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运用和创新意识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数学美——对称美

  二、背景分析:

  《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生活、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新课程是把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可以这么说,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实践”或实践不到位,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能形成技能,数学教学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开展“数学活动”是学生愿意接受的一种学习数学的方式,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明化,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运用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过程描述:

  1、分组:根据合作、自由的原则,由6个同学志趣相投,共同组成一个小组,并选出小组长。

  2、选定考察对象:由于我们对生活中的数学的了解并不全面,所以我们最后经过多次激烈的讨论和考察后,我们选定了生活中的数学美——对称美。

  3、实地考察: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物品及现象进行考察,观察生活中与轴对称有关的事物,并摄影和把相关的资料摘抄下来。考察完毕由小组长向老师汇报考察情况,老师对其考察情况进行分析,资料不足者要再进行补充。

  4、资料收集:针对考察对象,我们上图书馆去查找有关的书籍、文献。但由于资料有限,我们也可在互联网上收集有关剪纸的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和编辑。

  5、撰写报告:根据之前上图书馆、上网和实地考察所收集到的资料写成了考察报告。报告内容分为:考察对象的轴对称性,考察对象的对称美,及人们利用轴对称性的相关历史

  6、展示活动成果:

  (1)图案对称美

  ①交流所收集的轴对称图案,共同欣赏图形的对称美。

  ②你能设计轴对称图案吗?比一比:谁设计的图案最美?

  (2)体会对称美

  ①没有对称轴的汉字和大写英文;

  ②有对称轴的汉字和大写英文:说一说它们的对称轴;

  ③结合现代服装设计、建筑造型、工艺美术、摄影、绘画等实例,既展现对称美,又展现不对称美,给学生一个新的天地,避免学生思维产生局限性,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鉴赏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

  上面的活动教学,让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运用多种感官品味生活,发现数学几何知识,从网络等多方位搜集并展示自己的发现,展示自己的成果。这一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并检验理论的探讨方式,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主动地全方位参与学习,深层认识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了解轴对称在当今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发展,并创造性地设计出自己满意的轴对称图案、美化生活。为学生创造美提供了广阔天地,让学生在了解数学美的特征后,再联想生活周围的实例,感受数学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不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仿的模式,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发现美、创造美的氛围,既陶冶学生美的心灵、又激发他们勃发的创造美的欲望。

  四、课后分析、反思: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我们的教育不是空洞的无凭据的说教,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是不可缺少一种方法,只有与生活相联系,我们的教育才有说服力,才有生气。帮助学生如何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美,真正地深入理解数学内容,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让学生亲近数学,还让数学真正走近学生,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本次教学通过“实践活动”把数学中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收集、查询—观察、整理—设计、展示等方式,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学生既学到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又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服务于实际生活。我们要通过实践活动的教学,拓宽现行数学教学的空间,增强数学学习的意义。

  1、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自主参与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活动的目标是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之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运用意识

  数学课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是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并用自已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在创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

  3、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学认为,人的创新意识不是存在于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是活跃在形成结论成果的探索过程中。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动手实践是最易于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发,其思维就会有创新的火花闪动。教师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学习、利用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     张明生  关文信  首师大出版社

  3、《数学教学论》               罗增儒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赵鸿雁  清华附中

  5、《创新学习的策略与实施模式》 龚春燕 《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四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创设成功机会 培养数学意识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造课堂情境,提高教学的效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