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实施合作学习之我见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为小学数学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小组合作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为了方便合作学习的展开,很多教室课桌的排放都废除了以前的“秧田式”,该成目前流行的“马蹄型”或“环型”。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了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自主背后透露出来的放任、随意与浮躁,也折射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老师不精心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是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优势,合作学习将步入误区,下面我将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谈谈自己对实施合作学习的一些认识。

  一、备课时充分做好合作学习活动的预设,克服合作学习的随意型与盲目性。

  作为一名教研员,有机会经常深入一线听随堂课,几乎每一节课都要开展合作学习。我为此感到欣喜,老师的教学观念在新的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同时也为此担忧,在众多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成功开展合作学习的并不多,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宣布讨论开始,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大声交流着,声音一浪高一浪,学生讲什么就根本听不清,老师宣布时间到,嘈杂声便嘎然而止。实质上这种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究其原因一是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一时还不能适应,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在理论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良好局面;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前未能充分预设,这从我们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中不难发现,课堂上的讨论,在备课中根本找不到,使合作学习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或只有两个字“讨论”,未能充分预设,因此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是在情理之中的。

  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实施合作学习,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改革传统的流程式备课模式,实施菜单式备课模式,对合作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充分预设。在具体备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确定讨论的内容,一是讨论的内容不宜过大,也不宜过窄,要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如: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与特征时,老师们要求学生将手中的圆对折、打开,再对折、打开若干次后,要求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议题过大,学生一时找不到切入点,不知从何处下手,结果很可能是泛泛而谈,接近不了实质性的内容,我们应该明确要求学生观察圆的几条折痕,以便学生观察、交流、发现圆心以及直径的特征。在学生明确圆的直径特征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讨论圆的半径有什么特征?这个议题过窄,失去了讨论的价值,只能是浪费时间。二是讨论的内容要具有可议的思维价值,内容要有内涵,可以拓展拓深。三是讨论的内容要明确,不能摸棱两可,含糊其词,以致学生无所适从。(2)预测讨论情况,要学生讨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先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估测学生中可能存在的情况或问题,合理安排讨论的方式与时间,有的放矢进行合作学习指导,有效避免讨论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其实这一环节就是将教师置身于学生这一角色,认真进行换位思考,一个教师备课时心中没有学生,到了课堂上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何容易。(3)设计交流反馈方式,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的交流与反馈是必不可少的,那就要老师精心设计反馈方式,避免总是选一些优秀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可以随机请每一学习小组的1号、2号、3号或4号代表小组发言,教师能让学生用体态语言参与反馈的就尽可能用体态语进行反馈,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反馈,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欲,如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认识角》一课,在学生独立开展做角活动之后,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做角方法后,就可设计体态反馈方式,请学生把做的角举起来展示给大家看,有的用小棒搭、有的用纸折、有的在钉子板上围、有的用两根纸条做活动角……,这时学生中各种做角方法尽收眼底,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请用同一种方法做角的学生说一说,怎样做角就大一些或者小一些,感悟角的大小。总之,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均要有一个估测,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与倾听习惯,奠定合作学习的基础。

  合作学习旨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过程,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得生动活泼,品尝成功喜悦。可目前课堂上开展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很不均匀,一些表现欲强得学生抢着发言,而嘲讽一些反应稍慢的学生,也有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自为政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长此以往,极易造成两极分化。我们知道,合作学习中,需要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既大胆地表达自己地个人观点,又要能倾别人地意见,从别人地发言中摄取有用地学习,加以利用,使自己的学习少走弯路,使自己的发言更精彩,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与倾听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与倾听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培养,作为一名教师应不失时机,让学生明确: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经济发言的孩子,同样也喜欢善于倾听的孩子,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在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强化学生表达与倾听的意识。在学生明确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抓住有利时机鼓励学困生和内向的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学困生我们一定要让他体面地坐下,教师可以经常性地鼓励学生“说错了没关系,我们在学习嘛,你的勇气值得表扬!”;“你说得很好,能说得响亮些吗?让全班同学都听明白,试试看好吗?”多次鼓励之后,孩子们一般都能大胆地发表自己地意见,孩子们轻声细语回答问题问题是害怕自己说错,受到老师地批评、同学地嘲笑,老师信赖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打消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在宽松和谐的氛围里,自由表达成为可能。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的同时,老师善意地提醒学生要注意倾听:“听他把话说完,好吗?也许,他有他的道理呢!” ,或表扬认真听的学生,给其他同学指明努力的方向:“瞧,×××今天听地多认真呀!”,“大家看,××不仅听懂了别人地发言,还加进了自己地想法,多棒呀!”,“××真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地主要意思!”多次的提醒和表扬之后,孩子们一般都能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并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学的发言。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于倾听习惯,教师也应发挥示范作用,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应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无论孩子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教师都要专心倾听,偶尔可作些提示,但切不可打断孩子的发言,教师那专注的神情,倾听的姿态会像底片一样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让孩子们在平日的言行举止中去仿效。

  三、恰当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1、  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地重要方式。显而易见,合作交流是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深入、有效,否则将流于形式。在某些课堂上,教师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之后,就立即让学生分组活动讨论交流,课堂上出现一片表面上的热闹现象,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冷静分析的时间于空间,这样做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因此,当问题呈现之后,我们不妨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的思考,当学生有了初步的想法之后,每个人都有表达的冲动与欲望,课堂提问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此时让他们在小组内开展交流讨论,不仅满足了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而且,此时的学生都是有思想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争执,有争执才有促进,有碰撞才有创新的火花。此时的合作交流过程,才能真正体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使教学面向全体成为可能。事实上,数学学习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独立学习,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合作学习必须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

  2、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当学生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如果教师直接给出解法,学生可能很快明白道理,当时也能加以运用解决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便不那么深刻了,老师们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我们怎样的叮嘱与强调,学生在计算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经常忘记÷2,学生在计算圆锥的体积时经常忘记×,这就是“填鸭式”教学的结果。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应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教师可以提供圆锥形容器和几个与圆锥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底高都不等和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若干沙子、大米、水之类的东西。引导学生围绕“圆锥的体积可能与谁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开展合作学习,这样学生既要提出假设,还要进行操作、测量、计算、讨论……,学生的探索不会一帆风顺,但在整个操作、实验、交流与讨论过程中,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在圆锥的体积与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底高都不等的圆柱体积之间找不到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圆锥体积必定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他们也就真正理解了圆锥的体积为什么是πr2。我们知道:看见的,容易忘记,听到的,可能会记住,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当学生面对挑战性问题时,老师不要包办代替,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能力。

  3、认识有差异、算法多样化时进行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我们积极倡导算法多样化,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特点的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与比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一种或几种方法。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将例题融合于日常的购物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一箱雪碧24罐,学校对面的小小超市准备购买12箱罐装雪碧(同时出现实物图),你能帮助他们算一算一共准备购买多罐雪碧?学生面对如此熟悉的问题情境,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强烈而迫切的,此时,教师将任务交给学生,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在各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组际间开展交流活动。课上学生通过近10分钟的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了近10种不同的解题策略,有运用连加解决问题的;有把其中一个因数分解成两个数的乘积,运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也有把其中一个因数分解成两个数的和,先求出两个部分积,再把两个部分积相加的(其中有我们老师所期望的把其中一个因数分解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情况);还有一些方法是成人所想不到的,但它同样能解决问题,这儿不在一一列举。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进行交流反馈,通过交流,学生普遍意识到用连乘和两个部分积相加的方法比较简便,在交流反馈的过程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能力。随着学生评价与反思能力的形成,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有许多方法时,是否存在一种最优的方法?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是一对孪生兄妹,但策略的最优化决不是成人眼中的最优化,也不是教师给予的,而是学生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数学活动中不断评价与反思的结果,因人而异,体现着学生的个体差异。

  4、内化新知时进行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是新知内化的过程,学生内化新知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老师们在教学中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能够将某些概念与公式像小和尚念经一样背得滚瓜烂熟,却不能灵活地加以解释与应用,在考试与作业中频频出现这样或那样地错误,那是学生未能真正内化新知的结果。比如:当学生们初步认识了分数意义之后,要求学生说说分数的意义,学生们非常流利地说出将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我们的老师非常满足,以为学生已经很好内化了分数的意义,教学未做任何停留,充充忙忙进入下一环节。其实不然,要了解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情况,还必须能将抽象的分数意义具体化,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将一堆20吨重地黄沙平均分成4份,运走其中的3份,运走的黄沙是一堆黄沙的,20吨重的一堆黄沙是单位“1”等。如果我们采用问答式就很难了解到每个学生新知内化情况,此时,我们可以采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的的理解,这样既达到了检查的目的,又可以相互启迪,使每一位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要能成功实施合作学习,还必须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做好小组长的培养等许多工作,作为一线的老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积极加以运用,并对合作学习的实施情况认真进行分析与总结,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学生快乐学数学    下一篇: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初探
推荐资讯