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青少年学生心理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由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要满足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要满足人们的心理发展的需要。教育现象,也就是心理现象。教育与心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关系。对青少年教育的整个过程,要以科学的心理学为基础,按照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果,完成教育任务。在本文中,笔者想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造成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原因分析;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与途径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些看法。

  一。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
  少年期一般是指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的年龄段。在我国,处在少年期的学生一般分布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年级。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一生中身心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从生理上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性成熟;从心理上看,他们则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既象小孩又似成人的状态。身心发展的突出特点给少年期学生的教育带来诸多的问题,如逃学、出走、代际冲突。青春期精神病在这一年龄段都易出现,难怪有些教师认为这是最难教的阶段。
  现阶段少年学生心理的主要特点是: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自我意识迅猛增长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正是在这些矛盾心理下,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发展的青春期前后的少年学生,由于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失衡等原因,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各种不良心理,如偏激、狭隘、依赖、孤僻、怯懦等。主要现象有:追星热,离家出走,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等等,使得千家万户的为父母者焦虑莫名。屡屡传出的学生离家出走,给社会留下了沉重的问号。当今作为家庭中心的“小皇帝”、“小公主”,更是娇生惯养,自私任性。吃,要高营养、精细、挑三捡四;穿,讲漂亮、名牌、时髦,孩子们竟不知补丁为何物;用,讲排场、阔气、高档。
  二。造成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少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心理学分析。在人的一生中,不同年龄时期有着各不相同的特征。少年时期的主要心理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个体心理的发展经历了童年与少年期的交替关头,表现为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经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显著的发展,但很不成熟,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考虑问题容易绝对化。他们意志发展不够成熟,往往出现冲动行为,有人把这叫做“情绪发展的最困难时期”。这时期他们的理想带有幻想色彩,思想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情景性很大,甚至可能出现单纯地喜爱某些不重要的个体特点的倾向。
  家庭溺爱。在人世间的千般情悻、万般钟爱之中,最为神圣伟大的莫过于父母对子女那颗挚诚的心。时至今日,处于“六个星星围着一个太阳转”的家庭模式构成社会最基本细胞的时代,来自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在中国“小皇帝”身上表现得更为浓烈,真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中国的年青父母可以说是全心全意,尽心竭力地使孩子不吃一点苦,不受一点难,物质上应有尽有,精神上百依百顺,使得七八岁的男孩不会剥鸡蛋,十几岁的女孩不会梳头。另一方面,孩子们能干的事,家长也不让他们干,全包全替,甚至有的家长还到学校替孩子干值日。家长们自以为是爱护他们,却不知道这样反而害了他们。
  三。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心理教育在我国刚处于启动阶段,它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也表现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我国中小学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的有机组织部分。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知识技能素质教育、生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现在实际状况是:知识技能素质教育往往倍受青睐,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生理素质教育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关注,唯有心理素质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加强少年学生的心理教育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认为要从少年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与途径两个方面入手:
  (一)少年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永远不变的主题,永远不朽的旋律,永远不灭的精神。爱国主义是思想教育的基础工程。对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学习英雄人物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要让他们明白,没有祖国,没有革命前辈,就没有他们今天的一切;要让他们懂得用实际行动回报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要让他们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不动摇,把他们培养成一代新人。
  落实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应当成为经常性的重要内容。要从娃娃抓起,在幼小心灵中播下优良的道德种子。理论与实践证明,中小学阶段不仅是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更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少年学生增加伦理道德教育的课程和内容,要突出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要分层次对少年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小学生阶段主要进行诚实、勇敢、节俭、助人为乐等道德教育;初中阶段主要进行社会主义公民所必备的思想品德教育,两个层次之间要相互联系,在提高实效上下功夫。
  培养正确的金钱观。首先让少年学生知道钱来之不易,金钱要靠劳动而得,劳动创造财富。家长要教育儿童,任何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思想都是错误的、可耻的。其次,要教他们合理用钱,正确指导他们的经济行为,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和节俭精神,用钱要有计划性。因为儿童已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以应该给他们一定的经济自主权但必须在家长的指导和控制下,这样才能培养儿童正确的金钱观,才能使儿童的人格健康发展。
  正确的家庭教育与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孩子如同一匹白布,染苍则苍,染黄则黄。有什么样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到观念的形成。家庭是人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人的社会化进程是从家庭开始的。儿童个性的发展,社会行为的获得、社会信仰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都强烈地受家庭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为人父母者应该从正面诱导,使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少年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
  第一、首先要树立心理教育不是一种附加的教育,而是中小学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理念。实施心理教育首先要考虑到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高度来设计心理教育的目标、程序、方法、途径等。同时,也要考虑到心理教育的特殊性。应把素质教育的普遍性和心理教育的特殊性原理有机结合起来。要创建中小学心理教育的学科体系,一方面要确定中小学生的学习、认知、人格等方面的心理教育的具体要求,并纳入整个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教育的系列目标,形成心理教育大纲,并逐步使其规范化、系列化、制度化;另一方面,要在心理教育大纲的基础上,编写心理教育教材,开设心理教育课程。通过心理知识教育、心理测量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心理训练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第二、设立专门的心理教育机构,并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一方面这些教育者负责学校心理教育课的教学,另一方面负责全校学生日常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保健,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及时预防、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指导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要调动各方面力量配合对少年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是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全民性的特点相一致的。目前绝大多数教师的教育、心理科学的理论素养较差,这就给心理教育的实施增添了难度,难以胜任心理教育的需要。因此,有条件的中小学应派教师系统地接受教育心理知识、技能的培训,逐步胜任心理教育工作的需要,为国家培训心理健康、完满的一代新人。
  第三,心理教育的操作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如下一些问题:在心理教育的教学模式上,应坚持活动教学模式,心理教育课程不应成为只重知识传递的学科课程,也不应成为只重社会问题探讨的社会课程,而应以少年学生心理发展为基础兼顾知识传递和社会问题探讨的活动课程,在活动中实行知识传递,训练心理与行为,提高心理机能。在对学生的要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高度自主的条件下促使个体心理品质的发展完善。在心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方面,应坚持“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则强调师生之间心理的沟通,易使师生之间达成理解与信任,对于心理教育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要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心理机能的完善,需要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接触与交融,以民主的方式,平等、宽容,和谐地处理心理教育中的各类问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论现代教师的为人师表    下一篇:小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成因及对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