阅读效果可想而知;还有些孩子太过于依赖家长,没有家长的陪读、导读,自己就完全不会读书了。因此,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后,一定要及时给予阅读方法上的引导,让学生从“我想阅读”的种子萌芽成长为“我会阅读”的幼苗。

  1.圈圈画画。内容可以是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从未见过的表达方式、成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方法可以是用“”“﹏”“☆”等不同符号划出优美词句,用“。”等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重点字词,用“?”标注此处有疑问。其实这些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先头工作,因为低年级孩子会写的字词不多,所以刚开始对孩子读书摘记的书面要求尽量少些,切不可因此让孩子对阅读望而生畏。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书中的故事、优美词句大接龙等形式,鼓励孩子“眼记”“耳记”“心记”。

  2.剪剪贴贴。在课外阅读中,孩子有时会遇到大量的感兴趣的知识,此时圈圈画画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阅读欲望了。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在可能的情况下,根据自己需要,把感兴趣的图片或内容剪下来,收集在一起,有序地粘贴在设计好的纸上,配上插图和注释,制作成独具个性的图画书或百宝书。孩子在阅读、制作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岂不是一举多得!

  3、读读想想。在阅读的时候,要尽量引导孩子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没明白?什么地方特别有趣特别吸引你?不一定要有能表达的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有助于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4、勤查字典。在孩子学会查字典后,可以告诉学生,以后再也不怕“拦路虎”了!遇到生字可以勤查字典,不光可以知道字音,还能了解字意,把识字与阅读完美结合。

  5、学会默读。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而快速阅读最有效最常用的的办法就是默读,因为默读时视觉神经接受文字符号后,立即发送给大脑,进行直觉译码、理解,跳过了朗读时转化为口语再理解的过程,阅读速度得以大大提高。

  6、快乐积累。从二年级开始,提倡学生在看书时摘录好词佳句,但不整齐划一地强求每个孩子都做到,而且摘录的量不大。因为萨特说:“阅读是自由的梦。”让学生一身轻松、毫无压力地读书,在书中去追随小溪流水,去倾听燕啭莺啼,更有益于保护学生的读书热情。

  三)稳扎根系,强化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极强这一心理特点,我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用各种读书活动的效果评价,促使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强化阅读兴趣,让萌发出的“我会读”的小苗稳扎根系,有更强的生命力。

  1、阅读交流。要强化学生“读”的意识,应关注阅读交流。如:阅读欣赏课,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某一片段自悟、欣赏、与同学交流;阅读表演课,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寓言、童话,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把故事用表演形式表达出来;阅读活动课,开展专题活动,让学生寻找相关资料阅读,而后交流展现。在交流中要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喜好设立各种奖项,让孩子在掌声笑声中日渐钟情于书本,与书为友。

  2、竞赛活动。要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组织读书竞赛活动。如利用早自修、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猜谜语,背古诗,朗诵比赛……对竞赛活动中获胜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如此一来,让学生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派上用途,使他们的才华得到展示,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孩子们便更深地感受到读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而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四)尽情生长,形成乐趣。

  阅读就像品茶一样,初次阅读未必产生强烈的兴趣,但读多了,领悟到其中的奥妙和乐趣,就会自觉地进行阅读,而且,乐在其中。此时,教师要做的是:

  1、不断更新。低年级学生总是对新鲜的、变化的、最新的事物感兴趣,为此,班里每星期都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在“新书会”里隆重发布;定期举行捐书仪式,每位学生2-3本,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阅读范围,让每位孩子每期都能得到自己最喜欢、最有兴趣的书籍,常看常新,而且那种看别人的书的愉悦感更促使孩子不断地去阅读、阅读、再阅读。

  2、保障时间。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余和双休日,但把所有任务都推到课外是不合适的。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挤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交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孩子的时间释放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还低年级孩子好学好动好问的真本性。如,允许学生在“早读”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每节课开头5分钟可进行古诗、优美句段的诵读;每周拿出一、二课时,有计划地开展读书心得交流、好书推介等活动。

  3、评价激励。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随时需要做好对学生阅读的评价激励工作,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因人而异,分层管理。同时根据《新课标》要求制定一些人人会做、易做的阅读细化目标与考级制,让学生在不断的追求中进步。如:每天能坚持自己读书,两周后评为“阅读小主人”;每天不但能坚持读书,还能常常给身边的人大胆、大声读书并坚持周末给长辈读书,两周后评为“阅读小明星”;以上两级做到后还能脱书流利讲故事的,评为“阅读大王”,让阅读要求形成梯度。达标的学生,均能在颁奖会上获得证书,同时还为评出的“阅读大王”做阅读名片,并在名片上附上该生最喜欢的读书名言放在书柜上,营造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阅读竞争环境,让孩子们始终保持读书的热情。

  4、促进共读。在双休日,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很难找到读书的伙伴,此时父母亲跟孩子共同选看一本书,共同探讨书本中的一个话题,对孩子的阅读不失为一种促进作用。教师可通过“家校联系单”等各种途径指导家长选择图书,向家长传授或探讨家教读书经,让家庭生活因为有了“亲子共读”而洋溢温馨和活力,让阅读成为家庭生活中一道必不可少的休闲大餐。

  三、尾声篇:课外阅读,花开无声

  “老师,我孩子原来的软面抄写完了,想再买一本摘抄本,您说哪种本子好?”

  “老师,小丞也不知哪儿听来的,说《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很好看,您知道哪里有得卖吗?”

  ——现在,我在双休日接到最多的就是家长关于买书、看书、摘抄、写日记的电话,平时在大街上碰见,听到最多的便是“我的孩子,看书是说不出的喜欢”,接下去就是一大串书名,如数家珍;在学校,班上每个孩子的书包里都至少有两三本课外书,无论早自习、课间还是课后,走进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总是颜色鲜丽的课外书,接着是孩子或一本正经或微泛笑意或皱眉沉思的表情,然后是低头摘录的孩子,偶尔抬头看你一眼(静!)——通过一年半的实践,我班从初入学90%同学无阅读习惯,到二年级发展到98%的学生喜欢上了阅读,最低的阅读量达到8万字,最高的阅读量达到100多万字(还有多篇习作在正规刊物发表),大大超过了《新课标》提出的5万字的要求。

  浓郁的书香充盈班级的每一个角落,读书成为我班一道永恒而靓丽的风景线,因了“行遍天下书为侣”的执着信念,因了“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的信条,更因了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班的课外阅读,历经播种、发芽、生根、成长的过程,开出了最芬芳动人的花朵,而且,花开——无声!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窦桂梅。论语文教学改革的“三个超越”。《人民教育》,2002.1

  [3]夏家发。试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小学语文教师》,2001.7-8.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巧用信息技术 精彩语文课堂    下一篇:论古诗中的“压缩”与“倒装”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