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改革班级管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9-01-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班级管理是指为保证班级教育、教学和班务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过程。它包括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和学生集体、小组的自我管理两个方面。

  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是指人在对象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发展包括主体意识、主体情感和主体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本文中主体性主要是指学生在集体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集体的主体性及每个学生的主体性。

  一、班级管理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手段: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全面的主动、生动的发展。其核心问题是主体性的发展。主体性既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在班级集体中集体的目标和追求、文化智力背景、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班集体的管理方式以及学生在集体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作用等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犹为密切和直接。这是因为班级是学生隶属群体,是学生生活于其中的一个微社会系统。因此,它对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十分直接和巨大的影响。

  班级管理包括教师对班集体的管理和学生集体的自我管理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一方面,班级管理通过对班级集体活动关系和地位结构的管理,使班集体与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主体性发挥、发展的有利地。同时,班级管理过程,特别是学生集体的自我管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主体性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表现学生主体价值,锻炼多种能力、进行自我教育和创造的舞台。现代班级管理应更多地关注学生主体的需要和主体性发展。

  小学生正处在主体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具有自己的需要、能力和发展节奏。他们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接近成人的过程。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必须通过自己参与的实践活动过程,并在发挥主体作用,获得主体体验中得以实现。现代教育的儿童集体管理,应当适应儿童主体性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而不应当是一种理想化、成人化、刻板划一的管理模式。因此,本课题的理论假设是:如果根据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特点、需要和规律,确立现代教育的学生集体观。积极改革班级管理方式,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就能优化班集体的关系、地位结构和活动结构,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主体性,并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主动发展。

  二、积极探索班集体自我管理的模式。

  班集体自我管理创新,首先要在观念上有所创新。近几年来,我们充分认识班集体——作为一个儿童集体,是一个正处不断成长,具有自己个性发展需要和特点的主体,班集体建设不能按成人 要求,统一模式简单地训练,而应通过班级管理机制、活动创新,不断地引导学生集体自我成长和发展。

  (一)创新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制。

  创新班集体的自我管理机制,是发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基础。班集体自我管理的本质特点是:学生是集体的主人,人人主动参与和积极创新集体的生活。从而使班集体自我管理成为学生发挥发展主体性的舞台。我们在班级机构设置、职权分配和角色安排等方面做了如下创新。

  1、班内设置多样化小组

  小组是班集体组织机构中最基本、最活跃的组织形式。按其活动内容的不同,我们要求班班建立了班务管理小组(如墙报编辑小组、财务管理小组、图书管理小组、卫生监督小组、生活服务小组等)学习小组、各种课外兴趣小组、运动队和校外小组等,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加入一至几个小组,扮演各种角色,接受集体的积极期望。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我们通过让学生为自己小组命名的方式,培养小组集体的凝聚力和主体意识。在命名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有的以喜爱的动植物名字命名,有的以崇敬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命名……,同时我们让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目标和活动内容,在小组中当家作主,学会自治。他们活跃在校园内外,在各种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还加强班集体对各小组活动的评价和督促和班主任对各小组活动的指导,确保每个小组的活动对学生个体和集体主体性产生积极影响,充分调动每一个小组和个体的主动性。

  2、让每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和认识自我的价值。

  力求在集体、社会中表现和确证自我价值是主体性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自己班内发挥作用,得到价值认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我校各班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能力、特长、需要把班级内的各种管理职能分解为一个个具体明确的岗位,如建立学习互助岗、生活自理岗、信息交流岗、板报宣传岗、图书管理岗、热心助人岗、环境保护岗、文体活动岗等,不少班级在岗位设置上打破常规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要求,班级同意,从而为他设立特殊的岗位。总之,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了自己满意的位置,做到“人人有岗位”,让学生在发挥自己的作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在班级中取得有利的地位,从而激发其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六级还设置了“班级自主管理信箱”,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对班级工作提出设想、建议,对班干部的工作提出意见,通过信箱反馈到班委会,由值日班长协同班委会定期归类处理,并及时将处理意见公布于众。考虑到培养学生合作和角色改变能力的需要,有些岗位还采用了交替制和合作制。交替制即两个或几个学生轮流担任某一角色;合作制即两个或几个学生合作担任一个角色。这种方式,分工细致具体,颇受学生欢迎。学生在参与集体管理中进入主体角色,承担责任和接受监督,逐步学会与人合作协调。因而,促进了学生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深化和多方面实践能力的提高。

  3、定期变换管理角色

  在实施建立多样化小组和“人人有岗位”过程中,我们发现个别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往往处于被管理地位,他们选择的岗位也常常不受集体重视。发现这种情况以后,我们及时采用了角色动态分配制,即采用轮换,轮值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集体不同层次的管理,角色动态制主要体现在:中队干部要能上能下,每学期至少一次;小队干部定期轮换,至少一月一次,并根据班级实际设置多种管理角色,并经常对学生在集体管理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实践证明,实行角色动态分配制有助于学生从管理角色的变换中学会自我管理,增强角色的自我调整能力。不断加深自我的认识,提高集体主体的意识。

  (二)开展富有创新特色的班级集体活动

  班级活动是发展学生能力和个性特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集体和个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舞台,在这方面我们探索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探索学生自主参与的班级活动模式

  首先我们要求班主任解放思想,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活动和自由创造的空间,开展各种富有创造性的各种活动,我们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班级活动模式:即由学生自主制定活动目的,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主持,自主参与活动,进行自主评价。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我校一二年级实验班,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喜爱的名字,为小组命名;自主独立开展活动,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举办“班级小报”展评活动,小报的摘编、版面设计、插图、撰写均由学生自己承担、自己决定、自己动手,五六年级实验班学生不仅能独立设计主持正常的班队活动,还能自己设计活动主题,自己组织开展活动。如:开办“小喇叭”广播台,学生自己设计广播主题、内容,自己组织担任编排、导播、播音等。

  2、拓宽班级集体活动的空间

  把班级活动向校外延伸,可以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增加才干,拓展集体教育的空间。如有的班级成立了假日休闲自动小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了活动组织能力;有的班级开展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由于拓宽了班级教育活动空间,学生广泛接触了社会,接触了生活,接触了自然,在校外活动中,学生们深化了自我认识,拓展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空间,促进了主体性的全面发展。

  (三)开展班级形象工程建设

  学生置身于班级之中,班级形象工程建设既是学生集体意识的表现,又是发挥学生主体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我校十分重视班级形象和文化环境建设,要求班级形象设计充满童趣,体现集体创造性,为此,学校班班都有班级展示台、展示区,学生根据班级实际,自行设计,充分发挥,体现个性。如五年级形象设计中有班级“小能人”展示区,“龙虎榜”学习竞争栏,“自我介绍毛遂自荐”栏,“班级吉尼斯”大全等。如三⑴班由学生自行设计电脑打字、排版、绘画完成的描写班级学习生活的《萌芽集》;六年级“我们的班级”绘画作品展等等。这些展区、展台,设计新颖,富有童趣,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学生们参观完展区后,增强了集体的自豪感,强化了集体的自主意识。

  三、课堂教学中运用集体性管理方式,提高学生主体参与度。

  教学活动是班级集体活动的重要方式,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强化集体性管理,激发学生集体和个体的学习积极性是本课题研究拓展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我们重点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确立共同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期望达到的行为结果,对集体具有激励、导向的功能。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因此,学科教学活动中首先应让班级集体、学习小组确立共同学习的目标。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每堂课上都要把教学目标巧妙地转化为学生认同的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集体学习活动目标,激发集体学习的动机。例如在教师揭题后让学生自己讨论:今天我们要学会些什么?从而形成学习目标。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班内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集体为主体,为达成特定学习目标而进行的需要相互合作配合的活动。这种活动能有效地发挥集体的主动性。因此,我们把教学活动中的集体性管理的重点放在组织集体合作学习活动上。

  1、设置问题情景,创设合作氛围。

  精心设计和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问题情景创设的关键选择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如四年级老师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时,首先教师在根据伽利略的想法、假设、,组织小小组合作交流画图分析完成的基础上,根据人们所看到的结果,教师适时提问:通过伽利略的想法、及实验结果,人们会有什么反映?又会说什么?这一问题情景,为学生集体合作学习交流创造了机会,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讨论的欲望,从而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创设了舞台。

  2、通过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课堂教学中,我校普遍采用了“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的方法,把它作为教学主线,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疑难点,做出标记。然后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向组员请教。经过小组讨论后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向全班同学提出,最后小组合作解疑,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通过激烈的讨论,达成共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深入各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参与讨论,对学生新的见解及时表扬肯定,发现疑难,适时点拨,拓宽思路,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

  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开展合作学习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独立意识及集体观念的增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体验,通过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思,学会自我调整。

  此外,为了提高班级学习的质量,我们还要求各个班级都要建立学生自愿结合为主的学习互助小组。鼓动学生通过互帮互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也是有效提高学生集体合作学习水平的途径。

  总之,班级管理的改革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他们思维活跃、语言丰富、学习积极性高,不仅学生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也较之以前各科成绩提高了。学生兴趣广泛,集体意识、各种能力明显优于以前,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优秀。

  班级特色活动使学生能力、个性特长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合作互动的班级环境、气氛,促进了学生、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参加实践活动,深化了自我认识,拓展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班集体主体性水平不断提高。学生集体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集体责任感及多种活动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试探中学阶段高三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下一篇:今天如何当好班主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