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探究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关键词】自主学习;激励性;主体性;差异性。

  新编制的基础教育《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的同时,形成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锻炼习惯,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反映了新的教育理念,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这一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呢?
  一、注意激励性,让学生“乐”学
  “激励”在这里是指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是以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内在期望、动力的结合为特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通的、共性的、积极向上的行为情感。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就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情绪,能专心听讲解、看示范,认真参加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时,首先要注意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所选择的内容应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尤其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应多开展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育小竞赛、游戏等活动。其次,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组织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学中注意运用尝试法、启发式、点拨法、电教法等。如耐久跑的教学可采用图形跑、自然地形跑、穿过“小树林”、越过“长城”等手段。在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教学,改变以往的“慢跑加徒手操、放松操”等形式,可以播放一些相应的音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尝试创编韵律操做准备活动,创编放松操、放松舞蹈做放松活动等,使学生经常体验一种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部分教学要尽量避免单一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再讲解示范→再模仿”等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多尝试、多练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感兴趣,那么他就能很快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从体育教学中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主动的学习动力,他们就会喜欢上体育课。这样,就有利于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的心境,在快乐中学习、锻炼。
  二、坚持主体性,让学生“实”学
  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参与的机会越多,越能唤起其参与的欲望和激情。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课堂组织形式,来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如:在教短跑中,采取发现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抬腿高度与步幅的关系,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尝试不同路段采用不同的抬腿高度,跑后丈量步幅,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抬腿高度与步幅成正比。从而使学生在练习中有意识地抬高大腿,这样,学生理解深刻,学有乐趣,练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让学生在个性化的主观意识支配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形成结论,学生学的实实在在。
  三、重视差异性,让学生“活”学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就必须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各自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运动能力等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措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个体发展。
  在教学目标上,我们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技巧、低单杠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掌握水平的实际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尽可能通过自我主体的努力形成差异性发展。这样,能力较弱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能更迅速地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差异性”的学习机会。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了不同高度的橡皮筋让学生练习,再根据他们的掌握能力调节练习高度,供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选择和学习。这样,他们在不同高度的橡皮筋上“灵活”地掌握了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由于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功地完成练习,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体验,使每个学生的身心也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体现主体性,让学生“会”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贵在引导、启迪,能使学生自奋其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学会什么,关键是让学生“会”学。赞科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会”学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既会又懂,就要注重让学生学“会”学,培养其思维能力。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懂得原理,促进思维发展。根据体育教学具有感知、思维和练习活动紧密相结合的基本特征,笔者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看想结合、听想结合、练想结合、想练结合的训练和指导。如:在技巧头手倒立教学时,教师先示范,不讲解,要求学生从观察动作中,发现两手与前额撑垫是成等边三角形,并分析思考完成这一动作的要点在何处。学起于疑,成于思,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在百“思”中“悟”出答案,既能有效地完成动作技能的学习,又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使每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我这样做似乎符合这一说法。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领域中,通过教师在关键之处、疑难点处的点拨,让学生学会学习。
  体育课堂内外的教与学的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中,还可以用“情境教学”、“组内讨论”、“组间答辩”、“合作学习”等自主学习性的形式组织教学,强调人际互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练习中学,在讨论中学,在发现中学,学生乐于参与,学得高兴、实在、轻松,积极主动,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标下体育教学如何评价学生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的设问艺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