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剖析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教学语文多年,我发现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记叙文一般是以记事的形式,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寓情感和道理于事例中。记叙文的教学,既要让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又要让学生透过事件本身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文章所阐明的道理,通过阅读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思想上的启迪和人生境界的提升。

  一、理清思路,知晓事件

  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每一篇课文都有其内在的思路,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最后的结果怎样,有的课文有明显的语言标志,如时间变化的标志,地点变化的标志,情感发展变化的线索等等。思路就是学路和教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发现文章的语言标志,借助语言标志理清文章的思路,通过编列小标题、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主要内容等方式,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具体到一篇课文时,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作灵活处理:简单易懂的课文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归纳概括,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复杂难懂的课文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提示,通过半开放性的练习题帮会组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无论哪一篇文章,都是一个个句子、一个个段落组成的,但每一句话、每一个、每一个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文章的意义常常是由一些关键句子、关键段落决定的。

  因此,当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层面上的把握以后,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重点段,从重点段中提炼出文章的主导意义,避免理解发生偏差。当然,从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来看,我们还要考虑课文内容的不确定性,处理好多元和统一的关系,鼓励学生个性理解,多元解读,空白的地方让学生去发挥和补充,两可的地方让学生去争辩和讨论,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走进文本,明白道理

  文以载道,作者写一篇文章,叙述一件事情,一般都有写作目的,或者是为了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或者是为了表明某个态度。

  如《给予树》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孩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让我们感受到得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爱!也告诉我们:给予是快乐的;《灰雀》课文讲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让我们体会到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这些道理都隐含在文章的语言之中,要使学生领会文章的写作目的,必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直面语言,细心揣摩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

  一是抓住重点。找出文章的关键句进行体会,透过外在的语言表壳,探寻语言所承载的思想意义。特别要注意含义丰富的词句,读懂弦外之音。二是落实整体。在阅读时要把课文片段的意义联结起来,形成更高层面上的意义。因为过于拘泥于局部的个别的意义可能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只有把各个局部意义联结起来,才能形成整体上的理解。联结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有机地融合,是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质变的过程。三是注意关联。把课文内容同周围事物关联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如结合时代背景,人物的一言一行就有了依据,读起来就容易理解了;结合现实的背景,打通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就能彰显文本的时代价值。

  三、学得语言,习得写法

  阅读与写作是互相联系的,阅读教学要两条腿走路,把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领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其实,这不是一个外加的任务,“怎么写”和“写什么”本身是不可分割的,研究文章的写法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反过来它能有效地促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记叙类课文,一般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的,这些写作知识可以让学生去体会和运用。除了课文结构上的特点以外,还要注意课文的语言点。在描写人物时,一般要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圈画有关词句,体会动作的准确、语言的生动、神态的传神、心理活动的细腻。还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各种人物描写在增强文章表现力方面所起的作用。

  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语言个性,有的词藻华丽,有的结构精巧,有的幽默诙谐,有的条理清楚。学习一篇课文还得注意文章的语言个性,掌握文章表达上的个性特点。如《船长》一课中有一大段关于船长和船员的对话,这是一种颇具个性的语言:没有提示语,语言短促,句式参差。它较好地反映了船长在危难之时冷静果断的品质,同时突出了船沉人亡时的紧张气氛。对于这样的文字,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句子意义的理解上面,还要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把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语言实践之中。

  四、激活经验,激情导行

  阅读活动是阅读主体主动参与的活动,它凭借阅读材料,通过阅读主体与文本之间的视界融合,实现人生精神境界的全面提升。只有全身心投入文本中去,才有真切的情感体验,才能与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同喜。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利用好学生原有的经验,把原有的经验激活。

  生活史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课文虽然写的是他人他事,但学生的生活中一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阅读时常常会后“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有效阅读的前提条件。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把语文学习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理解词语时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把词语学活,在揣摩人物内心时,可以将心比心,获得心灵上的感动,在提炼文章中心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举些生活中的例子,这样不仅能理解课文,而且能使学生的生活也因语文学习而得到改变。其次要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到别人的位置上,代文本的人物思考和说话。让学生站到文中人物的角度,想他们所想,说他们所说,说说“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还可以评价文中的人物,让学生真正投入进去,进行深度阅读,把优秀人物的优秀的品质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音乐旋律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应如何为写作服务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