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课改中的教师、学生与课堂教学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提要:在新课改中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课改的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 学生 课堂教学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满载着时代气息的新课改终于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一名科学教师面对新的理念、面对新课程标准,感到欢欣鼓舞,下面我就对新课改的教师、学生及课堂教学的变化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新课改中的教师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课改的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观念的转变是课改工作有效的动力,而这些观念的具体体现就在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观。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心中装着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其次要有学生主体意识,把学生看成独特的人,诊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是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在课程观上,新课程改变了教师 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只是知识可怜的解释者,新课程忠实的执行者的观念,而应该是专家、学者、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有了课程意识,很多教师都能自觉地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教学中不再以本为本,把教材做为“圣经”解读,而是更加重视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已有经验的回归。因此,教学不应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观上,教师已经意识到,传递教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的方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了。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要有“对话”意识,它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同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过,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明显少了,而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增多了。
  在新的课改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课程不断地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不断地促进教师从管理者、训导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教师也不能独霸讲台,成为教学的控制着了,要走下讲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俯下身去,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新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服务,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与学生一道发现知识,应用知识,享受知识。
  二、课改中的学生
  我们知道,当学习来自外在的要求、强制时,对学生来说,学习会成为一种负担、压力,学生的体验是痛苦的,甚至是痛恨的,苦学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学习行为:如果学习是来自内在的,发自内心的,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它就会变成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学生的体验是幸福的,乐学才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学习形为。因此,不少教育专家提出:学生的厌学,其主要责任在于教师,新课程就是要致力于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形为由外在变成内在,让学生爱学习,喜欢学习。
  我们看到,在新课程下,教材本身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繁、难、偏、旧”的知识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内容呈现方式生动活泼。教材中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有亲近感,如教材中设置有:做一做、议一议、试一试、想一想、让学生直接置于科学探究活动中去,处处事事都在“想科学”、“用科学”,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同时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也带来了学生的变化,让学生“动”起来“乱”起来,“活”起来,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如此,新课程还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如今的课堂上,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解答思路和观点,一个实验,学生能设计出多种不同的方案。
  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实践、归纳、总结,并让学生以多角度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谁的办法好,办法多,有独创性就记入谁的成长记录中。因此学生的兴趣浓,情绪高,经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竟然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思路。
  三、课改中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虽然存在着一些疑惑,但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确定有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课堂教学目标变了。新课程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想像等丰富多彩的认识活动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的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其次,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新课程下的课堂,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了,教学过程也开放了,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随时能把自己想法说出来,把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来,发挥了特长,张扬了个性,让学生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去合作、去交流、去创造,在活动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教师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一员,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新课堂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拉近了师生间的感情距离。教师不应是简单的灌输知识,解答疑难,而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一切新知识的呈现出都是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来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也可以跳出书本,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形成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实施给老师提出了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但同时也向老师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目前仅仅是一个起步,后面的路还很长,课改的路要走稳,走好,每一位实验教师都要为课改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02.4。
  、苏霍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师德与德育    下一篇:论现代教师的为人师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