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谨防“三滥”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这几年,语文教学够闹猛的,新教材一出有人喊好,就有人喊不足;工具性刚刚站住脚就有人扯人文性 大旗否定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只有认真备课才能上好课得到了认同,就有人喊不备课才能出好课。纷纷扬扬, 风云变幻,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闹得搞理科教学的老师直说“语文干脆不上最好”。在这样的背景下,语 文课到底要上点啥也让人犯糊涂了,特别是一些初中青年语文教师心搅得静不下来,以致剑走偏锋,急功近 利,上课追求热闹与好看。一段时间来,经常听青年语文教师上课,包括竞赛课、示范课、公开课等,发现 课堂教学中存在“三滥”现象,恐怕与此种大氛围有关。

  一、学生表演“滥”
  课文拿到手只要发现文中有一点情节就非得叫学生上台或在台下表演一番不可。《陌上桑》的第一节中 写到了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因只顾看罗敷而放下手中担、停下手中活、故意脱帽戴帩头的种种反应,以 衬罗敷容貌的美丽和气质的不凡。这是用烘托的方法来突出罗敷的美,情节稍许有点但并不重,可执教者也 要在此处设计一段表演来活跃课堂气氛。他用投影仪打出一幅仕女的画像,然后叫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行者、 少年、耕者、锄者,走上讲台,按诗句所写在美女像前做出种种动作,引得教室里嘻嘻哈哈,指指点点,嘁 嘁喳喳。教室里气氛倒是活跃了,但语言和文学手法的欣赏却淡化了。教《周处》一课,文中有杀虎斩蛟的 情节,执教者让每一组派上几位同学,有演周处的,有演虎、蛟的,有演众乡邻的,然后一组一组演过去, 再请同学评比,看哪一组演得最好。在一番你刚下台我登场的热闹后,课也结束了。至于这篇课文给学生的 文言语感和知识有多少,这篇课文的思想价值在哪里,则根本不去多涉及。在《模糊语言的妙趣》一文中有 一则小故事,讲包公利用“前夫”“后夫”的歧义公正断案,让穷书生终于娶到了妻子。讲这则小故事的目 的是让学生明白,汉语言具有模糊性,语义有相对性的特征,这段文字本不难懂,学生完全能理解,并进而 体会到汉语言的美丽和丰富多彩。但执教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听课的领导和老师感到学生在活动中发挥 了自身作用,于是设计了一段表演,让每一大组推出学生演员,一位装包公,一位装青年,一位装王小姐, 一位装瞿秀才,然后一组组上去,煞有介事地表演一番,搅得底下的学生发出一阵阵笑声。一时教室里人头 晃动,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可语言拓展训练的好时间却白白浪费了。
  二、读写结合“滥”
  读写结合本是所有阅读教学法中的一种,是让阅读和写作直接链接,然后让学生在读后仿写,以收读和 写双丰收之效。但此法似乎被愈用愈滥,以致出现每读必写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等大型教学活动,此 法更是频频亮相。读了《猫》然后要求写猫,不管你家养没养猫,抑或养的是狗也要写成猫。读了《谁是最 可爱的人》,要求写《我最可爱的人》,不管你心中是否真认为你所写的人是最可爱的。读了《挖荠菜》,
  要求学生仿写《挖××》,不管你生活中是否真去挖过那东西。于是仿写成了无源之水,无病呻吟,无中生
  有。这样的仿写也被冠以读写结合,且收获颇“丰”,一节课下来竟捧回了几十篇“仿”作。
  三、上课讨论“滥”
  讨论本是好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钻研精神、口头表达与明辨是非的能力。但过滥的讨论 反而适得其反,离语文学习将更远。有教师教《愚公移山》,课文教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探究精神,于是出题讨论,曰:“愚公愚不愚?你怎么看?”题目一出,学生四人一组,教室里人声鼎沸,一 会儿教师让大家静下来,然后有各个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有说愚公不必要搬山,应该成立太行王屋旅游公 司,发展旅游事业;有说愚公应该有更聪明的做法,可以开隧道,不必千里迢迢地搬山倒土;有说愚公可以 利用太行、王屋二山种果树,搞三产。众说纷纭。而教师依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理论,一概给以肯定, 并表扬了大家的创新精神。呜呼,愚公精神在热热闹闹的讨论中荡然无存。 课文后的题目有许多是编者设计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但也被教师拿来用于讨论。有些题目则是为引导学 生熟悉课文内容而设计的,比较简单,但也要来一番讨论。前者如《我的信念》中的一个题目:你怎样理解 “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后者如《驿路梨花》中的 一个题目:找出课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看看哪些写的是自然的梨花,哪些写的是人,二者的前后照应倾注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出现课堂教学“三滥”的原因有许多,但概言之则不外以下几点:
  1.片面理解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为学生一表演、一讨论就是成为课堂的主体了,表演、讨论的次 数越多,时间越长,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越充分,以致出现不问需要不需要,恰当不恰当都用上一番表演、 讨论的做法。教室里欢声笑语,学生坐不住板凳,自然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大打折扣,语言的学 习,文学的欣赏,人生的感悟也被这些过滥过浮的表演、讨论挤占了。
  2.皮相理解学生的活动,以为学生只有在形式上动起来,才算是学习活动,于是学生川流不息便成了充 分活动,离开课文不着边际地乱侃也是充分活动。殊不知学生的紧张思考,有滋有味地朗读,对语言的咀嚼 品味,才是活动,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活动。当然,课外的排课本剧、参观、搞研究性学习、作品讨论 会,那也是货真价实的活动,是课堂语文活动的延伸与发展,当不在拙文评述范围之内。
  3.机械地搬用读写结合法,不问这种结合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上是否合适。我们承认,学生从小到大学习 写作,常常离不开模仿,仿主题的确立,仿材料的安排,仿语言的表达,仿手法的运用,等等。但是不问学 生有无此类生活,不问学生有无此类情感,不问这篇课文仿写的难度,草率地要求学生模仿,就有可能导致 学生说假话,说成人话,甚至胡编乱造,空话套话泛滥。不是吗?有教师要学生读《荔枝蜜》写一篇以小生 灵为叙事对象的文章,结果结尾全是夜里做了一个梦,有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青蛙,有梦见自己变成了小 蚯蚓,有梦见自己变成了小蝴蝶等。请问,这样写出的文章有几分真事,有几分真感情?离开了“真”何来 善与美?一个从小不说真话的人,长大了岂不成了伪君子、假面人?这种读写结合培养出来的将是畸形人。 所以,读写结合是好方法,但要用好、用得恰当,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来个读后就写。毕竟写作与生活 息息相关,学生也非写家,不可能诸体一过招,立马就能写。
  至于有些青年教师滥用表演、讨论是为了迎合听课的领导或评委,图个热闹,得个好评,则又另当别论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简谈农村学校学困生的语文期末复习指导策略    下一篇:浅谈山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