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表演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特别是低年级课文,大都图文并茂,文质兼美,有很强的趣味性。教师在上课时除了要有娓娓动听的讲解,深情并茂的朗读,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设计,还要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思维习惯,在教学中适当地加入课堂表演,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课堂表演,就是把课文内容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再现出来。它形式自由,方法灵活,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形式  意义  课堂表演利弊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方法、新的手段都不同程度地走进了课堂。表演作为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实施形式之一,也伴随着课改的步伐深入到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中留一座舞台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口、动身体,展示个性、体验文本,表演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那么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课堂表演呢?课堂表演的形式又是如何的呢?现代课堂表演有什么利弊呢?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结合我几年来在教学方面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如何进行课堂表演
  1、熟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程度。
  在表演课本剧前,首先要反复阅读材料,圈画出重点的词句,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词,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示范中讨论中把握角色,其次,要让学生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人物细腻的神情变化等内容。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文时,先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感知,使其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能复述的程度。然后让学生体会每小动物们的心情,读出你的理解。拿着课本,分角色朗读。为表演打好基础。
  2、放下课本,进入角色。
  情感是表演的生命。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放下课本,进入角色。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并帮助介绍角色,分析启发人物在语言表达的同时自然而然加上的肢体语言表达。如《美丽的小路》一文的角色表演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并在第一组的试赛中老师参与进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情感、声情并茂、表演细腻,对角色进行了很好的体验,把文章所表达的情绪充分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和段落,以及人物的形象,也给沉闷的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3、加工课文,超越自己。
  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这不仅包括对角色的创造上,还表现在课文剧本的再创造上。在表演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对剧本进行大胆地创造,使剧本显示出表演者飞扬的灵性来,使学生再次超越自我。如《荷叶圆圆》一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小蜻蜓展开了透明的翅膀,她说了什么呀?小青蛙唱着欢快的歌,把它的歌词唱出来啊!……让学生思考,并表演出来。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语文课堂表演的意义
  1、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愿学、乐学、爱学,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小朋友尤为重要,课堂表演就为低年级小朋友创设了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原本“静”的课堂“动”了起来,使原本“死”的课堂“活”了起来,把孩子们“解放”了出来,深受学生喜爱。课文中,阴险狡猾的狐狸,辛勤劳动的蝈蝈,聪明过人的司马光,勇敢机智的王二小,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等等,都成了孩子们进行表演的对象,他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掀起了课堂一次次小高潮,课堂表演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朋友对这种表演的热情必然会转化为对课文的喜爱,从而形成学习语文的兴趣。
  2、解决重点、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正确地理解字、词、句,并能灵活运用字、词、句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课堂表演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如《雨点》一文中的“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等动词,学生都能理解,但如果让他们用语言把各自的理解表达出来却有困难。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做动作来演一演这些动作,这样不仅形象地揭示出了词的含义,而且通过比较,使学生更清楚、更深刻、更有趣地理解了词义。使课堂教学也充满了活力。此外,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文本内涵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有些课文由于学生所处的地区特点,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有一定的难度。如《欢乐的泼水节》中傣族人民泼水时的欢快场面是我们这里孩子体会的难点。为了让孩子们尽量体会到傣族人民泼水时的快乐、兴奋,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泼水节的开心。我就让学生用五彩的鱼鳞片当作清水,学着课文中语句所描写的样子像傣族人民一样开心的泼水,孩子们我泼你,你泼我,头上,身上,到处都是鱼鳞片代表的清水,孩子们兴奋极了,此时让学生交流对文本的感知时,学生都能有感而发了。借助这样的课堂表演,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的欢快场面了,感悟到了文本的内涵,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又很轻松地解决了文本的重点,难点,使教学变的轻松而愉快。
  3、有效地理解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有所距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所困难。如果仅停留于朗读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不够全面,如《黑板跑了》一文中的安培,只顾思考问题而把马车后壁当成了“黑板”,而现实中学生没有见过如此情景。如果仅仅让学生朗读文本句子,学生对安培的认识就会不够深刻。因此我让学生扮演安培,演演他走路思考时的神态,发现“黑板”时的神情、语言、动作,专心演算时的神态、语言、动作,让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激活想象、激活思维、激活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更好的体会安培专心致志、如痴如醉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从而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文本,受到文中人物的感染。
  4、帮助学生记忆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对做过的东西总是前做后忘,尤其是做过的拨乱反正更是前做后忘。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一缺陷,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演排正确的句子。如“雨中合伞”一段,学生总是把“哥哥,谢谢你的雨伞”和“说着,他们就一同快乐地回家了”两句弄错。再如《大海睡了》一文中“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两句中的 “抱”和“背”一直弄错,为了让学生克服这些错误,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演演这一情景,演演“抱明月,背星星”使学生把文本与实践联系起来记忆,从而使学生牢牢地记住了文本。
  5、培养学生的能力
  经常进行课堂表演,学生会越来越爱演,越来越爱说,胆子增大了,语言表达流畅了,朗读水平提高了,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如课文《春笋》一文中学生对于春笋一个一个地从土里冒出来有不同的动作展示,对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有各不相同的情景编排,对口语交际“买菜”有新颖独到而合乎常理的场面演示,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力,丰富的表演力。学生在发挥想象、大胆表演中逐渐促进了他们能力的发展。
  三、课堂表演的形式
  1、片段式表演。
  这种表演是最能即时反映效果的一种形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就某个角色做的一个动作,说的一句话进行表演。这种表演费时少,参与面广,很能展示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井》的片段就属于这一种。
  2、综合性表演。
  这种表演往往安排在课末,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全文有整体的深层感悟,并且能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空间、角色、表现形式的自由选择,从而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化的发展。如教完《狐假虎威》一文后,就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表演。
  3、创造性表演。
  在学习课文语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适当地增加一些细节所展开表演。这些细节使学生根据一定语境进行大胆、合理的创造。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在已有感悟与体验有新的飞跃。如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后,让学生发挥想象没有了大黑骡子,彭德怀是怎么样走过草地的等等。
  四、现代课堂表演的利弊
  成功的表演介入课堂教学,给语文课堂平添了许多的生趣,也促进了语文教学:使得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寓意;改编性质的表演在不脱离课文原意的基础上带有了师生共同的创造,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我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也总结出一条经验,那就是教师必须予以指导示范,具体到某个动作或某句话,某个表情。教师的旁白更有助于低段孩子对于表演的方向把握。
  成功的表演将促进教学;反之亦然。在语文课堂上运用表演也必须慎重,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宜被表演。只有那些情节性比较强又难被理解寓意的课文才真正适合被表演。而确定需要表演的课文,学生必须在十分熟悉的前提下,并经老师的指导和引导其与文本的有机结合。另外,我班的情况是,勇于表演者男生居多,这是否又是一种学习的偏差呢?那么学生为什么没有找到感觉呢?是他们缺乏表演天分?我一直认为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是具有表演天分的。那他们为什么没有体会到称赞带来的美好?后来我反思,是时间过于仓促,没有进行足够的铺垫的缘故。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窗找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观唤醒。”德国教育家普朗格的话,应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的课堂表演在课改的步伐中灵动起来吧。
  [参考文献]   《新课程综合刊》     《走进新课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引领孩子们步入阅读的天堂    下一篇: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