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歌曲融入教学,追求“轻负高质”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陈德星 仁川镇初级中学

  摘要:《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二)指出:重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歌曲具有艺术感染力,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轻负担,高质量”是笔者一直秉持的理想与追求的目标。本文就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如何融入歌曲,以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突破重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巩固知识升华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轻负高质”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歌曲 教学 轻负高质 历史与社会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围,系统性强,知识内容多,在有些同学看来繁琐无味。《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二)指出:重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本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强调历史、地理和其他文科的融合和联系,特别提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且能体现多学科整合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多学科的背景下,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歌曲是叩开人们情感之门的一门艺术,是作曲家心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是时代的呼声。在教学中教师若能适当融入与学习内容有关联的歌曲,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融入歌曲,追求“轻负高质”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运用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限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现在初中生大多不重视、不喜欢历史与社会学科,在他们眼里学历史与社会是枯燥无味的。而歌曲以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弥补了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无味。因此,用歌曲为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导入新课,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愉快中自主学习,达到“轻负高质”。如,在教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歌曲《公元1997》来导入新课。然后提问:这首歌的歌词涉及到了哪一个历史事件?(香港回归。)香港回归是我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事件。那么大家能否回答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采用了什么政策?(一国两制。)那么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这样的导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了。这个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齐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来导入。学生对这首歌非常熟悉,唱完后教师提问“七子”分别指哪些地方?香港、澳门什么时候中国恢复行使主权?我国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国策是什么?这样的导课,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吸引学生注意力,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的“轻负高质”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歌曲突破重点,加深情感

  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都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歌曲给人以激情,启迪人的灵魂,众多的歌曲作品以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可以从歌词中解读历史知识。历史给人以素养,启迪人的智慧,要让历史与社会课堂成为激情与智慧的课堂,歌曲是最好的催化剂。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歌曲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突破教学重点,促使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从北伐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一目时,说到北伐战争目的前,先让学生齐唱儿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学生感到莫名其妙,唱完后我马上播放《国民革命歌》,他们的曲调一样。我解释说《两只老虎》是一首欧洲儿歌,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经过重新填词,便成了《国民革命歌》,北伐战士就是高唱这首歌曲走上战场的。通过唱、听歌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理解了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列强是指帝国主义,军阀是指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又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目时,教师先播放“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被誉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流亡三部曲”之一,曾风靡中华大地,表达了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而又渴望回到故乡的情感。播完之后,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等知识进行补充: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1936年,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从心头郁结悲苦怨愤,他们要倾吐,要爆发。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不要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张学良听了,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一周后,张学良等发动了西安事变,可见当年这首歌曲的流传和对中国人民抗战,有着巨大的影响。后来,著名音乐家刘雪庵创作了《流亡曲》、《复仇曲》,与张寒晖的《松花江上》组成了“流亡三部曲”,这些歌曲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心声。为了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领域,震撼学生,要求学生课后去欣赏《流亡曲》(离家)和《复仇曲》(上前线)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他们明白应不忘国耻,珍爱和平,效果非常好,实现了“轻负高质”。

  三、运用歌曲结束新课,升华效果

  讲完一节课后,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播放一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不仅能让学生轻松,给学生带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也为这节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如教学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这一目时,我就播放《莱茵军战歌》“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的祖国鲜血遍地……”小结结束,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升华,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运用歌词巧妙设问,巩固知识

  歌曲欣赏归根到底是为历史与社会教学服务的,不能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目标和歌曲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轻负高质”。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母亲河”时,我设计了两道作业题:1.《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光未然先生作词的一部伟大巨作。其中在第二乐章《黄河颂》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在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中有这样一段配乐诗朗诵“啊,黄河!河中之王!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在其中的《祖国颂》中有这样一段歌词“江南丰收有稻米,江北满仓是小麦,高粱红啊棉花白……”(1)黄河成为“浊流”的原因  ▲  ;(2)“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主要发生在黄河的  ▲  地区,原因是  ▲  ;(3)“江南有稻米,江北是小麦”这里的“江”意指  ▲  。(4)你能探究出这些歌词和诗中与现在黄河概况事实不相符的地方吗?  ▲  ,说明  ▲  ;    ▲  ,说明  ▲  。2.《长江之歌》是专题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曲,曲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1)这里的雪山是指  ▲  山脉;  (2)歌词中唱出长江注入  ▲  。又如,在教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改革开放的年代”时,让学生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思考:(1)对“春天”最恰当的理解是(    )A“文革结束”B包产到户C科教兴国D改革开放;(2)“老人”指谁?“圈”指什么?(3)歌词中“崛起的座座城”、“聚起座座金山”与我国实行什么政策有关?通过巧设问题,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记忆和掌握基础知识,加深知识内在的联系,更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专题复习引入歌曲,串联知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初三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总复习时,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命题范围及方向,注重时政热点,以歌词素材为铺垫,引出专题复习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产生一种“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如在专题复习“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新疆”时,可以先播放新疆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麦穗金黄稻花香啊,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藏……”导入,要求学生结合2011中考考点,思考与新疆有关的知识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新疆专题可以涉及历史与社会考点11个、思想品德考点分4个,主要涉及的内容分四大块:一是我们生活的世界部分,结合中国政区图说出新疆的地理位置及其优势,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新疆的地形、地形区和地势,结合中国气候图说出新疆的气候类型,比较浙江和新疆之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分析新疆经济腾飞的有利条件(开发旅游的有利条件)……二是我们传承的文明部分,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新疆的绿洲就没有丝绸之路……三是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部分,浙江应在哪些方面给予新疆地区大力支持?浙江与新疆合作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原则?四是思品部分,保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结合2009年“7·5”事件,“7·5”打砸抢烧行为属于哪一性质的违法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公安、武警,对不法分子依法打击体现了我国哪一治国方略哪一基本要求?青少年应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课堂练习围绕歌词“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来设计:(1)天山自然景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景观?

  (2)当人们为“戈壁沙滩变良田”而喜悦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防止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①荒漠化②土壤盐碱化③水土流失④生物多样性减少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3)当我们听到“积雪融化灌农庄”时,会联想起新疆的一种著名水利工程,这种工程是什么?(4)新疆的绿洲瓜果哪两种最为著名?“煤铁金银遍地藏”说明新疆的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这样的专题复习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上课时能积极参与,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不仅丰富了知识,同时在欣赏、讨论中其思维能力、人格情感也得到了升华,真正做到了“轻负担,高质量”。

  参考文献

  【1】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2】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导学精练——时政热点》  2011.3

  【3】  《新辅教导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  2008.8

  【4】  《教材全析》(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  2010.7

  【5】  《西安晚报》张寒晖创作《松花江上》     2001.1.1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历史课,换个方式讲    下一篇:新课程历史与社会教学方法的探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