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课前预习——引领学生自主走进数学课堂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的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预习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孔子云:“少年局性,习惯之为常。”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关键词:数学预习、预习习惯、预习方法

  一、 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1)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富尔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善于自学。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以独立学习为主获取知识的活动。要实施这一活动并高效率、高质量地达到活动的目的,必须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各种智力的综合体现,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数学预习能让学生增加对知识的探求欲望。

  数学知识逻辑性、抽象性、承接性较强,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正处于对数学认识不断加深和兴趣培养的阶段,组织良好的数学预习可以变数学悬念为学习动力,变数学困难为探求欲望。一,课堂预习给了学生自学的空间 一般中学生都有一定的自觉性,并且好奇性比较强,接受新知识快,我们在课堂上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预习,其实也就给了学生自学的空间,也给了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3)课堂预习是数学教学从传统式走向开放式

  很多数学教师都是放不开,认为学生自己看书看不懂,怕浪费时间,所以数学课堂总是满堂灌,总认为教得越多越好,所以常常忽略课堂预习。其结果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实仔细想一想,学生没有较短时间的预习,他的潜力也就发挥不出来,等待老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自然有时就跟不上。而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较短时间的预习,大部学生对蕞基本的概念就有一定的认识。而且通过预习,学生就会了解这节课的大概内容,同时也就产生了问题,带着问题学生学习起来的兴趣要浓得多。同时通过预习老师也能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学的目的更加明确,就做到真正的有的放失。

  (4)数学预习能更好地磨合教学中的教与学。 罗杰斯曾说:“传统教学缺乏真诚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充满着威胁和恐惧,教师以权威自居,发号施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何才能达到合谐统一,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从而获得发展,对此,课堂教学的改革当然主要,同时,数学预习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润滑的作用。如:在学习工程问题前,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前预习:完成下列对比题。 ① 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② 如果将这段公路变成300千米呢?3000千米呢? ③ 如果将这段公路变成1千米,你还能解答吗? 学生对第①小题比较容易完成,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方法:30÷(30÷10+30÷15)。但在完成第②小题时,学生将陷入我设计的“圈套”,奇怪地发现结果却是一样的,他们对此不甚理解,而对第③小题,计算虽然复杂了许多,但最后得出的结果依然是一样的。抱着这样的一种悬念进入课堂,学生内心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而此时,教师的作用更像是一位引路人,逐渐将工作总量由具体数量过渡到单位“1”。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学生对教师的作用是由衷地感受的,学生与教师是一种融洽的探索者和引路人的关系,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是持久的。

  二、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培养预习习惯,要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具有求知欲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能力的渴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学习需要。

  (1)教师要熟悉理解、认真把握教材。 教师对课前预习的布置一定要建立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之上。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认真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前预习,使预习的内容不致过浅或过深,过浅达不到课前预习的效果;过深容易将课前预习当成是新课内容,使学生会造成理解认知上的困难,产生畏难情绪,不能起到课前预习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认真备好课前预习的内容,精心设计,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

  (2)课前预习一定要持之以恒。 不可否认,在抓好课前预习的同时,相对传统式教学来说,教师要辛苦许多。因此,我们要将课前预习作为一项学习常规来抓,要让教师深刻了解预习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重视它,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它、发展它,切实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来自学生喜欢的生活素材,甚至有些内容还比较抽象,除了教师要认真设计外,我们还要采取一些激励以及竞争措施,如:创新思维奖、学具制作奖、统计小能手等奖励。与此同时,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老师一定要做具体分析,及时解决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小结,通过长期不断的训练,学生将会把课前预习作为一项常规的学习任务完成。

  (3)要认真做好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工作。 课前预习的内容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是丰富多样的,有些内容需要在学校获取数据,有些内容需要家长共同参与,也有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走出学校和家庭前往社会去涉取,只有这样,知识才能从生活中、实践中来,反之又服务于、应用于生活,学生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活学活用。因此,作为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各种条件。

  (4)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结合以往的经验,我认为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这样三个阶段:

  1、师生一起预习,摸索预习方法。

  2、制定预习提纲,掌握预习方法。

  3、学生自己预习,总结预习方法。

  结合平时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要注意以下七个方面:

  1.    课前读一读

  2.    课前想一想

  3.    说一说  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有可以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对知识有个准确的概念。

  4.    写一写  写一写在课前预习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预习时要适当做学习笔记,主要包括看书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读明白了的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

  5.    做一做  预习应用题,可以用画线段的方法帮助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解题的思路。对于一些有关图形方面的问题,可以在预习中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增加感性认识。

  6.    补一补  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7.    练一练 往往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逐步领会。

  (5)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一开始只要做了,我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

  (6)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马克思说:“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让优良的种子有一个合适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必不可少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要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作为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好数学知识。课前预习将引领学生着学生更加自主地走进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让学生学会预习》刘凤英

  《小学数学教师》2005年第八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水平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中自主预习、倾听习惯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