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是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扎实,但是又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阅读就是在这次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探究式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探究的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要求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展出的主体,能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思考探究的问题,学习探究的方法,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经验。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探究   阅读教学
  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是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扎实,但是又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两个问题:一是知识面狭窄,缺乏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学生缺乏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与空间。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①。探究式阅读就是在这次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所谓探究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探究式阅读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初步阅读,筛选出一定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认真地阅读,积极自由地讨论,从而理解语言文字,掌握学习方法,学会阅读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探究式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探究的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要求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展出的主体,能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思考探究的问题,学习探究的方法,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经验。
  一、引思激疑,进入探究佳境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附辞会意,务总纲领②”。其意思是说,调理文辞处理内容,最重要的是抓住纲领。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发掘课文中那些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它们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探求的心扉,燃起学生对知识追求热情。这样既能避免繁琐的分析,枯燥的讲解,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直接接触课文,参与语文活动。
  学习一篇课文,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学习质疑。我们可以从课题入手,诱其发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内容?如:读了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学生提出了“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等问题,然后学生围绕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我们也可以从课文的中心句入手,激其疑思。如:读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后,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桂林的山是怎么样的?水又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可以从课后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质疑并探究学习。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生提出了预习时所不懂的一道课后练习题:课文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第二个却没加呢?这位教师肯定了学生的问题提得有价值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以此为突破口,进入质疑探究的环节:先引导学生弄清楚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紧接着追问:“关于这棵大榕树,你最想提什么问题?”学生提出:“这棵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于是这位教师就抓住这两个提纲挈领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认真阅读,最终弄清了问题,理解了课文。当然,质疑的角度还有很多、很多。如:了解文章的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写作方法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乃至课文中的一个词语的推敲、一个句子的咀嚼、一段文字的赏析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枚举。
  这样的教学,完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定教。如果把握得好,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去探究,去发现,去创新,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二、因势利导,活用探究方法
  1、根据问题信息量,确定探究方式
  学生自主探究就其实质面言,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的问题,学生均可在边学边探中,囊中取物般地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在合作探究中解决。而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地解释,应该围绕学生目标组织同学们把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对于一些信息量比较小,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直接以解释性的等量信息作答,也强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对于涉及到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把问题“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变问题为知识,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形成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为学生的学而教的美好的境界。
  2、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探究形式
  学生生理、心理、兴趣爱好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特征,即使是同一个年龄阶段的不同学生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采取合适的探究的方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探究形式。学生探究的时候,可以“各自为战”,也可以“小组合作探究”,还可以“你一言,我一语”地集体讨论。在这里,我们之所以提倡合作探究,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经常受到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合作过程中常常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但是,这些思维的火花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学习伙伴间的合作探究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比较安全、比较融洽和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学习伙伴间通过合作思想交换和积极有效的讨论激活思维,这必然产生1+1≥2的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关键问题相机引导,学生寻导而探。老师可以俯下身子到学生中去听他们的读、谈、辩、演,同时还要想办法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鼓励他们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借此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使他们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
  3、根据学生年段,确定探究层次
  小学语文各学段所担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是不同的。学生所处的年段不一样,探究的层次也不相同。例如古诗,小学低年级只要求读读背背,感受古诗的韵美即可;小学中年级则要求了解诗词的内容,说说诗句的大意;到了高年级就应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述的。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确定相应的探究层次,切不可过低或拔高。
  4、根据课文体裁,确定探究方法
  语文学科的探究,并非只是简单地抽取内容的理性信息作逻辑层面上的处理,它同时也研究揣摩语言在表达思想内涵上所体现的情感之真、精神之善和形象之美,充分体现探究过程中学生心理流程的多向辐射状态和个性化读解的丰富性。这种极具学科个性的探究性阅读决定了它的探究方法也是极其丰富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如《难忘的一课》等写人记事类的文章可采用悉心研读,谈体会的探究方法;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写景类的文章可采用感情朗读,当导游的探究方法;如《鲸》等状物类文章可采用网上查询,写报告的探究方法;如《滥竽充数》等寓言故事还可以采用辩一辩、演一演的方法诠释故事。即使同一篇文章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读。例如《颐和园》,可以通过网上查询下载相关的文字图片,形成文字报告;可以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可以画线路图,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还可以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和颐和园景色的优美。因文而异的探究方法,是创意无限的设计天地,既无法穷其极,也不必穷其极。而其中的关键则在于要让学生自主充分地研读,并坚持以语感积累为主要目标,以言语经验学习为主要内容,以主体感悟为必要途径。
  5、根据课文类型,确定探究重点
  小学语文中有很多课文类型,既有必学课文,亦有选学课文,还有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课文。课文类型不同,探究的重点也不一样。例如第六册第二单元中《捞铁牛》是讲读课文,学生提出的想探究的问题是:谁捞?在什么时候捞?在什么地方捞?为什么捞?怎么捞?捞的结果如何?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针对内容而言的,探究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而阅读课文《一次科技活动》要探究的则是作者是怎样记叙这次科技活动的?这是一个关于怎样写的问题,是针对写法而言的。
  三、品味探究之美,培养探究能力
  组织学生把各自的“探究发现”在班集体里进行交流、评议、甚至展开辩论——这是探究式阅读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只有这样,才能验证学生探究结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才有可能使学生弄清楚自己的发现其价值所在。而在交流评议的同时,我们又应该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美之所在,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1、在探究中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作者写文章,胸中必定有一个境,作品写出来总饱蘸着作者的主观情感。因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头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来。
  如学习《火烧云》中“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这句话时,我就是用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呢?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再现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和反复诵读,学生终于悟出了“烧”的精妙:用“烧”不仅表现了天空中火烧云的彩色绚丽,而且把火烧云自西向东的蔓延趋势写了出来,把火烧云上来时的壮观景象写活了。以前,孩子们只知道“烧”与“红”的意思差不多,“烧”无非是为了避免文字的重复,使词语搭配更恰当一些罢了,现在,学生通过咬文嚼字,尝到了深入思考的甜头,激起了主动学习的热情。这样深入地探究,充分发掘了文章的内涵,把学生领入了一个崭新意境,深深感悟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意境美。
  2、在探究中发现文章的构思美
  人们在欣赏建筑艺术时,常常为建筑家的精巧设计而叹服,为建筑物的构造美而赞叹不已。我们在欣赏一篇精彩的文学作品时,也同样为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所折服。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让学生通过探究分析文章布局谋篇的意义来体悟文章的内容结构美。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我和学生共同拟定了本课探究的专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文又是如何写出他的神机妙算的?学生围绕这一专题个人自读钻研、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梳理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之一是知天,知道三天后必刮东南风,必有大雾;他的神机妙算之二是识地理,只要变换船向即可顺水而下;他的神机妙算之三是明人心,知曹操多疑,周瑜妒忌,鲁肃可信赖。从中学生不仅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还知道了作者实际上是采用了事件和人物心理双线并进的方式来叙述这个故事的。这样,由于探究的专题相对集中,就能够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反复诵读,去边读边想,去发现处理课文中的显信息和隐信息。
  3、在探究中挖掘文章的人文美
  文章中美的因素不仅可以滋养人的情感,而且也哺育着人的理性,培养其自由的创造力,并在较深刻的意义上造就完善的人格和高度发展的个性。在探究中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章的人文美,启发学生在感受形象的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美中不知不觉地受到陶冶,受到思想的启迪,既进行语言的学习,又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和形成健全人格。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学生在感悟“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这句话时,提出为什么不把邱少云比作‘巨人’,而要比作‘巨石’呢?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联系生活实际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石头是没有生命的,是不会动的,而邱少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能“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是非常不容易的;有的说,石头很坚强,英勇的邱少云的意志比石头更坚强……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不仅仅谈了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邱少云英勇顽强的精神做了深入地探究。邱少云的优秀品质使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的英雄形象也已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灵世界。这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已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已具有了净化思想、陶冶情操的神奇魅力。至此,人文精神的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而这也正是我们阅读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探究式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文因美存。而让学生在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里充分地进行合作探究,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悟、理解。这对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有益的。
  四、培养探究意识,形成探究习惯
  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们既要总结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考虑地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航引路。但必须指出的一点是:探究式阅读教学注重的不是探究的结果而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因此,我们在组织学生交流评议的过程中要关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如果学生思维方式上发生了偏离,教师应及时有效地提供矫正性的信息,引导和帮助学生面对实际,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形成探究的技巧,扬起探究的风帆去远航。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认真听取他人的见解,要学会赏识他人的探究结果。只要他人的“发现”有独到之处,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就应该加以肯定,加以鼓励,要让发现者相信“我能行”,要让他在“我能行”意念的滋润下变得自信起来。这种自信将帮助他克服困难与障碍,获得更大的“发现”。这样老师和同学们的赏识不仅使发现者受到极大的鼓舞,而且也使其他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更积极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新。
  此外,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的沧海一粟。教材、教室、学校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人生的教科书。如何才能变“教科书为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呢?重视实践运用既是学习的基本规律,也是语文学科探究式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在阅读教学的总结阶段常常会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次质疑。这样做目的就是要让疑问带着学生进一步自主深入地学习课文;又让疑问鼓励学生“走出”课文,“走向”世界,进行主动探究。这是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继续,其作用是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探究式学习当作自己生活的乐趣。在这里,教师要善于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空间扩展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到大自然、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至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能否得到集中地解决,探究是否获得成功,并不是最重要的。
  例如学完《动物过冬》一课后,许多同学意犹未尽,还想知道其它动物过冬的方法。我没有直接地告诉他们,只是说在课本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广博的世界,那里有许多奥秘,等着你去发现。他们怀着满腔热情,有的到网上收集信息。通过调查、访问、查询等手段,学生知道了睡鼠、对虾、瓢虫、夜莺、老虎等许多动物过冬的方法,获得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在不断探究的过程当中,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意识、兴趣和习惯,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探究能力。
  结语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只要把读、思疑、问、探联系在一起,就会给探究式阅读教学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我们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我们这些当老师的相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我们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事实证明:探究式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评价问题和进一步探究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了科学的引导,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注释: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境寓其中,其乐融融——小学中高段作文想象力培养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